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丸

ZAO JIAO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六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6%
脾經 23%
大腸經 16%
胃經 13%
膀胱經 6%
肝經 6%
心經 3%
腎經 3%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胃經
膀胱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皁角丸方劑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痰: 皁莢味辛、甘,性寒,入脾、胃經。具有消積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積食停滯、脘腹脹滿、痰多咳嗽等症狀,皁莢可有效緩解。
  2. 活血通絡: 皁莢還具有一定的活血通絡作用。對於瘀血阻滯、經絡不通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皁莢可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皁莢在皁角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其消積化痰、活血通絡功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皁角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消積:枳殼味苦、性寒,具有理氣消積、行滯通便的功效。皁角丸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便祕等症,枳殼可助皁角消積化滯,疏通腸道,促進排泄。
  2. 降逆止嘔:枳殼還能降逆止嘔,對於因食積停滯而引起的嘔吐,枳殼能理氣降逆,緩解嘔吐症狀,提高療效。

皁角丸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散寒,止痛止癢: 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皮疹、瘙癢、疼痛等症狀,與皁角的消腫止痛、殺蟲止癢之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皮膚病的治療。
  2. 通絡止痛,活血化瘀: 羌活還具有通絡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狀態,有助於消散皮疹、消除炎症,促進傷口癒合,配合皁角丸中的其他藥材,共同達到祛風止癢、消腫止痛的療效。

皁角丸中包含桑白皮,主要基於其清肺止咳之效。桑白皮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宣肺止咳、利水消腫之功效。

方劑中若出現肺熱咳嗽,痰多粘稠等症狀,桑白皮則能清熱化痰,宣肺止咳,輔助皁角丸達到更好的療效。此外,桑白皮也能降低藥物的燥性,保護肺氣,使其清熱而不傷津。

皁角丸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導滯:檳榔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導滯氣、行水濕之效。皁角丸常用於治療食積胃脘脹滿、腹痛、便祕等症狀,檳榔的加入可增強其消食導滯之功,促進消化,緩解腹部不適。
  2. 行氣止痛:檳榔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具有緩解作用。皁角丸中加入檳榔,可增強其行氣止痛之效,更有效地緩解疼痛症狀。

皁角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降氣化痰的功效。皁角丸常用於治療咳嗽痰多、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杏仁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潤肺止咳的作用,使藥效更為顯著。
  2. 消積化痰: 杏仁還具有消積化痰的作用,可以幫助消化,緩解痰液凝聚的症狀。皁角丸中常含有多種藥材,可能存在某些藥物難以消化吸收的情況,杏仁的加入可以幫助促進消化,提高藥效的吸收率。

皁角丸方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潤腸通便,緩解便祕:火麻仁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之效。皁角丸以消積化滯為主要功效,但容易導致腸道燥結,火麻仁可緩解藥物對腸道的刺激,避免便祕發生。
  2. 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火麻仁同時具有滋養肝腎、補益氣血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皁角丸中常配伍一些性寒涼的藥材,火麻仁可起到中和寒涼之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皁角丸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止痛止癢: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功效。皁角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而防風可以有效驅散風寒,減輕症狀,起到輔助作用。
  2. 配合皁角,增強療效: 皁角味辛、甘,性溫,入肺經,具有消腫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防風與皁角搭配,可相輔相成,共同發揮驅散風寒、消腫止痛、止癢等功效,增強藥效。

皁角丸中添加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毒消腫: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解毒消腫、排膿生肌的功效。皁角丸常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皮膚病等症,白芷的加入能增強其解毒消腫的效力,促進創面癒合。
  2. 通竅止痛: 白芷還具有通鼻竅、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溼邪引起的鼻塞、頭痛等症狀,白芷能起到緩解作用。皁角丸有時用於治療鼻竇炎等疾病,白芷的加入能輔助治療,改善患者症狀。

皁角丸中加入陳皮,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一、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皁角丸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而陳皮能促進脾胃氣機升降,有助於消食導滯,增強藥效。

二、調和藥性:皁角丸中藥材多偏寒涼,容易損傷脾胃陽氣。陳皮性溫,可溫和藥性,防止藥物過寒,避免損傷脾胃。此外,陳皮還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協調藥性,使藥效更加平衡。

