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連承氣湯

犀連承氣湯

XI LIAN CHENG Q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30

熱/寒比例

(0.2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17%
胃經 17%
大腸經 17%
肝經 17%
脾經 10%
肺經 7%
腎經 7%
膽經 4%
心經
胃經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犀連承氣湯的組成中包含犀角,源於古人對犀角藥性的認識。古代醫學認為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開竅的功效,可治療熱病神昏、驚厥、吐血、鼻衄等症。

由於犀角性寒,與承氣湯中其他藥材如大黃、芒硝等清熱瀉下藥材相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瀉火通便的功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等症。

然而,現今犀角已被列為瀕危物種,禁止使用,因此應使用其他藥材替代,以達到相同或類似的療效。

犀連承氣湯中加入黃連,是為了清熱解毒,瀉火通便

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入心、胃、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犀連承氣湯主治熱毒熾盛,蘊積腸胃,症見身熱便祕、腹痛拒按、口苦咽乾、舌苔黃膩等。

黃連的加入可以清熱瀉火,消解腸胃中的熱毒,燥濕止瀉,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泄,解毒消腫,緩解腸道炎症。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解決便祕等症狀。

犀連承氣湯中加入枳實,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積導滯:枳實味苦酸,性寒,具有破氣消積、行滯通便的功效。犀連承氣湯主治熱結便祕,枳實能助其消積導滯,使大便通暢,緩解便祕症狀。

二、行氣止痛:枳實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能緩解因熱結導致的腹部脹痛、疼痛難忍等症狀。犀連承氣湯中加入枳實,能增強其行氣止痛的效果,使患者更快緩解疼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連承氣湯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犀連承氣湯主治「熱結在腑,上蒸心包」之證,具體表現為:

  • 神昏谵語:熱邪內擾心神所致
  • 甚則不語如屍:熱毒深重,神識嚴重受擾
  • 所謂蒙閉證:指熱邪蒙蔽心竅的證候

此方針對的是陽明腑實熱結兼有熱毒擾心的重症,特點是下焦熱結與上焦熱擾並見,屬於陽明腑實證與熱入心包證的複雜證型。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本方可視為「承氣類方」與「清心解毒劑」的複合方劑,組成邏輯嚴謹:

  1. 通下熱結

    • 生錦紋(大黃)3錢:瀉熱通便,盪滌腸胃積熱
    • 小枳實1錢半:行氣破結,助大黃通下之力 (此二藥構成基礎承氣結構)
  2. 清心解毒

    • 犀角汁2瓢:清心涼血,解毒定驚,專治熱入心包
    • 小川連8分:清心瀉火,直折心經熱毒 (二藥組合清心火、解熱毒效強)
  3. 涼血滋陰

    • 鮮地汁6瓢:生地黃汁,涼血滋陰,防熱傷陰 (助犀角清熱涼血而不傷陰)
  4. 解毒辟穢

    • 真金汁1兩:古代名貴解毒藥,清熱解毒力強 (與犀角協同增強解毒效果)

推論可能功效及治療原理

  1. 上下分消

    • 通過承氣結構通下腑實,使熱邪從大便而出(下法)
    • 同時清心解毒,直接解除擾心熱毒(清法)
    • 形成「上清下瀉」的立體治療格局
  2. 標本兼治

    • 治標:迅速開竅醒神,解除神昏谵語
    • 治本:清除腸腑熱結,斷絕熱毒來源
  3. 气血兩清

    • 大黃、枳實清氣分實熱
    • 犀角、生地清血分熱毒
    • 符合「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治則

此方體現了中醫「腑氣不通則熱毒上攻」的病理觀,通過通腑瀉熱與清心解毒並用,達到「釜底抽薪」與「直接滅火」的協同效果,對於熱結腑實兼熱擾心神的重症,有獨特治療價值。

傳統服藥法


犀角汁2瓢(衝),小川連8分,小枳實1錢半,鮮地汁6瓢(衝),生錦紋3錢,真金汁1兩(衝)。
瀉心通腸,清火逐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犀連承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犀角汁2瓢(衝),小川連8分,小枳實1錢半,鮮地汁6瓢(衝),生錦紋3錢,真金汁1兩(衝)。 主治:瀉心通腸,清火逐毒。主治:熱結在腑,上蒸心包,神昏譫語,甚則不語如屍,世俗所謂蒙閉證也。

犀連承氣湯, 出處:《重訂通俗傷寒論》。 組成:犀角1錢,川水連1錢,生錦紋3錢,小枳實1錢半,元明粉2錢,真川朴5分。 主治:清心通便開閉。主治:傷寒實熱而閉,身熱口渴,煩躁而動,揭去衣被,揚手擲足,循衣摸床,便閉尿赤,舌質紅絳,苔焦黃或黑糙,脈沉實而數。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