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固源湯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黃芩味苦性寒,入肺、胃、膽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肺熱、胃熱、膽火,並能燥濕止瀉。固源湯常用於治療濕熱蘊蒸、氣血瘀滯所致的各種疾病,如濕熱下注引起的帶下病、濕熱蘊蒸引起的瘡瘍腫毒等。黃芩的加入有助於清熱燥濕,祛除濕熱,促進病症的消退。
固源湯中使用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補血養血: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固源湯多用於治療氣血虧虛、月經不調、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而當歸補血養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活血化瘀: 當歸除了補血,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固源湯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材,如川芎、赤芍等,當歸與之搭配,能更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瘀血阻滯,達到治療目的。
固源湯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原因在於其滋陰補血之功效。
熟地黃為地黃經蒸制而成,其性溫潤,入肝腎經,能滋陰補血、益精填髓,更擅長於治療陰虛血虧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頭暈目眩、腰膝痠軟、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
固源湯本身為滋陰補腎之方,熟地黃的加入能有效地加強其滋陰補血的功效,使藥效更為顯著,有助於全面調理陰虛體質,改善患者的症狀。
固源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其養血柔肝和止痛的功效。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之性,可以滋養肝血,使肝氣和緩,對於肝血不足、肝氣不舒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經期腹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此外,白芍還具有止痛功效,可以緩解肝經氣滯所致的腹痛,以及其他部位的疼痛。因此,在固源湯中加入白芍,可以有效緩解女性月經期間的各種不適。
固源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涼血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熱毒內蘊或外傷所致的出血,如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等症狀,地榆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 固澀收斂: 地榆亦有收斂固澀之效,能收斂止瀉,固攝精氣。對於因脾虛泄瀉、滑精、遺精等症狀,地榆可起到固澀止瀉、固精止遺的作用。
因此,固源湯中加入地榆,可發揮涼血止血、固澀收斂的功效,有效治療相關疾病。
固源湯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止痛: 川芎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行氣、止痛的功效。固源湯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痛經等,川芎可以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經絡阻塞,達到止痛的效果。
- 疏散風寒: 川芎還具有一定的疏散風寒作用。固源湯中常與其他具有溫經散寒功效的藥材配伍,可以幫助治療風寒所致的頭痛、鼻塞、肢體疼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川芎在固源湯中起到活血止痛、疏散風寒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療效。
固源湯中加入艾葉,主要原因有二:
- 溫經止血: 艾葉性溫,入肝經,具有溫經止血的功效。固源湯常用於治療婦科疾病,如月經不調、崩漏等,而艾葉能溫暖子宮,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止血止痛。
- 祛寒除濕: 艾葉還具有祛寒除濕的功效,能溫散寒濕,改善體內環境。固源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共同發揮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固源湯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散風熱,清利頭目: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的功效。對於風熱上襲,引起的頭痛、頭暈、鼻塞、流涕等症狀,荊芥能夠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通鼻竅,止流涕: 荊芥能通鼻竅,止流涕,對於風寒、風熱、暑溼等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固源湯中加入荊芥,可有效緩解風熱上襲、頭痛鼻塞等症,達到清熱解表、通鼻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固源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血崩日久不止」,屬婦科崩漏證候。古代醫家認為,長期血崩易耗傷陰血、損及衝任二脈,致氣血兩虛兼下焦不固。本方以「固澀止血」為核心,兼「養血調經」,針對血崩後期「虛中夾瘀熱」的病理特點,旨在標本兼顧。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止血固澀為君
- 臭椿根皮(樗白皮):苦澀性寒,收斂止血,專治崩漏帶下。
- 灶心土(伏龍肝):溫澀止血,兼和胃氣,防寒涼傷中。
- 地榆:涼血澀血,善治下部出血。
- 艾葉(炒炭):溫經止血,調理衝任。
- 荊芥炭:炒炭增止血之效,疏風兼防血滯。
養血調經為臣
- 當歸頭、熟地黃、白芍、川芎(四物湯架構):補血養營,調和肝血,修復衝任損傷。其中當歸頭偏止血,川芎少量防瘀滯。
清熱兼防澀滯為佐使
- 條芩(黃芩):清肝經鬱熱,防血熱妄行,與收斂藥配伍免過燥。
- 烏梅:酸收止血,生津防燥,助固澀之力。
配伍特點與推理功效
- 標本同治:止血藥配伍養血藥,既止崩漏,又補耗傷之陰血。
- 寒溫並用:條芩、地榆清熱,艾葉、灶心土溫澀,適應「虛寒夾熱」之複雜病機。
- 動靜結合:川芎行氣防血滯,白芍酸收緩急,共調氣血流通。
此方推測適用於「氣血虛弱,衝任不固,兼有殘餘血熱」之血崩後期,通過固澀止血、養血清熱,達到「源固血止」之效。
傳統服藥法
條芩錢半,臭椿根皮2錢,灶心土1錢,當歸頭1錢,熟地黃1錢,白芍藥1錢,地榆1錢,川芎1錢,艾葉5分,荊芥(炒)5分。
加烏梅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弱者慎用。
- 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固源湯, 出處:《簡明醫彀》卷七。 組成:條芩錢半,臭椿根皮2錢,竈心土1錢,當歸頭1錢,熟地黃1錢,白芍藥1錢,地榆1錢,川芎1錢,艾葉5分,荊芥(炒)5分。 主治:血崩日久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