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祛風追痰丸中包含防風,主要源於其祛風散寒與止咳化痰的功效。
防風味辛、甘,性微溫,入肺、膀胱經。其疏散風寒之效,可治療風寒外感所致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防風還具止咳化痰作用,能有效緩解痰多、咳嗽不止等症狀。
因此,防風在祛風追痰丸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祛風散寒和止咳化痰的功效,共同達到治療風寒咳嗽、痰多等症狀的效果。
祛風追痰丸中包含白附子,乃因其藥性辛溫,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之效。
白附子性溫,可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其辛散之性,可宣肺利氣,有助痰液排出;且白附子能燥濕化痰,對於風寒痰濕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有較好療效。
因此,白附子在祛風追痰丸中,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起到祛風散寒、燥濕化痰、止咳平喘之效。
「祛風追痰丸」方劑中使用「白礬」,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燥濕化痰: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經,具燥濕化痰之功效,可有效去除痰濕,達到祛風止咳的效果。
- 收斂止瀉:白礬亦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可固澀腸胃,減少痰液的排出,達到止咳平喘的目的。
因此,白礬在「祛風追痰丸」方劑中,扮演著化痰止咳,並收斂止瀉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改善患者的風寒咳嗽、痰多等症狀。
「祛風追痰丸」中加入天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平肝熄風: 天麻具有平肝熄風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因肝風內動引發的頭風、眩暈、肢體麻木等症狀,而風痰阻滯也是造成這些症狀的重要因素。
- 化痰止咳: 天麻同時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痰濁,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能更好地達到祛風追痰的功效。
因此,天麻在「祛風追痰丸」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平息肝風,又能化解痰濁,從而達到祛風追痰的療效。
「祛風追痰丸」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蠍毒入肝經,善於祛風止痛: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痛之效。風為百病之始,痰濁為病之標,全蠍可藉由疏散風邪,止痛化痰,以達到治療風寒濕痺、痰濁阻絡等病症之目的。
- 全蠍通絡止痙,有助於化痰定喘:全蠍性通絡止痙,可改善氣血運行,散結化痰,對於痰濁壅塞,導致的咳嗽喘息、肢體麻木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祛風追痰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木香性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方中加入木香,可緩解痰濁阻滯所致的胸悶、咳嗽、氣喘等症狀,並減輕嘔吐、反胃等不適。
- 疏肝解鬱,健脾消食: 木香還具有疏肝解鬱、健脾消食的作用。痰濁的形成與脾胃失調密切相關,木香加入方中,可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從而有效地祛除痰濁。
「祛風追痰丸」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乃因其具有以下特性:
- 祛風化痰: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效。其辛散之性可驅散風寒,其苦燥之性可化痰止咳,對於風寒襲肺、痰阻氣道等症狀,可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 溫肺止咳: 天南星性溫,可溫肺化痰,對於寒痰、濕痰等痰濁難以祛除者,可起到溫化之效。
因此,天南星在「祛風追痰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祛風化痰、溫肺止咳的功效,有助於治療風寒痰阻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祛風追痰丸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化痰: 皁莢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有效清除痰液,並可抑制呼吸道炎症,對風寒濕邪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狀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消積導滯: 皁莢亦有消食積、導滯氣的功效,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吸收,對於痰多兼有食積者,可起到輔助作用。
因此,祛風追痰丸加入皁莢,可有效發揮其祛風化痰、消積導滯之功效,達到治療風寒痰阻、痰多咳嗽的療效。
