蔓荊實散

蔓荊實散

MAN JING SH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2%
腎經 13%
膀胱經 9%
肺經 9%
脾經 9%
胃經 9%
心經 7%
膽經 7%
大腸經 6%
小腸經 3%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蔓荊實散方中包含蔓荊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取其疏散風熱功效: 蔓荊子性味辛涼,歸肝、膽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效。方中以蔓荊子為君藥,可有效治療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

二、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蔓荊子與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增強療效。例如,與菊花、薄荷等清熱解表藥配伍,可更有效地疏散風熱,治療風熱感冒、頭痛、目赤等症。

蔓荊實散為一常見之中藥方劑,其組成成分多種多樣,其中包含了亞麻子。亞麻子味甘性平,歸肝、大腸經,主要功效在於潤燥滑腸與利水通淋。在蔓荊實散中加入亞麻子的目的,在於利用其潤腸通便及清熱利濕之效,對於治療風熱頭痛、目赤腫痛等症狀有所幫助。由於蔓荊實散主要針對外感風熱所導致的各類不適,亞麻子能夠增強整個方劑的清熱效果,同時對於因風熱引起的腸胃不適亦有緩解作用。此外,亞麻子富含的纖維質與黏液成分可增加藥物的滑順度,有助於改善患者服藥時的口感體驗。總體而言,亞麻子在蔓荊實散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的治療範圍,也提升了患者的接受度與治療效果。

蔓荊實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等症狀。其組成中含有天麻這一重要成分。天麻,在中醫中被認為是一味平肝熄風、祛風止痛的良藥,對於肝風上擾或風痰上壅所導致的頭痛、眩暈有著顯著療效。由於蔓荊實散主要針對的是因風邪侵擾或肝風內動所引起的頭痛與頭暈,因此加入天麻能夠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有效緩解相關症狀。此外,天麻還具有一定的鎮靜效果,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睡眠品質,從而進一步減輕頭部不適。綜合來看,天麻在蔓荊實散中的應用,不僅強化了方劑對症下藥的能力,也提升了整體療效,使患者能得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

蔓荊實散方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 菊花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的功效。蔓荊實散主治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等症,菊花可助蔓荊子、薄荷等藥物清熱解表,散風止痛,改善患者不適。
  2. 清肝明目: 菊花可清肝明目,對於風熱上攻、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有良好的緩解作用。蔓荊實散中也包含了蔓荊子、薄荷等清熱明目的藥物,與菊花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肝明目的目的。

蔓荊實散為一方常用於治療風熱頭痛、目赤腫痛之症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取其祛風化痰、散結止痛之效。天南星性溫味苦辛,歸肝、脾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因風邪侵襲所導致的頭痛、眩暈等症有良好療效。此外,天南星還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可輔助治療目赤腫痛等症狀。在蔓荊實散中,天南星與蔓荊實等其他草藥相配伍,共同發揮清熱散風、明目止痛之功,適合用於風熱上攻所致的頭痛、目疾等病證。總體而言,天南星在蔓荊實散中的應用,強化了整體方劑的療效,使其更為全面且有效。

蔓荊實散中加入枸杞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滋補肝腎,明目益氣: 蔓荊實散主治風熱上擾,頭風眩暈、目赤腫痛等症。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明目的功效,可協同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增強藥效。
  2. 相輔相成,溫和藥性: 蔓荊實散中含有辛涼的蔓荊子、菊花等藥材,枸杞子性溫,可緩解藥性偏涼,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加溫和,更適合體質偏虛或年老體弱者服用。

蔓荊實散中加入苦參,主要是基於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脾、胃經,具有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蔓荊實散用於治療風熱上擾、頭目眩暈、目赤腫痛、鼻塞流涕等症。苦參的加入,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消除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目眩暈、目赤腫痛等症狀;另一方面,苦參的殺蟲止癢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因此,苦參的加入,不僅能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作用,也能有效改善風熱上擾所致的各種不適症狀,是蔓荊實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蔓荊實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肺臟風毒,發作如癱,變成惡風證」,此處「癱」與「惡風」當與風邪侵襲、皮膚瘡瘍或肢體麻痹相關。古醫籍中「如癱」可能指皮膚瘡疹瘙癢、或肢體痹痛如癱瘓之狀;而「惡風證」多屬風毒外發,或風邪內潛化熱,鬱結肺衛所致。肺主皮毛,風毒鬱肺可外顯為皮膚膿瘡、風疹,或內擾經絡致肢體疼痛、麻痹。此方以散劑調蜜酒服,取其行散風毒、通絡透邪之效。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蔓荊實(君藥)

    • 性味辛涼,歸膀胱、肝、胃經,傳統用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 主治風熱頭痛、目赤多淚,此處用其「去白皮」專取疏風透表之效,引風毒外散。
  2. 大黃(臣藥)

    • 苦寒沉降,歸脾、胃、大腸經,有瀉下攻積、清熱解毒之效。
    • 此處非為通便,而是藉其「銼」製輕瀉之性,清除肺臟風毒鬱熱,從二便分消。
  3. 威靈仙(佐藥)

    • 辛鹹溫,歸膀胱經,善祛風濕、通絡止痛。
    • 「去土」強調其純淨藥性,用於風毒流竄經絡所致肢體痹痛,助蔓荊實透達外邪。
  4. 天麻(佐使藥)

    • 甘平,歸肝經,具熄風止痙、平抑肝陽之效。
    • 針對風毒內動可能引動肝風(如眩暈、麻痹),協調諸藥深入經絡熄風。

方劑配伍思路

  • 表裡分消:蔓荊實疏散表邪,大黃清泄裡熱,威靈仙通絡透達,天麻熄風定靜。四藥合用,使風毒從表(汗)、裡(二便)、經絡(通散)多途徑解除。
  • 動靜結合:蔓荊實、威靈仙辛散走竄,大黃瀉下趨裡,天麻守而不走,防風藥過散傷正。
  • 蜜酒調服:蜜潤肺緩急,酒行藥勢,助藥力速達病所。

此方適用於風熱毒邪鬱肺、外發肌表或流注經絡之證,現代或可類比於風熱型皮膚病、神經痛或風濕痹證初起。然須辨證屬實熱,虛證不宜。

傳統服藥法


蔓荊實(去白皮)1兩,大黃(銼)1兩,威靈仙(去土)1兩,天麻1兩。
上為散。
每服2錢匕,蜜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喘麻痺乳腺炎乳房腺體瘤痲風 [漢生氏病]麻疹怕冷多痰怕吹到風

相同名稱方劑


蔓荊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二八。 組成:蔓荊實(微炒)1兩,甘草1寸半(半生半熟)。 主治:乳癰疼痛。

蔓荊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四十九。 組成:蔓荊實(去白皮)1兩,大黃(銼)1兩,威靈仙(去土)1兩,天麻1兩。 主治:肺熱壅盛,痰嗽喘急。

蔓荊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一。 組成:蔓荊實2兩,何首烏2兩,羌活(去蘆頭)1兩,威靈仙(去土)1兩,荊芥穗1兩,防風(去叉)1兩,苦參1分。 主治:風瘙癮疹,手足麻木。

蔓荊實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八。 組成:蔓荊實(揉去白皮,生用)4兩,胡麻(搗爲末,炒熟)半兩,天麻2兩,菊花(未開者良,生用)4兩,天南星(炮裂)1兩,枸杞(生用)4兩,苦參(搗取粉)4兩。 主治:肺臟風毒,發作如癩,變成惡風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