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黃黃芩湯

DI HUANG HUANG QI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6%
大腸經 12%
脾經 12%
膽經 4%
腎經 0%
膀胱經 0%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地黃黃芩湯

地黃黃芩湯,又名犀角地黃湯,屬清熱解毒方劑,其主治功效為癰疽,亦即現代醫學中所稱的膿腫。方劑組成為:射干、甘草、枳實、升麻、生地黃、黃芩、犀角、前胡。

方劑組成

  • 甘草: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黃芩: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前胡:前胡性味辛、甘、苦,微寒,歸肺、肝經,具有清肺化痰,散風熱,降氣止咳等功效。
  • 射干:射干性味辛、甘,微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血、散結等功效。
  • 生地黃:生地黃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升麻:升麻性味辛、苦、甘,微寒,歸肺、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犀角:犀角性寒涼,清熱解毒之力甚強,能清心肝之熱,涼血止血,又能解瘡瘍疔毒,故為治療熱毒瘡瘍之要藥。
  • 枳實:枳實性溫味酸苦,歸脾胃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降逆化痰,寬中消脹之效。能行氣化痰消痞,破氣除滿止痛,清熱化痰、平喘止咳。

主治功效

地黃黃芩湯主要用於治療癰疽,即現代醫學中所稱的膿腫。膿腫是指組織炎症化膿後形成的含有膿液的腔隙,多由細菌感染引起。

臨牀應用

地黃黃芩湯可外用或內服。外用時,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敷於患處,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內服時,將藥物放入水中煎煮,服用湯液,可清熱涼血,滋陰養血,增強抵抗力。

注意事項

地黃黃芩湯性寒涼,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諮詢醫師後再服用。

總結

地黃黃芩湯為一清熱解毒方劑,主要成分為射干、甘草、枳實、升麻、生地黃、黃芩、犀角、前胡,主治功效為癰疽,即現代醫學中所稱的膿腫。外用或內服皆可,但脾胃虛寒者慎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應諮詢醫師後再服用。

傳統服藥法


射乾2兩,甘草2兩,枳實2兩,升麻2兩,乾地黃2兩,黃芩2兩,犀角6分,前胡3分。
水5升,煎3升,加大黃1錢,煎1沸,去滓,入麝香2分,分3服。劑數以愈為度。

方劑組成解釋


地黃黃芩湯由射干、甘草、枳實、升麻、生地黃、黃芩、犀角、前胡組成。射干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的功效;枳實具有行氣破結、消腫止痛的功效;升麻具有升清降濁、解毒消腫的功效;生地黃具有涼血止血、滋陰補血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犀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前胡具有宣肺利咽、降氣消痰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瘭疽。
  2. 本方中的射干、甘草、枳實、升麻、生地黃、黃芩、犀角、前胡均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地黃黃芩湯, 出處:《外科集腋》卷四。 組成:射乾2兩,甘草2兩,枳實2兩,升麻2兩,乾地黃2兩,黃芩2兩,犀角6分,前胡3分。 主治:瘭疽。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