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表: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功效。可輔助方劑清熱瀉火,治療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
- 疏風散熱:薄荷揮發油中的薄荷腦具有興奮神經、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疏散體內熱邪,改善頭昏腦脹、口苦口乾等症狀。
因此,薄荷在加味上清丸中發揮着清熱解表、疏風散熱的功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效果。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柿餅霜,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潤肺止咳:柿餅霜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熱化痰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材如生地、玄參等,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效果,對於熱邪犯肺、燥熱傷肺引起的咳嗽、痰多、咽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緩解藥性:方中部分藥材如苦杏仁、黃芩等,性寒苦,易損脾胃。而柿餅霜甘潤,可以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使藥性更平和,更易於服用。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玄明粉,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玄明粉性寒,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之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熱毒上炎導致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2. 燥溼止癢:玄明粉還能燥溼止癢,可有效治療因溼熱引起的皮膚瘙癢、溼疹等疾病。
綜上所述,玄明粉在加味上清丸中發揮着重要的清熱瀉火、燥溼止癢作用,有助於改善相關症狀,提高藥效。
加味上清丸是一種廣泛應用於中醫的方劑,其主要功效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其中,硼砂的添加意義深遠。硼砂雖然在現代中醫中不如其他藥材那麼常見,但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卻為本方增添了不少價值。硼砂具有清熱解毒、明目的功效,特別對於因內熱引起的眼部疾病如紅眼病、視物模糊等有顯著的療效。此外,硼砂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夠幫助抑制體內病菌的生長,進一步促進身體的康復。將硼砂納入加味上清丸中,能夠協同其他藥材如金銀花、菊花等,加強整體方劑的清熱解毒功能,使其更有效地應對熱毒所引起的各類症狀,從而達到更理想的治療效果。因此,硼砂的存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還體現了中醫用藥的綜合考量與精妙調配的特點。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冰片,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止痛生肌的功效。對於上清丸主治的熱毒上炎,導致神昏譫語、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冰片能有效清熱解毒,並通過開竅醒神,改善患者神志不清的症狀。
- 增強藥效,促進吸收: 冰片揮發性強,能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滲透,使其更有效地發揮藥效。同時,冰片還能起到引藥上行的作用,將藥力引導至頭部,更有效地治療熱毒上炎引起的頭面部症狀。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寒水石,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瀉火:寒水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利尿通淋的功效。該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躁、口渴、小便不利、目赤腫痛等症,而寒水石的清熱瀉火作用能有效緩解熱邪內盛導致的症狀。
- 平肝潛陽:寒水石還具有一定平肝潛陽的作用,可以鎮靜安神,緩解肝陽上亢導致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加味上清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平肝息風的中藥配合使用,共同發揮清熱解毒、平肝熄風、鎮靜安神的功效。
加味上清丸中加入烏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烏梅性酸斂,味甘,入肝、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收斂止瀉的功效。其酸味能解熱毒,甘味能緩解燥熱,適合治療上焦熱盛、煩躁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與方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黃芩、黃連等協同作用,更能增強清熱解毒之效。
- 收斂止瀉:烏梅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能固澀腸道,止瀉止痢。對於上清丸所治療的熱毒壅盛、腸胃濕熱、腹瀉便溏等症狀,烏梅可以有效地緩解症狀,增強方劑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上清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加味上清丸主治咳嗽煩熱,並具有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氣安神等多重功效。
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包含薄荷、柿餅霜、玄明粉、硼砂、冰片、寒水石、烏梅等藥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清熱解表,疏風利咽:
- 方中薄荷辛涼發散,能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咽喉,是治療風熱咳嗽的重要藥物。
- 配合 柿餅霜 潤肺止咳, 玄明粉 清熱,可以有效緩解熱邪侵襲肺系導致的咳嗽症狀。
化痰止咳,潤肺生津:
- 柿餅霜 不僅能潤肺止咳,還能生津化痰,對於肺燥咳嗽、痰液黏稠難以咳出者尤其有效。
- 烏梅 味酸收斂,有滋陰潤肺之效,與柿餅霜相配,可以增強潤肺生津的作用,緩解口渴症狀。
清熱解毒,消腫利咽:
- 硼砂 和 寒水石 均為清熱解毒藥物,硼砂外用有殺菌消毒之功,寒水石則能清熱解暑、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開竅醒神,爽氣安神:
- 冰片 為芳香開竅藥,具有鎮痛安神、開竅醒腦的功效,可以緩解咳嗽煩熱引起的心煩、失眠等症狀,使人爽氣安神。
綜合而言,加味上清丸以清熱解表、潤肺化痰為主,兼顧滋陰生津、清熱解毒、開竅安神,對於外感風熱、肺失清肅、痰熱內蘊所致的咳嗽煩熱,以及由此引發的口渴、咽喉不適、心煩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南薄荷葉4兩, 柿霜4兩, 玄明粉5錢, 硼砂5錢, 冰片5片, 寒水石5錢, 烏梅肉5錢, 白粉8兩。
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氣凝神。
上為細末,甘草水熬膏為丸,如介實大。
每服1丸,噙化茶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適合於咳嗽煩熱、咽喉腫痛等症狀。但脾胃虛寒、氣虛體弱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上清丸, 出處:《回春》卷二。 組成:南薄荷葉4兩,柿霜4兩,玄明粉5錢,硼砂5錢,冰片5片,寒水石5錢,烏梅肉5錢,白粉8兩。 主治:清聲潤肺,寬膈化痰,生津止渴,爽氣凝神。主治:咳嗽煩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