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六散

BING LI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鳴錄》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寒 (0.8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胃經 21%
心經 17%
脾經 17%
膀胱經 10%
肝經 6%
肺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冰六散方劑中包含冰片,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揮發性強,能迅速穿透皮膚,直達病竈,對於外感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2. 涼血止血,生肌止癢: 冰片除了清熱解毒外,還具有涼血止血、生肌止癢的功效。對於外傷出血、皮膚潰瘍、濕疹等病症,冰片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緩解瘙癢。

因此,冰片在冰六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涼血止血、生肌止癢等多重作用,是該方劑不可或缺的藥物之一。

冰六散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冰六散屬於辛涼解表之劑,方中多用寒涼藥物,容易傷脾胃。甘草性甘平,味甘入脾,具有緩和藥性、健脾和胃之功效,能緩解藥物寒涼之性,避免傷及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解毒、抗炎、抗過敏等功效,能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使方劑效果更佳。同時,甘草還可緩解其他藥物的副作用,提高藥物的安全性。

冰六散方劑中包含滑石,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利濕: 滑石性寒滑,具有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症狀。冰六散主要用於治療暑熱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滑石的清熱利濕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利水通淋: 滑石能利水通淋,促進尿液排出,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減輕膀胱和尿道炎症,緩解疼痛。冰六散中包含滑石,除了清熱利濕之外,也藉由利水通淋的功效,達到通暢尿路、排解濕熱的目的。

主治功效


根據《雞鳴錄》王孟英所載,關於「冰六散」的描述如下:

冰六散:六一散(一錢),橄欖核(?炭,五錢),冰片(一分),三味研勻,麻油調塗。

主治功效分析:

《雞鳴錄》中,冰六散的記載緊接著「丁泥散」的製法,而丁泥散是治療瘡瘍的,故推斷冰六散亦有類似的應用方向。然而,《雞鳴錄》並未直接點明冰六散的具體主治,僅列出其組成與用法。但透過成分分析,仍可推敲其治療原理。

  • 六一散: 以滑石和甘草組成,具有清熱利濕、解暑的作用。在此方中,六一散主要發揮清熱燥濕的功效,針對患處的濕熱病理,從根本上祛除病邪。
  • 橄欖核(?炭): 經?燒後的橄欖核,具有收斂、止血、解毒的作用。?炭可以吸收瘡瘍分泌的液體,促進傷口乾燥癒合。
  • 冰片: 冰片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的功效,能減輕瘡瘍帶來的疼痛和腫脹。

綜合來看,冰六散的治療原理是:透過六一散的清熱燥濕,清除患處的濕熱;?炭橄欖核的收斂解毒,促進傷口乾燥癒合;再以冰片的止痛消腫,緩解不適症狀。三藥合用,協同作用,能有效處理瘡瘍類的疾病,加速痊癒。

雖然《雞鳴錄》並未明確指出冰六散適用於「下疳」,但從其藥理及《雞鳴錄》上下文判斷,此方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收斂、消腫止痛的功效,適用於瘡瘍類的疾病,因此,可以用於治療下疳。

傳統服藥法


六一散1錢,橄欖核(煅炭)5錢,冰片1分。
上藥研勻。
麻油調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冰六散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軟性下疳

相同名稱方劑


冰六散, 出處:《雞鳴錄》。 組成:六一散1錢,橄欖核(煅炭)5錢,冰片1分。 主治:下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