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膝烏梅四物湯

牛膝烏梅四物湯

NIU XI WU MEI SI WU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8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1%
脾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5%
肺經 10%
大腸經 5%
胃經 5%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通絡,引藥下行: 川牛膝性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之效。四物湯以補血為主,加入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將藥力引導至下焦,改善瘀血阻滯,更有效地治療血虛證。
  2. 疏通經絡,利水消腫: 川牛膝具利水消腫功效,與烏梅相輔相成,可共同利水通淋,改善血虛引起的浮腫。此外,川牛膝可疏通經絡,配合四物湯補血活血,有助於恢復氣血運行,促進病患康復。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與四物湯中的川芎、熟地黃、白芍相輔相成,共同起到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的作用,使氣血運行通暢,改善血虛證狀。
  2. 配合牛膝、烏梅,改善血瘀: 牛膝性微寒,味甘苦,入肝、腎經,善於引血下行,消腫止痛。烏梅性酸,味甘,入肝、脾經,有收斂固澀、生津止渴、止血的作用。當歸與牛膝、烏梅搭配,可有效改善血瘀,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效果。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其養血柔肝、緩解血瘀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其功效為養血柔肝、斂陰止汗、緩解疼痛。此方中,牛膝、烏梅均屬寒涼藥,易傷脾胃,而白芍可緩解其寒性,保護脾胃。同時,白芍能柔肝緩急,與四物湯中的當歸、川芎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活血化瘀、養血柔肝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平和,更利於治療血瘀所致的痛經、月經不調等症狀。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四物湯中加入牛膝、烏梅,雖有助於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但同時也可能導致燥熱傷陰。生地黃的加入,可以起到滋陰涼血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使藥效更柔和。
  2. 補益肝腎:生地黃具有滋養肝腎、補血生津的功效。四物湯以補血活血為主要功效,而肝腎是血之源,生地黃的加入可以起到補益肝腎的作用,從源頭上促進血氣的生成,進而增強四物湯的補血效果。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補血滋陰: 熟地黃為補血滋陰之要藥,能補益精血,滋潤陰液。四物湯本身以補血為主,加入熟地黃可更有效地改善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乏力等症狀。
  2. 助烏梅收斂固澀: 烏梅性酸,善於收斂止瀉,但單味藥力不足,加入熟地黃可補益脾腎,增強烏梅收斂固澀的效果,有助於治療脾腎虧虛、久瀉不止等症狀。

牛膝烏梅四物湯中添加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陰止血: 烏梅性酸斂,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以治療血虛兼見出血的症狀。四物湯原本滋陰補血,加入烏梅後,更能加強止血效果,適用於血虛兼見月經過多、崩漏、便血等症狀。
  2. 消食導滯: 烏梅味酸,入肝經,能消食導滯,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血虛兼見食積、消化不良者,加入烏梅可以起到助消化、改善食慾的作用,提高整體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牛膝烏梅四物湯」主治婦人崩中(子宮異常出血)及陽絡傷損導致的血熱上行(如吐血、衄血)。其病機關鍵爲陰虛血熱、血不循經,導致血溢脈外:

  1. 崩中:肝腎陰虛,虛火內擾,沖任不固,血熱妄行而下注爲崩漏。
  2. 吐衄:陽絡(上部脈絡)受損,虛火上炎,迫血上行而爲吐血、鼻衄。

此方結合「收斂止血」與「養血清熱」之法,標本兼顧,調和肝腎,引血歸經。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方劑結構可分爲三個層次:

1. 養血調肝(四物湯變方)

  • 熟地、生地:滋腎陰、清血熱。熟地補肝腎精血,生地涼血滋陰,共奏「養陰制火」之效。
  • 當歸(炒)、白芍(醋炒):炒當歸減其辛散,增補血之力;醋炒白芍加強斂肝止血,柔肝緩急。此二者調整肝藏血功能,從根源減少血溢。

2. 引血下行(牛膝爲要藥)

  • 懷牛膝:性沉降,引血下行,兼補肝腎。針對血熱上衝之吐衄,導火下行;對崩中則助血歸經。

3. 收斂固澀(斂肝止血)

  • 烏梅:酸斂極強,收耗散之氣,固脫止血。與白芍協同「酸收」以斂肝氣,抑木火之亢。
  • 黑荊穗(荊芥炭):炒炭後專入血分,收澀止血,兼輕宣散鬱熱,防過斂留瘀。

【整體治療原理】

  • 「斂肝清熱降火」機轉
    以四物湯養血爲本,烏梅、白芍酸斂抑肝火,牛膝引血下行,黑荊穗止血散瘀。全方使「肝血得養則藏血復職,虛火得降則血不妄行」,適用於陰虛血熱、肝不藏血之出血證。
  • 從「肝腎同治」角度
    肝主藏血,腎主封藏。方中牛膝、熟地補腎固本,歸芍調肝,契合「乙癸同源」之理,標本兼治。

此方體現中醫「治血先調氣,止血須治火」之理,透過養血、降火、收斂三者協同,恢復氣血平衡。

傳統服藥法


懷牛膝3錢,歸身5錢(炒),白芍3錢(醋炒),生地3錢,熟地3錢,黑荊穗3錢(研),烏梅5個。
斂肝清熱降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補血活血、止血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孕婦、月經量多者不宜服用。
  • 本方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因此便秘、大便乾燥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子宮崩漏月經淋漓不止

相同名稱方劑


牛膝烏梅四物湯, 出處:《醫門八法》卷四。 組成:懷牛膝3錢,歸身5錢(炒),白芍3錢(醋炒),生地3錢,熟地3錢,黑荊穗3錢(研),烏梅5個。 主治:斂肝清熱降火。主治:婦人崩中,陽絡傷損,血上行而爲吐爲衄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