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雄黃半夏丸中包含雄黃,主要原因如下:
- 燥濕解毒: 雄黃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燥濕解毒之功效。可有效抑制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例如皮膚濕疹、瘡瘍腫毒等。
- 殺蟲止癢: 雄黃具有殺蟲止癢的特性,可用於治療因蟲咬引起的皮膚瘙癢、疥瘡等疾病。
雄黃雖有功效,但毒性較大,使用時應謹慎,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切勿自行使用。
雄黃半夏丸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半夏性微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雄黃性溫燥,善於祛除濕邪。二者相配,可協同燥濕化痰,並能止咳平喘,對於濕痰阻肺、咳嗽痰多者尤為有效。
- 解毒止痛: 半夏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解毒散結,而雄黃則具有較強的解毒抗炎功效。二者合用,可加強解毒止痛效果,對於毒蛇咬傷、蟲咬傷等症有一定的療效。
雄黃半夏丸中添加硃砂,乃因其具有鎮心安神之效。
硃砂性寒,味甘微辛,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清熱解毒,故可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
此外,硃砂與雄黃、半夏等藥物配伍,可增強鎮靜安神之效,並可減輕雄黃的毒性,使藥效更為平和,療效更佳。
雄黃半夏丸乃治療小兒驚風之名方,其組成中加入輕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輕粉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可有效清除小兒驚風發作時體內的熱毒,減輕發熱、抽搐等症狀。
- 開竅醒神:輕粉入心經,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可幫助小兒恢復意識,解除昏迷狀態,同時亦可改善小兒驚風時的神志不清、言語含糊等症狀。
然而,輕粉有毒性,使用需謹慎,應遵醫囑服用,不可自行使用。
雄黃半夏丸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化痰解毒、開竅醒神。方中雄黃性溫味苦辛,擅長解毒殺蟲;半夏則能燥濕化痰,兩者相輔相成。而加入天竹黃,更顯其獨到之處。天竹黃,又名竹黃,乃是由竹內寄生菌所產生,色澤金黃,性寒味甘淡,善於清熱豁痰、定驚安神。在方中,天竹黃與雄黃、半夏相互配合,不僅增強了清熱解毒之力,更兼顧了安神定志的效果,使整個方劑在治療痰熱內閉、心神不安等症狀時,更具全面性和協調性,體現了中醫方劑配伍的智慧與精妙。
雄黃半夏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是為了增強其開竅醒神之效。
雄黃具有解毒殺蟲之功,半夏善於化痰止嘔,二者合用,可治療痰濁壅塞、神志昏迷等症。而麝香為開竅醒神之要藥,其芳香走竄,能迅速透達腦竅,激醒心神,配合雄黃半夏,可使藥力更迅速、更有效地直達病所,達到醒神開竅、化痰止嘔之效。
雄黃半夏丸中包含牛黃,主要因其具有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功效,與方劑中的雄黃、半夏相輔相成,以達到治療熱病神昏、痰熱內擾、口舌生瘡、驚癇抽搐等症的功效。
牛黃味苦、性寒,入心、肝、膽經,能清熱解毒、鎮驚開竅,尤其對於熱病神昏、痰熱內擾引起的昏迷、驚厥等症有顯著療效,與雄黃、半夏的解毒、化痰、開竅之功相得益彰,共同發揮清熱解毒、鎮驚開竅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解析「雄黃半夏丸」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五臟內虛,中風昏冒,涎潮氣壅」,即因臟腑氣血虧虛,導致風痰內擾、閉塞清竅的急症。其核心病機為「虛中夾痰熱」,具體表現包括:
- 中風昏冒:痰熱蒙蔽心竅,神昏不醒。
- 涎潮氣壅:痰涎湧盛,阻塞氣道或經絡,可見喉中痰鳴、呼吸急促、肢體癱瘓等。
此方結合化痰開竅、清熱鎮驚之效,適用於痰熱內閉的急性期,尤其強調「涎潮」(痰涎上湧)的危急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味組成分析
- 雄黃(1兩,主藥):
性辛溫有毒,傳統用於「破痰結、辟穢惡」。《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鼠瘻,惡瘡疽痔,死肌,殺精物惡鬼邪氣」。在此方中取其化痰辟穢、解毒通絡之力,針對風痰壅塞。 - 半夏(3分,輔藥):
辛溫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為治痰要藥。此處「湯洗去滑」減其燥性,專攻痰濕壅滯。 - 丹砂(1兩,鎮驚安神):
硃砂甘微寒,清心鎮驚,安定神志,與雄黃搭配可增強化痰開竅之效。 - 天竺黃(3分):
甘寒清熱化痰,涼心定驚,善治痰熱驚風,輔助雄黃、半夏化解痰熱。 - 牛黃(1錢)、麝香(1分):
牛黃苦涼,麝香辛溫,二者為經典開竅醒神組合。牛黃清熱解毒、豁痰定驚;麝香走竄通絡,急開痰閉。 - 膩粉(1分,即輕粉):
辛寒有毒,外用殺蟲,內服少量可逐痰通便,助痰濁從下而泄。
2. 配伍邏輯
- 化痰為本:雄黃破痰結,半夏燥濕痰,天竺黃清熱痰,三者分消痰濁。
- 開竅為標:麝香、牛黃急開神昏,丹砂鎮靜安神,助心神復位。
- 兼顧毒痰:雄黃、膩粉攻毒逐痰,針對痰濁鬱久化毒之證。
- 薑汁調和:生薑汁既能製半夏毒性,又可溫胃止嘔,助藥力上行。
3. 治療原理推演
此方針對「痰熱閉竅」之證,透過以下途徑起效:
- 化痰通絡:雄黃、半夏直接瓦解痰濕瘀阻,疏通經絡氣機。
- 清熱開竅:牛黃、天竺黃清熱,麝香、丹砂開竅鎮驚,解除神昏。
- 濁邪出路:膩粉少量導痰下行,薑湯送服助藥力外達。
「空心服2粒行風氣」提示其具通絡之力,可能透過雄黃、麝香辛香走竄之性,推動氣血運行,適用於痰阻經絡的肢體不利。
三、總結
「雄黃半夏丸」以攻逐痰熱、開閉醒神為核心,屬急救治標之劑,尤其適合痰涎壅盛、閉阻清竅的急性中風或痰厥。其組方側重「毒藥猛劑」思路,以雄黃、半夏為主,結合開竅藥速解危候,反映古代對痰熱閉證的峻攻策略。
傳統服藥法
雄黃(飛過,研)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為末)3分,丹砂(研)1兩,膩粉(研)1分,天竺黃(研)3分,麝香(研)1分,牛黃(研)1錢。
上研極細,用生薑自然汁調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粒,食後臨臥生薑湯送下。如要行風氣,空心服2粒。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雄黃半夏丸有毒,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服用本藥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雄黃半夏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 組成:雄黃(飛過,研)1兩,半夏(湯洗7遍,去滑焙,爲末)3分,丹砂(研)1兩,膩粉(研)1分,天竺黃(研)3分,麝香(研)1分,牛黃(研)1錢。 主治:五臟內虛,中風昏冒,涎潮氣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