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補血活血: 當歸為婦科良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之效,能改善因血虛所致的腸燥便祕。
- 潤腸通便: 當歸藥性溫潤,可滋養腸道,促進腸蠕動,有助於排泄廢物,緩解便祕。
此外,當歸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黃、熟地黃、白芍藥等相配伍,共同發揮滋陰潤燥、養血活血、潤腸通便的功效,達到治療腸燥便祕的目的。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川牛膝,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通絡,引血下行: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引血下行的功效。對於因血虛津虧、腸燥便祕而引起的症狀,川牛膝可以促進血流通暢,將血液引導至腸道,滋潤腸燥,緩解便祕。
- 引藥入腸,增強療效:滋燥養血潤腸丸旨在滋陰潤腸,而川牛膝具有引藥入腸的作用,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效更有效地送達腸道,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潤腸通便: 火麻仁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有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燥熱便祕者,火麻仁能滋潤腸道,促進腸蠕動,緩解便祕症狀。
- 滋陰養血: 火麻仁富含油脂,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能滋養血液,改善血虛所致的口乾、脣乾、面色蒼白等症狀。
因此,火麻仁的加入可有效改善因燥熱引起的便祕、血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滋燥養血潤腸的功效。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潤腸通便:杏仁性味甘平,入肺、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因燥熱引起的便祕,杏仁可以滋潤腸道,促進排便,緩解便祕症狀。
二、止咳化痰:杏仁亦有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因燥熱引起的咳嗽、痰多,杏仁可以清熱潤肺,化解痰液,緩解咳嗽症狀。
因此,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杏仁,可起到潤腸通便、止咳化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因燥熱引起的便祕和咳嗽等症狀。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行氣消積,緩和藥性: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之效。方中加入枳殼,可緩和滋補藥物的燥性,防止滋補過度而導致濕熱內蘊。
二、理氣通便,助於潤腸:枳殼能理氣通便,有助於腸道蠕動,促進腸道排泄,配合其他潤腸藥,可增強潤腸通便之效,改善便祕症狀。
綜上,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枳殼,既能緩和藥性,又能理氣通便,有助於更好地滋養血氣,潤腸通便,達到治療目的。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加入桃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桃仁性味苦甘,微溫,入心、肺、大腸經。其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能促進腸道蠕動,改善腸道功能,緩解便祕症狀。對於因血瘀導致的腸燥便祕,桃仁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腸道蠕動,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
- 滋陰養血,改善血虛: 桃仁同時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補益氣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燥熱便祕。滋陰養血,可以使腸道得到滋潤,改善腸道乾燥,從根本上緩解便祕。
因此,桃仁在滋燥養血潤腸丸中發揮着潤腸通便和滋陰養血的雙重作用,有效改善因血瘀、血虛引起的燥熱便祕。
滋燥養血潤腸丸方劑中加入紅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改善腸道循環: 紅花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腸道燥熱、血瘀不通,可導致便祕等症狀。紅花能改善腸道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腸蠕動,有助於緩解便祕。
- 潤腸通便,緩解燥熱: 紅花亦有潤腸通便的作用,能軟化大便,促進排泄,有助於清除腸道積熱。對於因燥熱引起的便祕,紅花能起到潤腸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有效緩解便祕症狀。
滋燥養血潤腸丸中包含玄明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潤腸通便: 玄明粉性寒,味甘鹹,入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潤腸通便的功效。方劑中加入玄明粉,可針對燥熱便祕的症狀,清熱瀉火,潤滑腸道,促進排便。
- 燥熱傷津,血虛便祕: 滋燥養血潤腸丸用於治療因燥熱傷津,血虛而致的便祕,玄明粉清熱瀉火,同時也能滋陰潤燥,與方劑中其他滋陰養血的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潤腸通便、滋養血脈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滋燥養血潤腸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古文出自顧世澄的《瘍醫大全》,主要論述了補中益氣湯的加減應用,並提及了「滋燥養血潤腸丸」的應用場景,即「血枯液竭燥結下墜,及老年產後血燥者」。這段古文提供了「滋燥養血潤腸丸」的以下信息:
- 適用人群: 老年人、產後婦女等。
- 病機: 血枯液竭、燥結。
- 症狀: 大便乾結難下。
治療原理分析
結合古文內容和方劑組成,可以推測「滋燥養血潤腸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滋燥」、「養血」、「潤腸」三個方面:
滋燥:
- 火麻仁潤肺化痰,通便解毒,能滋潤腸道,緩解燥結。
- 杏仁雖以止咳平喘為主,但其富含油脂,亦有潤腸通便之效。
- 玄明粉清熱瀉下,能夠通過瀉下熱結來達到潤燥的目的。
養血:
- 當歸補血活血,為「血中之氣藥」,既能補血,又能活血,使血液充盈並運行通暢。
- 桃仁、紅花活血化瘀,改善腸道血液循環,促進腸道蠕動和分泌。
潤腸:
- 火麻仁、杏仁的潤腸作用已如上述。
- 當歸補血可以滋潤腸道。
- 桃仁、紅花的活血作用也有助於腸道的滋潤。
- 枳殼行氣化瘀,可以促進腸道氣機的流通,間接起到潤腸的作用。
- 川牛膝雖以利水為主,但其補肝腎、強筋骨的作用可能也有助於改善腸道功能。
綜合分析
「滋燥養血潤腸丸」針對「久病及老年血枯液燥,腸胃閉塞,小水反數,大便虛秘,關格之症,難于傳導」等症狀,通過滋陰養血、潤腸通便來達到治療目的。方中以當歸補血養血為君藥,火麻仁、杏仁潤腸通便為臣藥,桃仁、紅花、枳殼活血行氣,玄明粉清熱瀉下,川牛膝補益肝腎,共奏滋燥養血潤腸之效。
此方針對的是血虛津虧導致的腸燥便秘,而非實熱積滯之便秘,因此方中既有補益藥,也有瀉下藥,還有行氣藥,顯示了其攻補兼施的特點。
總而言之,本方透過補血、潤腸、行氣、瀉熱等多重途徑,改善腸道功能,促進排便,對於老年人、產後婦女等因血虛津虧引起的便秘有較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尾4兩,牛膝1兩,麻仁1兩,杏仁1兩(去皮尖),枳殼1兩(炒),桃仁1兩(去皮尖),紅花1兩,玄明粉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5錢,空心白滾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滋燥養血潤腸丸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滋燥養血潤腸丸, 出處:《活人方》卷一。 組成:當歸尾4兩,牛膝1兩,麻仁1兩,杏仁1兩(去皮尖),枳殼1兩(炒),桃仁1兩(去皮尖),紅花1兩,玄明粉1兩。 主治:久病及老年血枯液燥,腸胃閉塞,小水反數,大便虛秘,關格之症,難於傳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