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陽救急丹

回陽救急丹

HUI YANG JIU JI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5

熱/寒比例

極熱 (5.6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腎經 18%
心經 15%
肝經 15%
胃經 10%
肺經 8%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脾經
腎經
心經
肝經
胃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回陽救急丹中加入鹿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鹿茸性溫熱,具有強壯元氣、溫補腎陽的功效,可有效回補陽氣,改善因陽氣不足導致的虛脫、昏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達到回陽救急之效。

2. 振奮心脈:鹿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臟功能,對於心陽虛弱導致的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

因此,回陽救急丹中加入鹿茸,是為了更有效地回補陽氣、振奮心脈,達到救治危重病人的目的。

回陽救急丹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回陽救逆: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回陽救逆的功效。對於因陽氣虛衰、心陽不足導致的危重病症,如昏迷、脈微欲絕、肢體厥冷等,人參能起到回陽救逆、振奮心氣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的生命體徵。
  2. 扶正固本: 人參能補氣益血,增強人體正氣,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對於長期虛弱、元氣不足的患者,人參能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為其恢復健康奠定基礎。

回陽救急丹中包含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 溫腎助陽:茴香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對於陽氣虛衰、寒凝血瘀導致的厥逆、肢冷、腹痛等症狀,茴香能溫暖腎陽,促進氣血運行,起到回陽救急的作用。

二、 行氣止痛:茴香還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寒凝氣滯引起的胸腹脹痛、胃脘疼痛等症狀。這與回陽救急丹治療的病證相符,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回陽救急丹中包含補骨脂,主要原因為其具有以下功效:

  1. 回陽救逆: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脾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壯陽之效。對於陽氣衰微,寒邪內侵所致的虛寒症狀,如四肢厥冷、面色蒼白、呼吸微弱等,具有很好的溫補作用。
  2. 溫脾止瀉:補骨脂亦可溫脾止瀉,適用於脾陽不足,寒濕凝滯所致的泄瀉、腹痛等症。

回陽救急丹中,補骨脂與其他藥物配合,發揮協同作用,有效地達到回陽救逆、溫脾止瀉的效果,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回陽救急丹中包含附子,乃因其具有極強的回陽救逆之效。附子味辛甘大熱,入心、腎、脾經,主治陽氣衰微、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症。

附子性溫熱,能溫補陽氣,振奮心陽,激發腎陽,驅散寒邪,回溫救逆。其性極烈,用之得當,可起死回生,但需慎用,以免灼傷陰津,導致虛熱內生。

回陽救急丹中加入肉桂,是為了其溫陽救逆的功效。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通經活絡、化瘀止痛的作用。在回陽救急丹中,肉桂能溫補心陽,激發心氣,振奮陽氣,尤其適用於陽氣虛衰、心陽不足、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危重症狀。

此外,肉桂還能溫通血脈,改善心臟血液循環,有助於救治因心陽虛衰導致的休克、昏迷等危急情況。

回陽救急丹中加入吳茱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吳茱萸性溫,味辛、苦,入肝、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對於因寒邪侵襲、陽氣虛衰導致的亡陽證,如四肢厥冷、脈微欲絕等,吳茱萸可溫陽散寒,回陽救逆,起到迴天乏術之效。
  2. 調和脾胃,緩解嘔吐:吳茱萸還能溫暖脾胃,促進脾胃運化,並具有止嘔的作用。對於寒邪犯胃所致的嘔吐,吳茱萸可溫胃止嘔,緩解症狀。

回陽救急丹方中使用沉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腎助陽,回陽救逆:沉香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腎壯陽、回陽救逆之功效。對於因陽氣虛衰、腎陽不足導致的危重症狀,如虛脫、昏迷、脈微欲絕等,沉香能溫補腎陽,回補元氣,使陽氣回升,改善患者的生命體徵。
  2. 行氣止痛,通竅開閉:沉香氣味芳香,能行氣止痛,通竅開閉,改善氣血運行,並能調節臟腑功能。對於因氣滯血瘀、經絡不通導致的胸悶氣短、腹痛脹滿等症狀,沉香能疏通氣血,緩解疼痛,促進臟腑功能恢復。

