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犀角黃連湯中包含犀角,其原因主要有二:
- 清熱解毒:犀角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鎮驚安神之效。與黃連同用,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針對熱毒熾盛、神昏譫語、口渴煩躁、高熱不退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 犀角之珍貴:古人視犀角為珍貴藥材,認為其藥性奇特,可治百毒,故常被用於治療各種疑難雜症。即使在現代,仍有一些人認為犀角有不可替代的藥效,但隨著犀牛數量銳減,犀角已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禁止使用和交易。
犀角黃連湯以黃連為主要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善於清熱解毒,可瀉心火,除胃熱,適用於熱毒熾盛之症。犀角亦具清熱解毒之效,二者相合,可增強清熱解毒之力。
- 涼血止血: 黃連亦有涼血止血之功,可治熱毒血熱所致的出血症。犀角則更擅長涼血止血,二者配伍,可有效止血,並消解熱毒,達到雙重功效。
犀角黃連湯中加入烏梅,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收斂止瀉: 烏梅性酸澀,味甘,入肺、肝、脾經,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方中黃連苦寒瀉火,可能導致脾胃虛寒,腹瀉不止。加入烏梅可收斂腸胃,防止瀉藥過度傷脾,並緩解腹瀉症狀。
- 解毒和胃: 烏梅能解毒生津,和胃降逆。犀角黃連湯主要用於熱毒熾盛,煩躁不安,神志不清,口渴喜冷飲等症狀。烏梅可解熱毒,和胃氣,使藥效更全面。
犀角黃連湯中加入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犀角黃連湯以清熱解毒為主,但其中黃連苦寒易傷脾胃,木香的加入可緩解黃連的寒性,幫助脾胃運化,使藥力更易吸收。
-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木香與犀角、黃連等藥材共同作用,可促進藥液流通,增強藥效,使清熱解毒的效果更佳。同時,木香能緩解黃連的燥性,避免藥性過於猛烈,更適合臨牀應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犀角黃連湯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狐惑」與「痘後牙疳」,此二證均與濕熱毒邪內蘊有關:
- 狐惑(類似現代白塞氏症):
- 古代認為由濕熱毒邪侵襲肝脾,鬱久化火,上蝕口腔、下犯陰部,甚則目赤。
- 症狀可見口腔潰瘍、咽喉腐蝕、前陰潰瘍等,多伴煩躁、舌紅苔黃。
- 痘後牙疳:
- 痘疹(天花或水痘)餘毒未清,熱毒上攻齒齦,致牙齦潰爛出血、口臭。
- 嚴重者牙齒脫落,甚至熱毒入血,危殆性命。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本方以清熱解毒為主,佐以斂瘡生肌、調氣止痛,其配伍思路如下:
犀角(現多以水牛角代):
- 性寒味鹹,專入血分,清心涼血、解毒定驚。
- 針對熱毒深入血分所致之高熱、發斑、潰瘍。
黃連:
- 大苦大寒,清瀉心胃濕火,燥濕解毒。
- 直接消除濕熱毒邪,尤擅治口舌生瘡、牙齦腫痛。
烏梅:
- 酸澀收斂,生津斂瘡。
- 一則防黃連苦燥傷陰,二則促進黏膜潰瘍癒合,三則「酸苦泄熱」以增解毒之效。
木香:
- 辛溫行氣,醒脾止痛。
- 少量用之,既可防寒涼藥冰伏氣機,又能緩解狐惑之腹滿痛、牙疳之牙齦腫痛。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清解與收斂並行:犀角、黃連清熱瀉火治本,烏梅斂瘡護陰治標。
- 寒涼佐辛溫:木香調和藥性,避免苦寒傷胃,契合「熱病佐辛」之法。
- 標本兼顧:既解血分熱毒,又調理氣機,兼顧黏膜修復,符合狐惑、牙疳複雜病機。
總而言之,此方透過清熱涼血、燥濕解毒為主,輔以斂瘡行氣,恰中濕熱毒邪上壅下注之病機,故能療效顯著。
傳統服藥法
犀角3錢(磨),黃連2錢,烏梅4個,木香3分。
水煎,入犀角、木香汁勻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犀角黃連湯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痛的功效,但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牙齦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犀角黃連湯, 出處:《醫林繩墨大全》卷一。 組成:犀角3錢(磨),黃連2錢,烏梅4個,木香3分。 主治:狐惑;痘後牙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