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助消化:白朮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消食化積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運化失職,易導致食積停滯。白朮能補脾益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食積停滯的症狀。
- 燥濕健脾,利水消腫:白朮兼具燥濕健脾之效,可針對脾虛濕困所致的腹脹、腹痛、食少、便溏等症狀。白朮還能利水消腫,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排除體內濕氣,改善脾胃功能。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
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辛散之性,能理氣解鬱,有助於疏肝解鬱、降逆止嘔;苦燥之性,則能燥濕化痰,健脾消積,有助於化解脾胃積滯,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因此,陳皮在養脾消積丸中,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理氣健脾、消積化痰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蒼朮,是基於其健脾燥濕、祛風止痛的功效。
蒼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健脾開胃、祛風止痛之效。其燥濕作用可化解脾胃濕濁,改善消化不良、食積不化等症狀;健脾作用則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祛風止痛可緩解因脾胃氣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蒼朮在該方劑中起到健脾燥濕、消食化積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食積不化的症狀。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厚朴的以下兩項功效:
一、燥濕消積: 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胃經。其性燥烈,能燥濕化痰,消食積滯。對於脾胃濕阻,食積不消,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症狀,厚朴具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二、行氣止痛: 厚朴能行氣解鬱,散結止痛。對於因脾胃氣滯所致的胸脘痞悶、腹痛等症狀,厚朴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在「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厚朴,能有效解決脾胃濕阻、食積不消的病症,並改善相關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消積: 枳殼味苦性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寬胸散結之功效。對於脾胃積滯、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枳殼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消化吸收,緩解積滯。
- 疏肝理氣: 枳殼亦能疏肝理氣,對於肝氣鬱結、胸悶脅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在消積的同時,還能緩解肝氣鬱結導致的脾胃失調,更全面地改善脾胃功能。
總而言之,枳殼在消積丸中起到行氣消積、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脾胃運化,緩解積滯,達到養脾健胃之效。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半夏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痰:半夏性溫,善於燥濕化痰,能有效消解脾胃積滯,對於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和胃降逆:半夏入脾胃經,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機不暢引起的嘔吐、泛酸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半夏曲」為半夏經麩炒製成,不僅能增強其消積化痰之功,更可減輕其燥性,使其更易於脾胃吸收。
「家傳養脾消積丸」方劑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疏肝理氣,行氣消積: 青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消積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脾胃氣滯、食積不化等症狀。
- 健脾開胃,助消化: 青皮入脾經,能促進脾胃運化,增進食慾,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因此,青皮在「家傳養脾消積丸」中扮演著疏肝理氣、行氣消積和健脾開胃的雙重角色,有助於達到養脾消積的療效。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神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健脾消積: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具健脾消食、和胃止痛之效。其所含澱粉酶能分解澱粉,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解決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積食、腹脹等症狀。
- 緩解腹痛:神麴能和胃止痛,對於因積食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尤其對於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的人羣,更能發揮其溫和調理的作用。
總而言之,神麴在「家傳養脾消積丸」中發揮着健脾消積、和胃止痛的功效,有助於調理脾胃,改善消化不良。
「家傳養脾消積丸」方劑中加入麥芽,主要是基於其消食化積的功效。
麥芽性味甘涼,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健脾、和胃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消化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並緩解脾胃不和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食積、積滯,麥芽能有效促進消化,幫助消食化積,起到養脾健胃的作用。因此,將麥芽加入「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可以增強其消食化積、健脾開胃的功效,達到治療脾胃不和、食積停滯等病症的目的。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其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食積不消、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山楂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吸收,有效緩解脾胃積滯。
二、活血化瘀:山楂除了消食化積,還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瘀血阻滯,山楂能起到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作用,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綜上所述,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山楂,能夠有效消食化積,活血化瘀,改善脾胃功能,達到養脾消積的效果。
「家傳養脾消積丸」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方劑中可能包含一些性寒、性燥的藥材,甘草可以緩解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使藥性更加平和,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 益氣健脾: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更有效地消積化滯。同時,甘草還能緩解因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使藥效更加全面。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家傳養脾消積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
《幼科發揮》| 萬全:「一小兒周歲。因初食雞肉太早。自此成積。日漸羸瘦。不思乳食。其父以詳告予。予取藥治之。養脾消積丸先服。三日後服丁香脾積丸。雞肉湯下。取下雞肉一片。猶未化也。再進養脾丸而愈。家傳養脾消積丸,消宿食。去陳積。神效。」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家傳養脾消積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食積,特別是由於過早食用難消化食物(如雞肉)引起的食積症狀。其主要症狀表現為:
- 日漸羸瘦: 由於脾胃功能受損,運化無力,無法將水穀精微輸布全身,導致營養不良,體形消瘦。
- 不思乳食: 食積停滯中焦,胃失和降,導致食慾減退,不思飲食,甚至拒絕進食。
- 宿食、陳積: 指食物長時間停滯於胃腸道,不得消化,形成積滯。
治療原理:
「家傳養脾消積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健脾益氣: 方中白朮健脾胃、補氣虛,為君藥。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氣血充盈,能促進食積的消化吸收。
消食導滯: 方中其餘藥物皆為消導之品:
- 陳皮、厚朴、枳殼、青皮行氣導滯,促進胃腸蠕動,幫助排除積滯。
- 蒼朮清熱燥濕,用於濕阻脾胃之食積。
- 半夏曲降逆止嘔,可緩解食積引起的噁心嘔吐症狀。
- 神麴、麥芽 健脾消食,促進食物消化,特別是穀物類食物。
- 山楂消食化積,善消肉食積滯,特別是針對案例中提到的雞肉積滯。
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消食導滯之功,使脾胃功能恢復,食積得消,從而達到「消宿食,去陳積」的效果。
從古籍記載的醫案來看,該患兒先服「養脾消積丸」,再服「丁香脾積丸」後排出未消化的雞肉,最後再用「養脾消積丸」鞏固療效,說明「家傳養脾消積丸」不僅能夠消食導滯,還能健脾益氣,從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白朮1兩,陳皮7錢5分,蒼朮5錢,厚朴(薑汁炒)5錢,枳殼(麩炒)5錢,半夏曲5錢,青皮5錢,神曲5錢,麥芽5錢,山楂5錢,甘草(炙)3錢。
消宿食,去陳積。
上為細末,蒸餅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20-30丸,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家傳養脾消積丸, 出處:《幼科發揮》卷一。 組成:白朮1兩,陳皮7錢5分,蒼朮5錢,厚朴(薑汁炒)5錢,枳殼(麸炒)5錢,半夏曲5錢,青皮5錢,神曲5錢,麥芽5錢,山楂5錢,甘草(炙)3錢。 主治:消宿食,去陳積。主治:小兒食雞肉太早,自此成積,日漸羸瘦,不思乳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