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六一散中加入滑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入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之效。六一散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滑石可增強其清熱利濕之力,更有效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小便不利、尿頻、尿痛等症狀。
- 利水消腫: 滑石不僅能利尿,還能消腫止痛。對於因濕熱蘊結所致的陰囊腫痛、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能有效利水消腫,緩解症狀。
因此,加味六一散中加入滑石,可增強其清熱利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更好地治療濕熱下注所致的泌尿系統疾病。
加味六一散中添加車前草,主要考慮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草性寒,味甘,歸膀胱、腎經,能利尿滲濕,對於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六一散原方主要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車前草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功,更能有效改善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澀痛等症狀。
此外,車前草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濕熱引起的發熱、口渴、咽痛等症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因此,車前草的加入,能更全面地發揮加味六一散清熱利濕、解毒止痛的功效。
加味六一散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調和藥性: 六一散以滑石為君藥,性寒滑,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滑石的寒性,並益脾胃,避免藥物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 增強療效: 甘草具備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能協調六一散中其他藥物的功效,增強清熱利濕、止痛止癢的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加味六一散中的加入,是為了調和藥性,保護脾胃,同時又能增強藥效,使藥物更安全有效。
主治功效
加味六一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加味六一散由滑石、車前草、甘草等藥材組成。
主治
根據《不知醫必要》的記載,加味六一散主治血淋。
治療原理
古籍內容分析
- 《醫學見能》 提到該方用於治療夏月傷暑熱之氣引起的發熱、口渴、心煩懊等症狀。方中加入了黃芩、花粉、杏仁、香薷、厚朴、木通、石膏、荊芥、知母、銀花等藥,增強清熱解暑、利水通淋的功效。
- 《不知醫必要》 記載加味六一散治血淋,方中滑石、車前、甘草梢,利尿通淋,清熱瀉火;加生柏葉、生藕節,可涼血止血。
綜合分析
加味六一散以六一散為基礎,根據不同病症和病機進行加減。針對血淋,方中以滑石、車前草利尿通淋,甘草調和諸藥,再加生柏葉、生藕節以涼血止血。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病症調整藥物組成,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總結
加味六一散可應用於血淋等症的治療,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利尿通淋、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等功效來實現的。方劑的具體組成和劑量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進行調整。
傳統服藥法
生地30克, 六一散9克, 石決明9克, 忍冬藤9克, 茯神6克, 當歸9克, 茯芩9克, 赤芍6克, 山梔4克。
水煎,內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六一散, 出處:《不知醫必要》卷三。 組成:滑石3錢,車前1錢,甘草梢4分。 主治:血淋。
加味六一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生地31g,連翹9g,銀花9g,六一散9g,苡仁9g,丹皮6g,赤芍4g。 主治:皮膚瘙癢症。
加味六一散,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生地30g,六一散9g,石決明9g,忍冬藤9g,茯神6g,當歸9g,茯芩9g,赤芍6g,山梔4g。 主治:皮膚瘙癢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