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腎熱湯

JIA WEI SHEN R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0.3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8%
心經 16%
腎經 14%
脾經 13%
胃經 10%
膽經 5%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磁石,主要是針對腎陰虛所致的虛熱症狀。

磁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之效。對於腎陰虛所致的虛熱、心煩失眠、頭暈目眩、腰膝酸軟等症狀,磁石能起到滋陰降火、清心安神的作用。

此外,磁石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腎熱所導致的尿頻、尿痛、小便赤澀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因此,在「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磁石,可以更好地治療腎陰虛所致的各種病症。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牡蠣,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清熱利濕:牡蠣性寒,味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降火、清熱利濕的功效。腎熱多因陰虛火旺所致,牡蠣能滋陰降火,緩解腎熱症狀。
  2. 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牡蠣具有軟堅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腎熱可導致痰熱鬱結,牡蠣能清熱化痰,有助於緩解咳嗽等症狀。

因此,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牡蠣,不僅可以滋陰降火,清熱利濕,更能軟堅散結,化痰止咳,從而達到治療腎熱的功效。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其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腎熱所致的發熱、口渴、尿赤、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滋陰降火:腎熱多因陰虛火旺所致,生地黃可滋陰降火,清泄腎熱,緩解腎陰不足引起的虛熱症狀,並有助於恢復腎臟功能。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白朮,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燥濕:白朮性溫,味甘苦,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腎熱常伴隨脾虛濕困,白朮可補脾健運,幫助脾胃運化水濕,改善腎熱症狀。
  2. 補氣固腎:白朮亦能補益中氣,氣虛則腎氣不足,腎熱難以消除。白朮補益中氣,有助於固腎,從根本上改善腎熱。

總之,白朮在「加味腎熱湯」中,兼具健脾燥濕和補氣固腎之效,有助於消除腎熱,改善患者症狀。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腎熱所致的陰虛火旺: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汗之功效,可滋陰潤燥,緩解腎熱所引起的陰虛內熱、口燥咽乾、潮熱盜汗等症狀。

2. 調和藥性,避免寒涼過甚:加味腎熱湯中可能含有較為寒涼的藥物,白芍性微寒,但偏於甘酸,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寒涼,損傷脾胃。

因此,白芍在加味腎熱湯中起到滋陰降火、調和藥性的作用,有助於更好地治療腎熱症。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腎熱湯多用於治療腎陰虛,症狀常伴有虛熱、口乾舌燥、腰膝痠軟等。人參性溫,味甘,能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可扶助腎氣,抵禦腎陰虛所致的虛熱,改善虛弱症狀。
  2. 協調藥性:方中其他藥材如黃柏、知母等性寒,可清熱瀉火,但長期使用容易損傷正氣。人參可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損傷脾胃,有助於整體協調,提高療效。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玄參味甘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解毒消腫的功效。腎熱症多表現為口乾舌燥、尿赤澀痛、小便短少、腰膝痠痛等,玄參可清解腎熱,滋潤腎陰,緩解上述症狀。
  2. 配伍增效:加味腎熱湯中常配合其他清熱涼血藥物,如生地、丹皮等,玄參與之配伍,可增強清熱涼血之效,達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治療腎熱症。

加味腎熱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甘草性甘溫,味甘,具有緩和藥性、調和脾胃、解毒的作用。腎熱湯常使用一些性寒、苦燥的藥物,如黃柏、知母等,加入甘草能減緩其寒燥之性,避免藥性過於峻猛,使藥物更平和,更易於服用。
  2. 保護脾胃:腎熱湯藥性偏寒,長期服用容易損傷脾胃,而甘草能補脾益氣,保護脾胃免受藥物的損傷,使患者能夠更好地吸收藥物,發揮藥效。

主治功效


加味腎熱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腎火飛騰于上,口燥咽乾,面紅目赤,耳流膿血,不聞人聲。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劑針對腎火上炎的病機進行治療,其核心在於滋陰降火、鎮潛龍火,並兼顧脾胃運化。

  1. 滋陰益腎,清熱涼血:

    • 生地黃、玄參、白芍、豬腎 皆為滋陰益腎之要藥。生地黃養血潤燥、涼血解毒,玄參養陰潤肺、涼血瀉熱,白芍柔肝止痛、補血調經,豬腎以形補形,補益腎精。四藥合用,滋補腎陰,使陰液充足以制約亢盛之陽火。
  2. 鎮潛龍火,引火歸原:

    • 磁石 重鎮安神,平肝潛陽,能引浮越之火下歸其宅。
    • 牡蠣 滋陰降火、固精止汗,既能滋補腎陰,又能潛降虛火。
    • 二藥合用,一鎮一潛,將上亢的腎火引入腎經,恢復其蟄藏之性。
  3. 健脾益氣,固護中州:

    • 古文指出“龍火上騰,必是脾胃砥柱失守所致”,因此方中加入 人參、白朮、甘草 以健脾益氣,加強中焦運化功能。
    • 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定悸,白朮健脾益氣、利水消脹,甘草調和諸藥、緩急止咳。
    • 三藥合用,補益脾胃,增強中州運化能力,使水穀精微得以正常輸布,氣血化生有源,則腎陰得養,從根本上杜絕龍火上騰的源頭。

綜合而言,加味腎熱湯通過滋陰降火、鎮潛龍火、健脾益氣三方面協同作用,達到平息腎火,恢復陰陽平衡的目的。其中滋陰降火治其標,鎮潛龍火治其本,健脾益氣則從根本上鞏固療效,防止復發。

傳統服藥法


磁石4錢, 牡蠣4錢, 生地4錢, 白朮1錢, 白芍1錢, 人參1錢, 元參2錢, 甘草5分。
豬腎2枚,煎湯代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 本方有滋陰降火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 本方有收斂火熱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結膜炎口乾口渴眼睛紅痛咽喉乾燥眼瞼丹毒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腎熱湯, 出處:《醫醇剩義》卷二。 組成:磁石4錢,牡蠣4錢,生地4錢,白朮1錢,白芍1錢,人參1錢,元參2錢,甘草5分。 主治:腎火飛騰於上,口燥咽乾,面紅目赤,耳流膿血,不聞人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