主治功效


皁角丸:治療風邪閉塞的中藥方劑

皁角丸是由皁莢、枳殼、羌活、桑白皮、檳榔、杏仁、火麻仁、防風、白芷、陳皮組成的中藥方劑。它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腫止瀉等功效。通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身熱、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喘氣促、胸脅脹滿、食積不化、大便祕結、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

皁角丸的主要成分及其功效如下:

  • 皁莢:味苦、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
  • 枳殼: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 羌活: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 桑白皮:味甘苦、性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 檳榔:味苦、性溫,歸胃、大腸經,具有驅蟲殺蟲、降氣除煩、消食化積、利水消腫等功效。
  • 杏仁:味甘、性溫,歸肺、大腸經,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
  • 火麻仁:味甘、性平,歸肺、大腸經,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傳統代功效。
  • 防風:味辛溫,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白芷:味辛、性溫,歸肺、脾、大腸經,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陳皮:味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皁角丸的用法用量:

皁角丸一般口服,一次3-5克,一日3次。

皁角丸的禁忌症:

皁角丸不宜用於陰虛火旺、大便溏瀉者。

皁角丸的注意事項:

皁角丸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皁角丸的保存方法:

皁角丸應儲存在陰涼乾燥處。

總結:

皁角丸是一種具有祛風散寒、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消腫止瀉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它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頭痛身熱、鼻塞流涕、咽喉腫痛、咳喘氣促、胸脅脹滿、食積不化、大便祕結、關節疼痛、風濕痹痛等症。皁角丸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氣喘坐骨神經痛大便秘結癲癇排尿困難鼻塞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鼻咽腫瘤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皂角丸, 出處:《得效》卷六。 組成:豬牙皂角、厚枳殼(去瓤)、羌活、桑白皮、檳榔、杏仁(去皮尖,别研)、麻仁(别研)、防風、川白芷、陳皮(去白)各等分。 主治:有風人,臟腑秘澀。

皂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八引鮑氏方。 組成:白礬1兩(半生半枯),牽牛(去頭尾)2兩,皂角2兩(去皮弦子,羊油炙)。 主治:除風,理氣破滯,開膈進食。主治:痰嗽停飲,胸膈不利。

皂角丸, 出處:《雞峰》卷十八。 組成: 皂角丸(《雞峰》卷十八。)出處:《雞峰》卷十八。組成:皂角4兩,乾薑1兩,巴豆12個,杏仁12個。主治:消食破氣,止嗽化痰。 。 主治:消食破氣,止嗽化痰。

皂角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名見《普濟。 組成:皂角1斤(不蛀者,去皮,以酥5兩漸塗,以慢火炙酥盡爲度,然後捶碎,以新汲水接,用生絹濾過,以慢火熬成膏),防風1兩(去蘆頭),獨活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牛蒡子1兩(微炒)。 主治:飲酒過多,渣鼻渣皰。

皂角丸, 出處:《準繩·類方》卷七。 組成:龍退7條,蟬退1兩,玄精石(生)1兩,穿山甲(炒)1兩,當歸1兩,白朮1兩,白茯苓1兩,谷精草1兩,木賊1兩,白菊花1兩5錢,刺猬皮(蛤粉炒)1兩5錢,龍膽草1兩5錢,赤芍藥1兩5錢,連翹1兩5錢,獖豬爪30個(蛤粉炒)半兩,人參半兩,川芎半兩。 主治:消膜退翳。主治:內外一切障膜。

皂角丸, 出處:《局方》卷一。 組成:皂角(捶碎,以水18兩6錢揉汁,用蜜1斤,同熬成膏)5兩,乾薄荷葉5兩,槐角(爁)5兩,青橘皮(去瓤)1兩,知母1兩,貝母(去心,炒黃)1兩,半夏(湯洗7次)1兩,威靈仙(洗)1兩,白礬(枯過)1兩,甘菊(去枝)1兩,牽牛子(爁)2兩。 主治:風氣攻註,頭面腫癢,遍身拘急,痰涎壅滯,胸膈煩悶,頭痛目眩,鼻塞口乾,皮膚瘙癢,腰腳重痛,大便風秘,小便赤澀,及咳嗽喘滿,痰吐稠濁,語澀涎多,手足麻痹,暗風癇病,偏正頭痛,夾腦風;婦人血風攻註,遍身疼痛,心怔煩躁,癮疹瘙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