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胬丹

平胬丹

PING N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藥奁啓秘》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胃經 18%
肝經 15%
脾經 15%
大腸經 9%
腎經 9%
心經 6%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平胬丹方劑中加入烏梅,主要是利用其收斂生津、清熱解毒、除煩止渴的功效。

烏梅味酸性寒,入肺、肝、脾經,可收斂肺氣,止咳止瀉,並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對於胬肉的紅腫熱痛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此外,烏梅還能生津止渴,緩解因胬肉引起的不適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促進病症的康復。

平胬丹方劑中含有硼砂,主要是因為硼砂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硼砂的藥性偏寒,能清熱解毒,對於眼睛紅腫熱痛、胬肉增生等症狀有較好的效果。同時,硼砂還能消腫止痛,能緩解眼部的疼痛和腫脹。

因此,平胬丹方劑中加入硼砂,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眼部疾病的目的。

平胬丹中包含冰片,主要因其具備以下兩項特性: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抑制炎症,減輕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2. 開竅醒腦,通經絡: 冰片具有開竅醒腦、通經絡的功效,可促進眼部血液循環,改善眼部供血,有助於消散眼部淤血,減輕眼部不適。

因此,平胬丹中添加冰片,可有效改善胬肉增生所引起的紅腫、疼痛等症狀,同時促進眼部血液循環,加速胬肉消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平胬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專治「瘡癰有胬肉突出者」,即瘡瘍癰腫癒合過程中,因氣血瘀滯或濕熱壅結,導致胬肉(過度增生的肉芽組織)凸起於瘡面,妨礙癒合。方名「平胬」即取其「削平胬肉」之功,藉由腐蝕收斂之性,促使異常組織脫落,助瘡口平整。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烏梅肉(煅存性)

    • 烏梅味酸澀,經煅炭後增強收斂止血、蝕惡肉之效。
    • 《本草綱目》載其能「蝕惡瘡胬肉」,通過酸蝕作用使胬肉萎縮脫落。
  2. 月石(硼砂)

    • 性涼味甘鹹,傳統用於清熱解毒、防腐消腫。
    • 其弱鹼性可中和瘡口分泌物,並輕微腐蝕胬肉,輔助烏梅。
  3. 掃盆(輕粉,即氯化亞汞)

    • 毒性較強,具強力攻毒、殺蟲、祛腐作用。
    • 直接抑制胬肉生長,與烏梅協同增強「去腐平胬」效果。
  4. 冰片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防腐生肌。
    • 助藥力滲透,緩解疼痛,並防感染。

配伍特點與作用機理
全方以「腐蝕收斂」為主軸:

  • 烏梅炭+輕粉為核心,腐蝕胬肉;
  • 硼砂調節局部酸鹼環境,輔助清熱;
  • 冰片引藥透達,減輕刺激。其組合體現「去腐生新」原則,先以腐蝕性藥物清除異常組織,再通過收斂促進正常癒合。

推論可能的擴展應用
除瘡癰胬肉外,現代或可類推用於部分皮膚增生性病變(如疣、息肉),然須基於辨證屬濕熱瘀滯者。惟方中輕粉有毒,使用需精準控量,避免長期接觸。

此方展現中醫「以毒攻毒」與「酸收腐蝕」的治法結合,針對病理產物(胬肉)直接干預,體現外科用藥之峻烈特色。

傳統服藥法


烏梅肉(殿存性)1錢半,月石1錢半,掃盆5分,冰片3分。
上為極細末。
摻瘡口,上蓋薄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足趾潰爛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胬丹, 出處:《藥奁啓秘》。 組成:烏梅肉(殿存性)1錢半,月石1錢半,掃盆5分,冰片3分。 主治:瘡癰有胬肉突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