回陽救急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 開竅醒神:麝香氣味芳香濃烈,可直達心竅,具有開竅醒神、救厥回陽之效。對於寒邪入經、陽氣衰微、昏迷不醒等症狀,麝香可迅速打開閉塞的經絡,使陽氣回歸,恢復神志。

二、 通絡止痛:麝香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作用。對於因寒凝血瘀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麝香可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改善局部循環。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回陽救急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主治 「陽氣衰弱,腎寒精冷,性交感寒,小腹糾痛,腰膝痠軟。」,其核心病機為 腎陽虛衰,陰寒內盛,臨床表現多見:

  1. 陽虛不溫:腎陽虧虛,難以溫煦臟腑肢體,故見畏寒肢冷、性功能衰退(精冷、交感寒)。
  2. 寒凝氣滯:陰寒內凝,氣血不通,致小腹拘急疼痛(糾痛)、腰膝失養而痠軟無力。
  3. 命門火衰:腎陽為一身陽氣之本,虛衰則全身機能低下,甚則心陽不振,氣血運行無力。

此方立意於 「回陽救逆、溫腎散寒」,針對陽氣欲脫、陰寒痼結之重症,以溫補下元、通陽止痛為要。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一、君藥:溫補腎陽,峻補元氣

  • 鹿茸:血肉有情之品,峻補腎陽、益精填髓,直補命門之火。
  • 人參:大補元氣,固脫復脈,與鹿茸共助先天後天之氣,挽救陽虛欲脫。

二、臣藥:溫里散寒,助陽行氣

  • 附子、肉桂:附子回陽救逆,肉桂引火歸元,兩藥相伍,溫通十二經脈,驅散沉寒痼冷。
  • 茴茵(疑為小茴香):溫腎散寒,理氣止痛,專治小腹冷痛。
  • 故紙(補骨脂):補腎助陽,納氣平喘,兼治腰膝冷痛。
  • 吳茱萸:暖肝溫腎,降逆止嘔,擅解厥陰經(肝經)寒凝之痛。

三、佐使藥:通竅行滯,引藥達病所

  • 沉香:降氣溫中,暖腎納氣,助陽藥下行至下焦。
  • 麝香:辛香走竄,開竅通絡,破除陰寒凝滯,增強全方活血止痛之效。
  • 官桂(即肉桂):重複使用,強化溫通之力,兼引藥入血分。

四、配伍特點

  1. 標本兼治:鹿茸、人參補腎益氣治本;附子、吳萸散寒止痛治標。
  2. 氣血並行:麝香、沉香行氣活血,避免純溫補而致氣機壅滯。
  3. 內外兼顧:肉桂走表散寒,附子溫裏逐冷,共祛內外之寒。

五、治療原理

  • 溫補下元:鹿茸、補骨脂直接激發腎陽,改善精冷、性功能衰退。
  • 散寒止痛:吳萸、小茴香針對少腹寒凝氣滯,緩解拘急疼痛。
  • 強心助氣:人參、附子配伍可提振心陽,改善陽虛氣弱所致之脈微欲絕。
  • 通陽開閉:麝香、沉香穿透陰寒之邪,促進陽氣布達周身。

總結

此方以 「溫、補、通」 三者並行,針對腎陽極虛、陰寒內盛之證,既能急救回陽,又可調理痼疾。其組方深合《內經》「寒者熱之」「虛則補之」之旨,尤其適合陽虛陰寒凝滯之重症。

傳統服藥法


鹿茸3錢,人參3錢,茴茵3錢,香故紙3錢,附子2錢,肉桂2錢,吳萸2錢,沈香2錢,麝香1錢,官桂2錢。
鎮痛散寒,強心助氣。
上為極細末,煉蜜為丸,2錢重。
每服1丸,生薑水送下。
忌食生冷,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回陽救急丹是一張溫補腎陽的方劑,陰虛火旺、實熱內盛、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等患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回陽救急丹,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鹿茸3錢,人參3錢,小茴3錢,故紙3錢,附子2錢,肉桂2錢,吳萸2錢,沉香2錢,麝香1錢,官桂2錢。 主治:鎮痛散寒,強心助氣。主治:陽氣衰弱,腎寒精冷,性交感寒,小腹糾痛,腰膝痠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