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地黃黃芩湯

DI HUANG HUANG QIN TANG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肺經 20%
肝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6%
大腸經 12%
脾經 12%
膽經 4%
腎經 0%
膀胱經 0%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瘭疽。

傳統服藥法

射乾2兩,甘草2兩,枳實2兩,升麻2兩,乾地黃2兩,黃芩2兩,犀角6分,前胡3分。
水5升,煎3升,加大黃1錢,煎1沸,去滓,入麝香2分,分3服。劑數以愈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射干性苦、寒、苦。主治清熱解毒、祛痰利咽、消瘀散結。用於熱毒痰火鬱結、咽喉腫痛、痰涎壅盛、咳嗽氣喘、咳壅咳喘、瘰癧結核、瘧母癓瘕、癰腫瘡毒。

甘草性甘、平。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枳實性苦、辛、寒。主治破氣消積、化痰散痞。 用於積滯內停、痞滿脹痛、瀉痢後重、大便不通、痰滯氣阻胸痺、結胸、胃下垂、脫肛、子宮脫垂。

升麻性味辛、甘、微寒。既可升散、又可清泄、升以升散表邪、更長於升舉清陽之氣、多用於氣虛下陷證、泄則以透散之力、達到瀉火解毒的作用。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用於風熱頭痛、麻疹不透。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黃芩性味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用於肺熱咳嗽、熱病高熱神昏、肝火頭痛、目赤腫痛、濕熱黃疸、瀉痢;熱淋;吐衄血;崩漏;胎熱不安;癰腫疔瘡

犀角性酸鹹、寒。主治清熱、涼血、定驚、解毒。治傷寒溫疫熱入血分、驚狂、煩躁、譫妄、斑疹、發黃、吐血、衄血、下血、癰疽腫毒。

前胡性苦辛、涼。主治宣散風熱、下氣、消痰。治風熱頭痛、痰熱咳喘、嘔逆、胸膈滿悶。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黃芩湯, 出處:《外科集腋》卷四。 組成:射乾2兩,甘草2兩,枳實2兩,升麻2兩,乾地黃2兩,黃芩2兩,犀角6分,前胡3分。 主治:瘭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陽毒升麻湯

相似度 71%

黃芩射乾湯

相似度 66%

犀角玄參湯

相似度 66%

梔子膏

相似度 61%

火府丸

相似度 61%

升麻泄熱散

相似度 58%

玄犀飲

相似度 58%

馬藺根散

相似度 57%

犀角地黃湯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