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經驗蟾酥五疳丸

JING YAN CHAN SU WU GAN WAN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胃經 26%
脾經 17%
肝經 15%
大腸經 13%
肺經 8%
膽經 7%
心經 3%
膀胱經 2%
腎經 2%
三焦經 2%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小兒五疳。

傳統服藥法

南木香(去粗皮)3錢,青皮(去瓤)3錢,肉豆蔻(麵包,煨)3錢,蘆薈3錢,麥芽(炒)3錢,神曲(炒)3錢,山楂(煮軟去核)3錢,千金子(去殼,捶油)3錢,蟾酥1錢5分,白朮(蛤粉炒)2錢,宣黃連(去蘆)2錢,尖檳榔1錢。
上各味精制,為細末,用陳米粉為丸,如粟米大。
每服3分或4分,稀粥或米湯吞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木香性辛味辛、苦、溫。主治行氣止痛、健脾消食。 用於胸脘脹痛、瀉痢後重、食積不消、不思飲食、泄瀉腹痛。

青皮性苦,辛,溫。主治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用於肝鬱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以及氣滯血瘀所至的症瘕積聚、久瘧癖塊。

肉荳蔻性辛,溫。主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用於脾胃虛寒、久瀉不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冷痢、脘腹脹痛、食少嘔吐、宿食不消。

蘆薈性味苦、寒。主治清熱,通便瀉下、清肝、殺蟲。用於熱結便秘、肝火頭痛、目赤驚風、蟲積腹痛、疥癬、痔瘺、解巴豆毒、婦女經閉、小兒驚癇、疳熱蟲積、痔瘺、瘰癧

麥芽性甘、平。主治行氣消食、健脾開胃、退乳消脹。常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脾虛食少、乳汁鬱積、乳房脹痛、婦女斷乳。

神麴性甘、辛、溫、無毒。主治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治飲食停滯、胸痞腹脹、嘔吐瀉痢、產後瘀血腹痛、小兒腹大堅積。

山楂性甘,微溫,無毒,酸。主治消食積;化滯瘀。用於飲食積滯,脘腹脹痛,泄瀉痢疾,血瘀痛經,閉經,產後腹痛;惡露不盡、瘀血經閉、產後瘀阻、心腹刺痛、疝氣疼痛、高脂血症。

蟾酥性味辛、溫、有毒。主治解毒、消腫、強心、止痛。治疔瘡、癰疽、發背、瘰癧、慢性骨髓炎、咽喉腫痛、小兒疳積、心衰、風、蟲牙痛。

白朮性味苦、甘、溫。主治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腹脹腹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等症。

黃連性苦、寒。主治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用於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

檳榔性味苦、辛、溫。主治殺蟲消積、降氣、行水、截瘧。用於絛蟲、蛔蟲、薑片蟲病、蟲積腹痛、積滯瀉痢、裡急後重、水腫腳氣、瘧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蟾酥五疳丸, 出處:《醫便》卷五引陶國佐方。 組成:南木香(去粗皮)3錢,青皮(去瓤)3錢,肉豆蔻(面包,煨)3錢,蘆薈3錢,麥芽(炒)3錢,神曲(炒)3錢,山楂(煮軟去核)3錢,千金子(去殼,捶油)3錢,蟾酥1錢5分,白朮(蛤粉炒)2錢,宣黃連(去蘆)2錢,尖檳榔1錢。 主治:小兒五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稷香丸

相似度 64%

秘方肥兒丸

相似度 60%

加味肥兒丸

相似度 58%

疳積餅

相似度 58%

九物飲

相似度 57%

清胃保安丸

相似度 57%

健脾丸

相似度 56%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