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固精湯

QING RE GU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學探驪集》卷六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3%
肺經 18%
心經 14%
大腸經 14%
腎經 13%
脾經 7%
膽經 4%
胃經 4%
膀胱經 3%
肝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脾經
膽經
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熱固精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固精,對於因內熱所致的症狀有良好的療效。方劑中包含人參,這是由於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的功能,能夠提高人體的免疫力,增強抵抗力,從而有助於調理因熱邪所損的正氣。

在清熱的同時,人參的加入可以平衡方劑的性質,避免清熱過度導致的虛弱。它的補益作用不僅能夠增強整體的適應力,還能調和其他藥材的功效,使整個方劑更加和諧。特別是在治療因熱引起的精虧症狀時,人參的補氣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精力不足,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此外,人參含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疲勞、抗氧化等作用,不僅提高身體的功能,還能有效幫助康復。綜合來說,人參在清熱固精湯中的作用是多重的,既兼顧清熱,又不損正氣,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清熱固精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熱邪所致的精液外洩、虛脫等症狀。在這個方劑中,荊芥的加入有其特殊的臨牀意義。

荊芥,性味辛、溫,具有解表、散風的功效。它被廣泛應用於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的治療。然而,荊芥在清熱固精湯中的作用不僅侷限於發表散邪,更在於它能夠調和其他藥材的效果,加強整體療效。在治療熱邪所引起的症狀時,荊芥能夠幫助患者釋放體內的風熱,減少內熱對精液的幹擾,從而更有效地確保精華的穩定與固護。

此外,由於其性溫,荊芥能夠與方中其他藥材形成良好的平衡,使整個方劑不至於過於寒涼或激烈,減少對患者身體的負擔。總體而言,荊芥在清熱固精湯中具備了清熱、行氣的多重功能,是一味不可或缺的藥材。

清熱固精湯是一個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如潮熱、盜汗、心煩等。在此方中,地榆的使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地榆性寒味苦,具備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特性,能夠有效地清除體內的熱邪,並減少因陰虛而產生的內熱。地榆在中醫理論中被認為能夠調和陰陽,維持身體的內部平衡,因此適合與其他藥材共同使用。

此外,地榆還具有良好的收斂作用,能夠固精止泄。這對於一些因陰虛導致的遺精或白帶過多的患者來說,尤為重要。通過這種作用,地榆不僅有助於清熱,還能夠調理精氣,使整體療效更為俱佳。在清熱的同時,地榆為方劑增添了一層保護,利於身體的恢復,確保療效持久。因此,地榆的出現在清熱固精湯中,對於調和陰陽、清熱解毒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清熱固精湯作為一種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清熱解毒、固澀精氣。方中包含的黃芩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其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的功效。黃芩能有效清除體內的熱毒,適用於因熱邪而引起的各種病症,如發熱、煩躁等。此外,黃芩對於肝火亢盛、心煩不寧的情況也有良好的調理作用,幫助情緒穩定。清熱固精湯的使用情境多見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症狀,如小便不利、口舌生瘡等,這些症狀常常伴隨有陽光偏熱,使用黃芩可助於降火,維護身體內的熱平衡。綜合來看,黃芩在清熱固精湯中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整體療效,更使方劑在應對各種熱邪相關症狀時,能夠發揮更為全面的治療作用。因此,黃芩對於提升清熱固精湯的治療效果,具有不可或缺的價值。

清熱固精湯是一劑具有清熱解毒、固精護腎的中藥方劑,其中側柏葉的納入具有重要的意義。側柏葉性涼、味苦,其主要功能在於清熱燥濕及收斂止血。清熱的作用主要表現在能夠有效地降低體內的熱邪,減輕因熱引起的腎虛症狀,例如潮熱、盜汗等,而固精的效果則能幫助改善腎精不足所造成的症狀,如遺精、夜尿頻多等。

在中醫理論中,腎與精的關係密不可分,而腎為藏精之所,腎虛則容易導致精氣不足,進而影響整體的健康。因此,側柏葉的使用不僅能清理體內的熱邪,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人體的收斂效果,增強腎臟的功能,進一步維持精氣的穩定。通過側柏葉的調理,可以使清熱固精湯達到更好的療效,幫助患者恢復身體平衡,達到健腎益精的效果。

清熱固精湯中加入熟地黃,旨在滋陰補腎,固精止遺。熟地黃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益精填髓之功效,對於因腎陰不足導致的遺精、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熟地黃與其他清熱藥材搭配,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更可以滋陰補腎,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熟地黃作為滋陰補腎藥,在清熱固精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協同其他藥材,達到固精止遺,強壯腎臟的功效。

