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藥五加皮丸

BU YAO WU JIA P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脾經 16%
大腸經 13%
腎經 11%
心經 9%
膽經 7%
膀胱經 6%
胃經 5%
小腸經 4%
肺經 4%
心包經 3%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肺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補藥五加皮丸

整體功效: 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主治: 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

腳氣,即腳氣病,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是腳部腫脹、疼痛、皮膚發紅、發熱。皮膚不仁,即皮膚沒有知覺。發歇不定,即病情時好時壞。

文獻參考:

  • 本草綱目》:五加皮丸,治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
  • 醫學衷中參西錄》:五加皮丸,補肝腎,強筋骨,治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
  • 《中醫臨床治療學》:五加皮丸,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適用於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等症。

傳統服藥法


五加皮(銼)3分,人參3分,吳茱萸(湯洗,焙乾)3,惡實(炒)3分,桂(去粗皮)3分,檳榔(銼)3分,赤茯苓1兩,芎藭1兩,柏子仁1兩,厚朴(薑汁炙)1兩半,鬱李仁(湯去皮尖,研)1兩半,枳殼(去瓤,麩炒)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杜仲(去皮,炙,銼)2兩,羌活2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日30丸,空心溫酒送下;不飲酒者,橘皮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由五加皮、人參、吳茱萸、肉桂、檳榔、赤茯苓、川芎、柏子仁、厚朴、鬱李仁、枳殼、川牛膝、杜仲、羌活等十四味中藥組成。五加皮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人參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肉桂具有溫經散寒、補火助陽的功效;檳榔具有行氣止痛、殺蟲的功效;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和胃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柏子仁具有養心安神、潤腸通便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氣消脹、燥濕化痰的功效;鬱李仁具有潤腸通便、降血脂的功效;枳殼具有理氣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川牛膝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活血通絡的功效;杜仲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的功效;羌活具有祛風散寒、舒筋活絡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功效,適合於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等症。但本方含有肉桂、檳榔等中藥,有溫燥的性質,因此陰虛火旺、口乾舌燥、大便乾結等患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腳氣病麻痺四肢麻痺癱瘓

相同名稱方劑


補藥五加皮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十一。 組成:五加皮(銼)3分,人參3分,吳茱萸(湯洗,焙乾)3分,惡實(炒)3分,桂(去粗皮)3分,檳榔(銼)3分,赤茯苓1兩,川芎1兩,柏子仁1兩,厚朴(薑汁炙)1兩半,鬱李仁(湯去皮尖,研)1兩半,枳殼(去瓤,麸炒)1兩半,牛膝(酒浸,切,焙)1兩半,杜仲(去皮,炙,銼)2兩,羌活2兩。 主治:腳氣,皮膚不仁,發歇不定。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