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腎地黃酒

Kidney-tonifying Rehmannia glutinosa wine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養老奉親》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7%
心經 25%
肝經 12%
脾經 12%
胃經 12%
肺經
心經
肝經
脾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補腎地黃酒方劑功效主治分析

根據陳直所著《養老奉親書》與《壽親養老書》記載,補腎地黃酒方主治「老人風濕久痹,筋攣骨痛」。其功效涵蓋潤澤皮膚毛髮、增強氣力、補益虛損、止除毒邪、改善面容憔悴等多方面。 讓我們從方劑組成及古代文獻描述,深入分析其治療原理。

雖然文中未明確列出補腎地黃酒的完整組成藥物,但從《壽親養老書》中可以推測,其主要藥材包含生地黃大豆,並可能加入生牛蒡根。 我們可以據此推斷其治療原理:

  • 生地黃: 為本方之君藥。生地黃味甘、苦,性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潤燥通便之功效。針對老年人風濕痹痛,常伴有陰虛血燥,筋脈失養,生地黃可以滋陰補腎,從根本上改善體內陰液不足的情況,從而緩解疼痛。

  • 大豆: 味甘、平,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益氣健脾、利水消腫之功效。 在補腎地黃酒中,大豆或可起到輔助滋養,促進營養吸收,以及調整脾胃功能的作用。老年人常伴有脾胃虛弱,影響營養吸收,大豆的加入可以提升整體療效。

  • 生牛蒡根: 味苦、辛,性寒,歸肺、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疏風解表、利尿降壓之功效。 其加入可能針對風濕痹痛中伴有的外感風邪及水腫情況,起到清熱解毒,疏通經絡的作用。

總體而言,補腎地黃酒方以生地黃為主藥,滋陰補腎,再輔以大豆、生牛蒡根等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活血通絡、益氣健脾的功效,從而緩解老年人風濕久痹所造成的筋攣骨痛、氣虛乏力、面色憔悴等症狀。 方中運用酒作為引經藥,能更好地促進藥物吸收,並發揮其溫通經絡的作用。 其治療原理是從根本上改善老年人陰虛血虛的體質,而非單純止痛。 藥酒的服用方式,也更符合老年人服用方便及吸收的特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基於有限的古文資訊,實際應用中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由專業醫師進行判斷和處方。

傳統服藥法


生地黃1升(切),大豆2升(熬之),生牛蒡根1升(切)。
潤皮毛,益氣力,補虛止毒,除面好。
上以絹袋盛之,以酒1鬥浸之5-6日。任性空心溫服2-3盞。恆作之尤佳。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體質考量:補腎地黃酒成分均為溫和的中藥,但對於特定體質者(如陽虛、濕重者)需謹慎使用,應在專業醫生建議下進行服用。
  2. 飲用量:不要過量飲用,建議根據自身狀況,遵循醫生或中醫師的指導,適量服用。
  3. 服用期間:在服用藥酒期間,應注意觀察自身身體反應,如有不適,應立即停止服用並諮詢醫生。
  4. 保存方式:藥酒應存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射,以保障其藥效與風味。

總結來說,補腎地黃酒是一款兼具補腎、益氣、清熱解毒的藥酒,適合老年人及需要增強免疫力、改善體質的人士。但在食用前,建議諮詢中醫師的專業意見以獲得個性化的建議。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全身酸痛四肢感到疼痛膝部腫大疼痛半身或下肢麻木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關節疼痛四肢筋肉筋攣僵硬暈眩貧血胃下垂耳聾耳朵癢經常疲勞想睡

相同名稱方劑


補腎地黃酒,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生地黃1升(切),大豆2升(熬之),生牛蒡根1升(切)。 主治:潤皮毛,益氣力,補虛止毒,除面皯。主治:老人風濕久痹,筋攣骨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