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白頭翁湯

HUANG LIAN BAI TOU WE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34

熱/寒比例

極寒 (0.12)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胃經 19%
心經 13%
肝經 13%
膽經 7%
脾經 7%
肺經 6%
腎經 6%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脾經
肺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白頭翁湯中包含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此方主治熱毒壅盛之證,如腸癰、痢疾等,黃連可清熱瀉火,解毒消炎,配合白頭翁等藥物,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的作用。
  2. 抑菌止瀉: 黃連具有抑菌作用,可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止瀉的效果。白頭翁亦有收斂止瀉的功效,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治療熱毒引起的腹瀉。

黃連白頭翁湯中包含白頭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瀉火止痢: 白頭翁性寒,味苦,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痢的功效。對於熱毒蘊結腸胃所致的瀉痢,白頭翁可清熱解毒、瀉火止痢,與黃連的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相輔相成,共奏清熱瀉火、止痢之效。
  2. 治濕熱下痢: 黃連白頭翁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下痢,白頭翁可清熱解毒,並能燥濕止瀉,與黃連的清熱燥濕功效相配合,可有效地祛除濕熱,止瀉止痢。

在中藥方劑「黃連白頭翁湯」中,石榴皮的使用是因為其具有收澀止瀉、殺蟲解毒的功效。石榴皮性寒味酸,能夠收澀止瀉、殺蟲解毒,適用於治療久瀉不止、蟲癬等問題。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時,石榴皮能夠增強方劑的收澀止瀉作用,對改善消化系統問題非常有益。

黃連白頭翁湯原方中確有犀角,其加入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犀角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白頭翁、黃連同樣具有清熱解毒功效,犀角的加入可加強藥效,用於治療熱毒熾盛、血熱妄行之症。
  2. 鎮驚止痙:犀角亦有鎮驚止痙之效,對於熱病神昏、驚厥抽搐等症,可與黃連、白頭翁等藥物共同作用,起到平肝熄風的作用。

然而,由於犀牛是瀕危動物,現今已禁止使用犀角入藥。

主治功效


黃連白頭翁湯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黃連白頭翁湯主治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手足壯熱

方劑組成及功效

本方由四味藥組成:

  • 黃連(去須一兩): 苦寒,入心、脾、胃、肝、膽、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清中焦濕熱,尤長於清胃腸之火。
  • 白頭翁(半兩): 苦寒,入肝、胃、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善治熱毒血痢。
  • 酸石榴皮(炙,半兩): 酸、澀,溫,入大腸經。主要功效為澀腸止瀉、收斂固脫,對久瀉久痢尤為有效。此處炙用,增強其溫澀之性。
  • 犀角(鎊屑,半兩): 咸、寒,入心、肝經。主要功效為清熱涼血、解毒定驚,善清心肝之火,解血分熱毒。

治療原理

本方以黃連、白頭翁為君藥,二者皆苦寒,共奏清熱解毒、燥濕止痢之效,針對小兒熱毒下痢的病機。其中,黃連擅長清中焦濕熱,白頭翁則側重於清熱涼血、解毒止痢。

犀角為臣藥,增強清熱涼血解毒之力,並能清心安神,針對方中“手足壯熱”之症狀。

石榴皮酸澀收斂,為佐藥,有助於固腸止瀉,並能制約黃連、白頭翁等苦寒藥物過於苦燥,防止其傷及脾胃正氣。同時,炙用石榴皮可溫補脾胃,輔助止瀉,符合“塞因塞用”之理。

四藥合用,清熱解毒與澀腸止瀉並舉,標本兼顧,使熱清毒解、痢止而病癒。本方主要針對熱毒侵襲腸胃,蘊結化熱,灼傷血絡,導致的下痢症狀。

總而言之,黃連白頭翁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澀腸固脫等作用,達到治療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手足壯熱的療效。本方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根據病因病機選用合適的藥物組合,從而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黃連(去須)1兩,白頭翁半兩,醋石榴皮半兩(炙),犀角(鎊屑)半兩。
上為粗末。
1-2歲兒每服半錢匕,水7分,煎至4分,去滓,分溫2服,空心、午間、日晚各1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收斂作用,久服可致大便秘結。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白頭翁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八。 組成:黃連(去須)1兩,白頭翁半兩,醋石榴皮半兩(炙),犀角(鎊屑)半兩。 主治:小兒熱毒下痢如魚腦,手足壯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