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芎香散

XIONG XIANG SAN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4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脾經 16%
肺經 16%
心經 14%
肝經 11%
胃經 7%
膽經 6%
大腸經 6%
腎經 6%
膀胱經 5%
三焦經 3%
心包經 3%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腦風,頭痛至甚。

傳統服藥法

芎窮1兩,藿香葉1兩,黃耆(銼,焙)1兩,天麻1兩,槐花(炒)2兩,蔓荊實半兩,白芷半兩,木香1分,甘草(炙,銼)1分。
上為細散。
每服2錢匕,荊芥茶或溫酒調下。

方劑組成解釋

川芎性味辛、溫。主治活血祛瘀;行氣開鬱;祛風止痛。用於頭痛眩暈、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產後瘀滯腥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症。

藿香性味辛、性微溫。主治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 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黃耆性甘、微溫。主治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

天麻性甘、辛、平、無毒。主治息風止痙、平肝陽、祛風通絡。主急慢驚風、抽搐拘攣、眩暈、頭痛、半身不遂、肢麻、風濕痹痛。

槐花性味苦、微寒。主治涼血止血、清肝瀉火。 用於便血、痔血、血痢、崩漏、吐血、衄血、肝熱目赤、頭痛眩暈。

蔓荊子性味辛、苦、微寒。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用於風熱感冒頭痛、齒齦腫痛、目赤多淚、目暗不明、頭暈目眩。

白芷性味辛、溫。主治去風解表、散風、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解蛇毒、通鼻竅。用於外感風寒、頭痛、鼻塞、鼻淵、牙痛、白帶、瘡瘍腫痛。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頭痛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芎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十五。 組成:川芎1兩,藿香葉1兩,黃耆(銼,焙)1兩,天麻1兩,槐花(炒)2兩,蔓荊實半兩,白芷半兩,木香1分,甘草(炙,銼)1分。 主治:腦風,頭痛至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集芳散

相似度 62%

龍虎交加散

相似度 57%

大解散

相似度 55%

芎辛湯

相似度 53%

顧首湯

相似度 53%

升陽湯

相似度 52%

保元化毒湯

相似度 52%

益黃散

相似度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