清熱固精湯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因內熱乾燥所引起的精液不足、潮熱等症狀,而其中的黃柏成分更是此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黃柏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功效,能有效地降火解暑,特別適合用於熱病或陰虛火旺所引起的症狀。傳統中醫理論認為,精的生成與腎的功能密切相關,而陰虛則常與內熱有關。因此,使用黃柏來清洩內熱,能夠有效地促進腎陰之養,從而達到固精的目的。

此外,黃柏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有助於改善微循環,增強免疫功能,對於因內熱引起的放射性損傷或炎症反應也有一定的調理作用。從整體上看,黃柏的加入不僅補充了清熱的需求,還促進了整個方劑的和諧性,使清熱固精湯在臨牀上的適應性和療效更為廣泛。這也使得此方劑在改善男性生殖健康方面,展現出更為顯著的效果。

清熱固精湯是一個常見於中醫的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固澀止遺。其中,白芍作為註必不可少的成分,其作用不容忽視。白芍性味苦、酸,寒,擅長於平肝解鬱,養血柔肝,能夠緩和內熱,達到清熱的效果。清熱固精湯需要在清熱的同時,保持精氣的穩定,而白芍的滋養作用恰好可以增強脾胃的功能,促進氣血的流通,有助於防止因虛弱而引起的體內熱盛。

此外,白芍具有調和藥性的特點,可以用以協調方中其他藥材的作用,避免出現虛火上升或過度寒涼的情況。這樣的組合不僅提升了整個方劑的療效,也能減少單一用藥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因此,白芍在清熱固精湯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使得這一方劑更加全面和效果顯著。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清熱固精湯」,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荊芥、地榆、黃芩、側柏葉、熟地黃、黃柏、白芍,主治功效為血崩。這種病症在沒發病的時候,月經來必定是紫黑色而且凝結成塊,這是因為下焦鬱熱所引起的,積熱時間久了,血液就會妄行,突然大量湧出而且止不住。

人參:

  • 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安神益智,緩解神經衰弱、失眠等症狀。

荊芥:

  • 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
  • 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地榆:

  • 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
  • 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
  • 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

黃芩: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可治外感熱病,中上焦鬱熱所致的壯熱煩渴、面赤脣燥、溲赤便祕、苔黃脈數,濕熱蘊結、腸燥便祕,輕微出血症,如外傷、牙血,肺熱壅遏,肺失清降所致的咳嗽痰稠、咽喉腫痛等症,血熱吐衄,氣鬱不暢,氣逆上衝,皆因氣滯而起,瘡瘍、腫毒、痢疾等熱毒病症,肝臟和膽囊疾病,小便不不利等症。

側柏葉:

  • 止血、清熱涼血、活絡止痛、祛風除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化腐生肌。
  • 側柏葉性溫、味苦、澀,入肝、肺、腎經,具有活絡止痛、祛風除濕、解毒殺蟲之效。
  • 側柏葉之祛風除濕功能,乃由揮發油、樹脂、黃酮等成分所賦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減關節部位炎症疼痛,緩解風濕性關節炎、骨質增生等症狀。

熟地黃:

  • 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補血養血,改善貧血癥狀。
  • 滋補肝腎,緩解肝腎陰虛症狀。

黃柏:

  • 燥濕、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滋陰和解毒。
  • 能治療腳氣、痿闢、骨蒸勞熱、瘡瘍腫毒、濕疹瘙癢、肺熱咳嗽、痢疾、洩瀉、水腫、消渴、瘡毒、腫毒、蛇蟲咬傷等症狀。

白芍:

  • 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
  • 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

總結:中藥方劑「清熱固精湯」,主要成分包括人參、荊芥、地榆、黃芩、側柏葉、熟地黃、黃柏、白芍,主治功效為血崩。這種病症在沒發病的時候,月經來必定是紫黑色而且凝結成塊,這是因為下焦鬱熱所引起的,積熱時間久了,血液就會妄行,突然大量湧出而且止不住。方劑中各味藥材相互協作,起到清熱涼血、止血固精的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血崩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滋陰補血、清熱燥濕的功效,適合氣血兩虛、下焦鬱熱所致的血崩患者使用。但陰虛火旺、大便溏泄者不宜使用。

相關疾病


容易焦慮恐懼容易憂鬱

相同名稱方劑


清熱固精湯, 出處:《醫學探驪集》卷六。 組成:人參4錢,芥穗炭3錢,地榆炭4錢,黃芩4錢,柏葉炭3錢,萬年灰3錢,熟地6錢,黃柏3錢,白芍3錢。 主治:血崩。此症於未病之先,其天癸來時必紫黑成塊,乃下焦鬱熱所致也。積熱日久,血遂妄行,忽然大來不止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