祛風追痰丸中包含半夏,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燥濕化痰: 半夏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痰濕阻肺、咳嗽痰多,以及風寒痰濕阻滯經絡所致的肢體麻木、疼痛等症狀,半夏都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 止咳平喘: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因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氣喘,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祛風追痰丸中加入半夏,主要目的是通過其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來達到祛風追痰的效果。
祛風追痰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 生薑性溫,入肺經,具有溫肺化痰的作用。對於風寒束肺、痰濕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生薑可以溫散寒邪,化解痰濁,有助於改善呼吸道症狀。
2. 調和藥性: 生薑性溫,可以調和方中其他藥材的寒涼之性,避免寒涼之性過於強烈,損傷陽氣。同時,生薑還能增強藥材的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祛風追痰丸」方劑中加入「豬牙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 豬牙皁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狀,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2. 消腫散結,活血止痛: 豬牙皁還具有一定的消腫散結、活血止痛功效。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或伴有胸痛、胸部脹滿等症狀,豬牙皁可以幫助改善這些症狀。
總而言之,豬牙皁在「祛風追痰丸」方劑中,起到了清熱化痰、消腫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風熱痰阻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祛風追痰丸中加入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祛風化痰: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化痰止咳的功效。其能有效清除風熱痰濁,對於風熱痰阻所致的咳嗽、氣喘、痰多粘稠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 抗菌消炎:白僵蠶中含有抗菌消炎成分,能夠抑制細菌和病毒的生長繁殖,對於因感染引起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白僵蠶在祛風追痰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祛風化痰、抗菌消炎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的咳嗽、氣喘、痰多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祛風追痰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專治「小兒五癇」,即古代對癲癇發作的不同形態分類(馬、牛、雞、羊、豬癇),其特徵為發作時肢體抽動、意識喪失,伴隨聲響或特定姿勢(如吐沫、目直視)。五癇共性為「風痰上壅」,痰阻清竅而引動肝風,故未發作時無聲,發作時痰隨風動,症狀各異。方名「祛風追痰」點明核心病機——外風引動內風,兼夾痰濁,治法以祛風邪、滌痰開竅為主。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祛風止痙:
- 天麻、防風:天麻平肝息風,防風祛外風,二者內外風同治,抑止抽搐。
- 全蠍、僵蠶:蟲類藥善走竄,通絡止痙,針對風動痰阻經絡之痙攣。
化痰開竅:
- 半夏、南星:經礬水、皂角水浸製,毒性減而化痰力增,南星專化痰滯,半夏降逆化痰,共逐頑痰。
- 豬牙皂、枯礬:牙皂辛烈,開痰結而通竅;枯礬燥濕痰,固化痰濁以防上泛。
行氣通絡:
- 白附子:祛風痰,上行頭目,引藥至病所。
- 木香:理氣醒脾,助痰濕運化,斷生痰之源。
輔助配伍:
- 薑汁:製丸時用,既助半夏、南星化痰,又和胃降逆。
- 辰砂為衣:鎮心安神,防癇證發作擾神。
綜論:此方以「風痰同治」為綱,祛風藥與化痰藥相須為用,輔以蟲類通絡、行氣導滯。其特色在於:
- 浸製工藝:南星、半夏分經礬、皂角、薑汁浸漬,既減毒又強化化痰效力。
- 標本兼顧:既化痰開竅治標,又借木香調氣治本,符合「治痰先治氣」之旨。
適用於痰濁內伏、外風觸動所致之癇證,然具體運用需辨證屬風痰閉阻者。
傳統服藥法
防風5錢,白附子5錢,枯礬5錢,天麻5錢,淨全蠍2錢5分(炙,去毒),木香2錢5分,南星1兩5錢(明礬水、皂角水各浸1半,經1宿),半夏3兩(牙皂水、薑汁各浸1半,經1宿),豬牙皂(炒)5錢,僵蠶(淨,炒,去絲)5錢。
上為末,薑汁糊丸,如梧桐子大,辰砂為衣。
每服5丸,臥時薄荷湯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祛風追痰丸有一定的副作用,如過量服用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腹瀉等。因此,在服用祛風追痰丸時,應遵醫囑,並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追痰丸, 出處:《幼科金針》卷上。 組成:防風5錢,白附子5錢,枯礬5錢,天麻5錢,淨全蠍2錢5分(炙,去毒),木香2錢5分,南星1兩5錢(明礬水、皂角水各浸1半,經1宿),半夏3兩(牙皂水、薑汁各浸1半,經1宿),豬牙皂(炒)5錢,僵蠶(淨,炒,去絲)5錢。 主治:小兒五癇,初起時未發聲音。五癇者:馬癇,聲如馬鳴,張口搖頭;牛癇,目直視而腹脹;雞癇,搖頭反折,喜驚;羊癇,揚目吐舌;豬癇,喜吐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