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寶珠散中加入人中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人中白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所致的各種病症。
- 活血化瘀: 人中白還具備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對於因血瘀所致的腫痛、經閉等症狀有顯著效果。
因此,寶珠散中加入人中白,可有效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寶珠散中含有硼砂,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硼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熱毒引起的瘡瘍腫痛,硼砂能有效地清除熱毒,消散腫脹,緩解疼痛。
二、收斂生肌: 硼砂還具有收斂生肌的作用,可以促進傷口癒合。在寶珠散中,硼砂與其他藥物配合,可以有效地收斂潰瘍,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寶珠散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寒,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可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可增強療效。
2. 開竅醒神: 冰片氣味芳香,能開竅醒神,對於神志不清、昏迷等症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寶珠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走馬牙疳」為古代重症口腔疾患,屬「牙疳」之急症,因其病程迅猛如「走馬」而得名。多見於小兒或體虛者,病因常為熱毒壅盛、腐蝕肌膚,或兼感穢毒,症見牙齦潰爛、血肉腐脫、臭穢難聞,甚則穿腮破唇,危殆難治。
此方以「吹藥」形式直達患處,具清熱解毒、斂瘡生肌、祛腐止痛之效,針對「走馬牙疳」熱毒熾盛、血肉腐敗之病機,急折其勢。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橄欖核灰
- 性味苦澀溫,燒灰存性後增強收斂止血、解毒療瘡之效,古籍載其能「消骨鯁」,推測於牙疳可斂潰瘍、緩解腐蝕。
人中白(人尿沉澱物)
- 鹹寒降火,清熱解毒,為治口瘡牙疳要藥。《本草綱目》言其「降相火,消瘀血,治咽喉口齒瘡疳」。
大紅緯灰(絲織品燒灰)
- 推測為絲綢煅灰,傳統認為絲帛燒灰可止血斂瘡,或借其輕浮之性助藥散佈患處。
硼砂
- 甘鹹涼,清熱化痰、防腐生肌,外用擅治口瘡喉痹,《本草衍義》稱其「含化咽津,治喉中腫痛」。
冰片
- 辛香走竄,清熱止痛、防腐生肌,能引藥透達深層組織,緩解潰瘍疼痛。
藥珠(推測為珍珠或人工製珠)
- 若為珍珠,則甘鹹寒,解毒生肌;若為人工製劑,或仿珍珠「鎮心安神、收斂瘡口」之意,強化斂瘡之效。
【配伍邏輯與整體功效】
清熱解毒為主:
硼砂、人中白、冰片協同清泄熱毒,直折火勢,防止腐肉進一步蔓延。斂瘡祛腐為輔:
橄欖核灰、大紅緯灰收斂潰瘍,吸附穢腐;珍珠(或藥珠)促進瘡面修復。局部止痛為佐:
冰片辛涼透竄,緩解劇痛,並助藥力滲透。
此方以「吹藥」外治法,集中藥力於口腔患處,符合「走馬牙疳」需速效截病之需求,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針對熱毒腐蝕之標急而設。
傳統服藥法
橄欖核灰、人中白、大紅緯灰、硼砂、冰片、藥珠。
上為細末。
用蘆管抄藥,吹入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慎用。
- 本品有毒,不宜過量服用。
- 服用本品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寶珠散, 出處:《幼科指掌》卷四。 組成:橄欖核灰、人中白、大紅緯灰、硼砂、冰片、藥珠。 主治:走馬牙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