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小陷胸丸中包含枳實,主要原因如下: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枳實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散結止痛的功效。其能疏肝理氣,解除肝氣鬱結,並促進氣血運行,緩解胸脅疼痛。
- 消食導滯,降逆止嘔: 小陷胸丸主要治療胸脘滿悶、飲食積滯等症,枳實能消食導滯,化解食積,並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上逆,使胸膈舒暢。
枳實的加入,有助於整體方劑疏肝理氣、消食導滯,達到治療胸脅脹痛、胃脘痞滿等病症的效果。
小陷胸丸方劑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半夏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功效。小陷胸丸主治胸中痰熱,兼有濕邪者,半夏能燥濕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有助於改善胸悶、咳嗽等症狀。
- 降逆止嘔:半夏還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治療因痰熱阻滯所致的噁心嘔吐。小陷胸丸中的其他藥物如瓜蔞、枳殼等也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半夏的加入可以增強藥效,使嘔吐症狀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小陷胸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
- 清熱瀉火:黃連苦寒,能清泄心、肺、胃之火熱,對於因心火亢盛、肺熱壅肺、胃火熾盛所致的胸痛、心煩、口渴、咳嗽等症狀,具有明顯的緩解作用。
- 燥濕解毒:黃連能燥濕止瀉,並具有解毒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之邪侵襲心肺,對於因濕熱蘊結心胸、肺氣鬱阻所致的胸悶、胸痛、咳嗽等症狀,亦有療效。
因此,黃連在小陷胸丸中能起到清熱瀉火、燥濕解毒的功效,進一步增強其治療心胸鬱熱、濕熱蘊結的功效。
小陷胸丸中加入草豆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行氣止痛: 草豆蔻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小陷胸丸主治胸痺,症狀包括胸痛、氣短、心悸等,而草豆蔻能疏通經絡,緩解胸部氣滯,達到止痛的效果。
- 溫中散寒: 草豆蔻亦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胸痺患者常伴有寒邪入侵,導致胸部寒凝,草豆蔻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胸痺症狀。
主治功效
小陷胸丸主治功效分析
小陷胸丸,雖名「小」,然其功用不可小覷。此方由枳實、半夏、黃連、草荳蔻四味藥組成,針對特定病機,能有效疏散胸中之邪熱,化解痰結。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籍文獻,可知小陷胸丸的主治病證,其病機核心在於中焦熱結,兼有痰濕阻滯。具體分析如下:
《傷寒尋源》指出: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又浮滑。」與大結胸證的「痛不可近」有所區別。病邪位置雖在胸膈,但尚未深入下焦,因此治療重點在於「開中焦之熱結,勿犯下焦」。這裡點明瞭小陷胸丸針對的是中焦部位的實熱結證。
《傷寒百證歌》中提到:「結胸痞氣當分別,按之不痛為虛靳,按之若痛為實結,淺深大小陷胸丸。」說明小陷胸丸用於治療按之痛的實結,相較於虛痞證需用其他方劑。另外,也強調了小陷胸丸適用於淺層的結胸,這與《傷寒尋源》中「邪入未深」的觀點一致。
《傷寒直指》描述:「虛煩,為熱客胸中,未結為實,散漫而煩」。指出病機為「未結為實」,而小陷胸丸則針對「結胸」實證,兩者病機不同,不可混用。
《重訂通俗傷寒論》將小陷胸丸列為:「結胸惡症悉具,則用大陷胸湯,稍輕者小陷胸丸」,可見小陷胸丸適用於結胸症狀較輕的情況。
藥物分析
- **黃連:**苦寒,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中焦的實熱,能直瀉熱邪,清解胸中之熱。
- **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和胃,用於化解痰濕,和降上逆之氣,亦能散結。
- **枳實:**苦辛,消食導滯,行氣止痛,能疏通中焦氣機,破氣散結。
- **草荳蔻:**辛溫,溫中散寒,行氣止痛,針對中焦虛寒,溫散寒氣。
綜合藥物分析,可以發現小陷胸丸的組方思路,是以黃連清熱為主,半夏、枳實行氣化痰散結為輔,並用草荳蔻溫中散寒,行氣止痛。 其作用機制是:
- **清熱散結:**黃連苦寒,清泄中焦實熱,為君藥。搭配枳實行氣散結,破滯消痞,使熱邪散開,結氣消解。
- **化痰降逆:**半夏辛溫,燥濕化痰,降逆和胃,化解因熱邪鬱久產生的痰濁,並能和降上逆之氣,使痰消氣順。
- **溫中行氣:**草荳蔻辛溫,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能溫散中焦寒氣,並能行氣散滯。
- 整體協同: 四藥合用,既能清解實熱,又能化解痰濕,疏通氣機,從根本上解決中焦熱結的問題。
主治功效總結
小陷胸丸主治因中焦熱結,兼有痰濕阻滯所致的病證,其主要功效為:
- 清熱化痰,散結開痞。
- 疏通中焦氣機,降逆止痛。
- 溫散寒氣,行氣止痛。
總體而言,小陷胸丸適用於病位在心下(中焦),按之痛的實證,屬於較輕的結胸病證。其作用機理是清熱、化痰、散結、行氣兼顧,使中焦的熱邪消散,痰濕化解,氣機通暢,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枳實(麩炒)2錢5分,半夏2錢,黃連(薑汁炒)2錢,草豆蔻(炒)5分。
上為末,神曲糊為丸,如麻子大。
生薑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小陷胸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胃酸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患者不宜服用。
- 小陷胸丸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小陷胸丸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小陷胸丸, 出處:《幼科發揮》卷三。 組成:枳實(麸炒)2錢5分,半夏2錢,黃連(薑汁炒)2錢,草豆蔻(炒)5分。 主治:胃口因舊日之積作痛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