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勞鬼哭飲子
DAI LAO GUI KU YIN ZI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9)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肝經 20%
膽經 15%
腎經 9%
脾經 8%
大腸經 7%
三焦經 5%
心包經 5%
心經 3%
肺經 3%
胃經
肝經
膽經
腎經
脾經
大腸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代勞鬼哭飲子中使用柴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解鬱: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方中以柴胡為主藥,旨在疏解肝氣鬱結,使氣機條達,從而解除患者胸脅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
- 和解表裏:代勞鬼哭飲子治療的是外感風邪、內傷肝氣的雜病,柴胡既能疏散外感風邪,又能解鬱肝氣,能夠起到表裏雙解的作用,使患者的症狀得到全面緩解。
代勞鬼哭飲子中包含秦艽,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祛風濕止痛: 秦艽味苦性寒,善於祛除風寒濕邪,並能舒筋活絡,止痛止癢。代勞鬼哭飲子主治風寒濕痺,症狀為肢體疼痛,麻木沉重,屈伸不利等,而秦艽正好能針對這些症狀發揮作用。
- 清熱解毒: 秦艽亦具清熱解毒之效,能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腹痛等症狀。代勞鬼哭飲子中包含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黃連等,秦艽的加入能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清熱解毒功效。
代勞鬼哭飲子方劑中包含阿魏,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行氣止痛: 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之效。方中加入阿魏,可藉其行氣之力,疏通經絡,散瘀消腫,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目的。
- 驅除邪氣: 阿魏氣味強烈,具闢穢驅邪之功效。古人認為,鬼哭聲是一種邪氣,而阿魏的驅邪作用可以抵禦這種邪氣,使患者免受其害。
因此,代勞鬼哭飲子方劑中加入阿魏,既可行氣止痛,又能驅除邪氣,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代勞鬼哭飲子中包含青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青蒿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方中加入青蒿,旨在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蘊積而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腹痛、瀉痢等症狀。
- 疏風散寒: 青蒿亦具有一定的疏風散寒之效。方中加入青蒿,有助於疏散外感風寒,治療風寒襲肺所致的發熱、惡寒、鼻塞、流涕等症狀。
此外,青蒿還能調節免疫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對於治療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代勞鬼哭飲子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代勞鬼哭飲子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或燥熱的藥材,甘草的加入可以平衡藥性,避免藥物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或傷害。
- 增強療效,協同作用: 甘草與其他藥材搭配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藥效。例如,甘草可以提高某些藥物的吸收率,或者與某些藥材共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疾病。
代勞鬼哭飲子中包含檳榔,主要原因有二:
- 驅蟲消積: 檳榔味苦辛、性溫,有驅蟲消積、殺蟲止癢之功效。此方劑可能針對寄生蟲感染或積食導致的症狀,檳榔可以有效驅除腸道寄生蟲,並促進消化,緩解積食不化。
- 降氣止痛: 檳榔可降氣止痛,對於胸腹脹滿、胃痛、嘔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在代勞鬼哭飲子中,檳榔可能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降氣止痛的效果,緩解因氣機阻滯引起的疼痛。
總體而言,檳榔在代勞鬼哭飲子中,主要發揮驅蟲消積和降氣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代勞鬼哭飲子」主治「勞瘵」。勞瘵為古代病名,類似現代結核病或消耗性癆病,症見長期發熱、咳嗽、盜汗、消瘦等,多因陰虛內熱或癆蟲(傳染性病原)侵襲所致。此方以清熱透邪、殺蟲除癆為核心,針對勞瘵的痰瘀鬱熱、邪毒深伏等病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透解伏熱,疏肝退蒸
- 柴胡:疏肝解鬱,退虛熱,解半表半裏之邪,針對勞瘵的長期低熱。
- 秦艽:清虛熱、除骨蒸,善治癆病陰虛發熱。
- 青蒿:芳香透絡,清熱除蒸,尤擅截瘧退癆熱(含青蒿素類成分)。
2. 殺蟲祛邪,破積散結
- 阿魏:辛烈臭穢,破血消積、殺蟲(古人認為可驅除癆蟲),多用於癥瘕蟲积。
- 檳榔:行氣殺蟲(驅絛蟲、薑片蟲等),配合阿魏增強攻邪之力。
3. 通絡引邪,活血解毒
- 桃枝:活血通絡,透達經脈鬱毒(桃木傳統認為可辟邪)。
- 東引桃枝(向東生長的桃枝):古人認為具特殊引經作用,助藥力透達病所。
4. 和中調藥,緩解峻烈
- 炙甘草:調和諸藥,緩和阿魏、檳榔之峻烈,護胃氣。
- 童便(童子尿):傳統作為藥引,滋陰降火、化瘀解毒,增強退熱之效。
5. 服法與吐瀉機制
- 空腹服藥:使藥力迅達病所。
- 吐瀉反應:方中阿魏、檳榔等辛烈之品,可能刺激胃腸道,古人視吐瀉為「排毒」手段,藉此排除體内邪氣(癆蟲或痰瘀)。若病位在上(胸肺),吐可祛痰;在下(腸腹),瀉可逐積。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結合「清熱透邪」與「殺蟲破積」兩大原則:
- 透解伏熱:柴胡、秦艽、青蒿協力清退虛熱,改善癆病發熱。
- 攻毒殺蟲:阿魏、檳榔直攻邪毒,對應古人「癆蟲致病」觀念。
- 通絡排邪:桃枝、童便引藥透絡,促進病理產物(如痰瘀)排出。
全方偏於峻烈,注重「給邪出路」(吐、瀉),符合古代對勞瘵「毒深需攻」的治療邏輯。
傳統服藥法
柴胡半兩,秦艽半兩,阿魏半兩,東引1握,桃枝1握,青蒿1握,甘草(炙)半分,檳榔1兩(生,研末,分作3服,逐旋用)。
上各銼細。
以重子小便2升,浸1宿,至明早煎至1升,去滓,分作3服,每服入前檳榔末和勻,空心溫服,人行數10里,又進1服。吃1-2服,或吐或瀉,即不用服藥3次;若未吐,即再進第3服。病在上即吐,病在
忌麵食、肥脂、蔥菜等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肝腎損害。
- 本方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代勞鬼哭飲子, 出處:《奇效良方》卷二十二。 組成:柴胡半兩,秦艽半兩,阿魏半兩,東引1握,桃枝1握,青蒿1握,甘草(炙)半分,檳榔1兩(生,研末,分作3服,逐旋用)。 主治:勞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