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原因如下:
-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人參味甘性溫,歸脾、肺、心經,具有補氣益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之功效。兒童體質較弱,容易受到外邪侵襲,人參能增強其正氣,提高抵抗力,有助於抵禦疾病。
- 救治虛脫,改善氣血循環: 兒童患病時,容易出現氣血虛弱、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人參能補益氣血,改善氣血循環,恢復元氣,對於患病兒童的恢復有重要作用。
「救兒回生湯」方劑中包含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益氣: 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效。小兒脾胃虛弱,易受寒濕侵襲,導致脾氣不運,氣血不足,出現面色蒼白、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狀。白朮能補益脾胃之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從而為小兒提供充足的營養,提升抵抗力。
- 燥濕止瀉: 小兒脾胃嬌嫩,易受濕邪侵襲,出現腹瀉、腹痛等症狀。白朮具有燥濕利水之效,能祛除體內濕邪,止瀉止痛,保護小兒脾胃健康。
總之,白朮在「救兒回生湯」中發揮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小兒脾胃虛弱、腹瀉等症狀,提升小兒體質,使其恢復健康。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健脾利濕: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功效。兒童脾胃嬌嫩,易受外邪侵襲,導致脾虛濕困,出現面色萎黃、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茯苓能健脾益氣,利水滲濕,改善脾胃運化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有助於兒童恢復元氣。
- 寧心安神:茯苓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能緩解兒童因脾虛濕困引起的煩躁不安、夜啼不眠等症狀。
因此,救兒回生湯中加入茯苓,既能健脾利濕,改善兒童消化吸收功能,又能寧心安神,促進兒童睡眠,有助於兒童健康成長。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砂仁,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理氣和胃,止嘔消脹: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溫胃止嘔的功效。小兒脾胃虛弱,易受寒邪侵襲,導致食積、腹脹、嘔吐等症狀。砂仁能溫中散寒,理氣消食,緩解消化不良,進而止嘔止瀉,幫助小兒恢復健康。
- 助藥力,增強療效: 砂仁具有芳香開竅的特性,可以促進其他藥材的藥力發揮,增強藥效,使藥物更有效地治療小兒疾病。
因此,砂仁在「救兒回生湯」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小兒恢復健康。
「救兒回生湯」方劑中加入山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入脾胃經,具有消食積、化瘀滯的功效。小兒脾胃嬌嫩,容易積食,導致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山楂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脾胃功能,從而緩解小兒積食所致的各種不適。
- 活血化瘀:山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小兒體弱,容易受寒氣侵襲,導致瘀血停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山楂能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小兒寒凝血瘀所致的症狀。
因此,「救兒回生湯」中加入山楂,既能消食積,又能活血化瘀,對於治療小兒脾胃不適、寒凝血瘀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劑[救兒回生湯]中胡蘿蔔子的應用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健脾開胃、清熱解毒的功效。胡蘿蔔子可以幫助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問題,對於治療兒童消化系統疾病有一定效果。此外,它還能增強免疫力,促進成長發育。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車前子,主要考量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
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之效。其利水作用可協助排出體內多餘水分,減輕水腫;清熱解毒則能消除因熱毒導致的發熱、口渴等症狀。
對於兒童常見的發熱、咳嗽、水腫等症狀,車前子能發揮其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疾病的緩解。因此,「救兒回生湯」中加入車前子,符合其治療方向,並能提升方劑的療效。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能行氣降逆,對於小兒因脾胃虛弱、氣機上逆引起的嘔吐、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 化痰止咳: 厚朴入肺經,能燥濕化痰,對於小兒痰多、咳嗽等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厚朴在「救兒回生湯」中起到降逆止嘔、化痰止咳的作用,幫助小兒恢復健康。
「救兒回生湯」中加入神麴,主要有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 神麴性溫,味甘,能消食化積,健脾開胃。兒童脾胃嬌嫩,易受飲食不節影響,導致積食,出現腹脹、便祕、厭食等症狀。神麴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脾胃功能,恢復兒童食慾。
- 調和藥性: 救兒回生湯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如黃芪、白朮等,這些藥材性偏溫燥,容易燥傷脾胃。神麴性溫和,能調和藥性,避免燥熱之氣傷及脾胃,使藥性更平和,更適合兒童服用。
救兒回生湯中包含半夏,主要是針對小兒外感風寒,兼有痰飲的症狀。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對於小兒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以及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半夏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同時,半夏還能解毒消腫,對於小兒因風寒引起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也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救兒回生湯中加入半夏,可有效地治療小兒外感風寒、痰飲等症狀,起到救兒回生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救兒回生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救兒回生湯由以下中藥組成:
-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瀉,理氣安胎。
- 山楂:消食化積,行氣散瘀。
- 胡蘿蔔籽(蘿蔔子):消食導滯,下氣化痰。
- 車前子:清熱利尿,滲濕通淋,明目,祛痰。
- 厚朴:燥濕消痰,下氣除滿。
- 神麯: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 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
- 乾薑(炒黑):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增強溫中之力。
古籍記載主治與分析
根據《辨證錄》和《辨證奇聞》的記載,救兒回生湯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風寒濕三邪合而成的痙證,症狀表現為:
- 頭搖手動
- 眼目上視
- 身體發顫
- 或吐而不瀉,或瀉而不吐
古文更指出此證並非真風,乃因「濕出,熱留臟腑,無陰相養,遂變成風象以惑人。但治風不治正,必十人十死。蓋其中實無風,妄用風藥,倍耗其損傷之氣,安得不速死」。
治療原理分析
救兒回生湯的治療原理,在於補脾胃、止吐瀉,補中有利,調和脾胃,而非一味袪風。其方劑組成巧妙地結合了補益、利濕、行氣、消食、溫中等功效,針對病機進行治療:
- 補益脾胃:人參、白朮大補脾胃之氣,是為君藥。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健運則能化濕、生津、養陰。
- 燥濕利水:茯苓、白朮、車前子、半夏,或健脾利水,或燥濕化痰,能有效祛除體內濕邪,且避免過度利水傷陰。
- 行氣消食:砂仁、山楂、厚朴、神麯、蘿蔔子,能行氣、溫中、消食,改善脾胃氣機阻滯、食積內停的狀況。
- 溫中止瀉:炒黑乾薑溫中散寒,尤其擅長溫中止瀉,配合砂仁更增強溫中止瀉、理氣安胎之效。
此方以補益脾胃為核心,佐以燥濕、行氣、消食之品,標本兼顧,使脾胃健運,氣血充盈,陰陽平衡,則痙證自然痊癒。
劑量與加減
古文指出「此方以十歲為準,五歲者減半」,說明此方劑量應根據年齡調整。此外,還提到「熱當夏令,或可少加黃連數分,以解其暑,若值冬令更當增入辛熱之品。」表明此方可根據季節和具體病情進行加減,以符合辨證論治的原則。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3錢,茯苓1錢,砂仁3粒,炒黑乾薑5分,山楂5粒,蘿蔔子5分,車前子1錢,厚朴3分,神曲3分,半夏5分。
補脾胃,止吐瀉。
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救兒回生湯具有祛風化痰、理氣和中、健脾益氣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小兒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痙的症狀。但是,該方劑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救兒回生湯, 出處:《辨證錄》卷七。 組成:人參2錢,白朮3錢,茯苓1錢,砂仁3粒,炒黑乾薑5分,山楂5粒,蘿蔔子5分,車前子1錢,厚朴3分,神曲3分,半夏5分。 主治:補脾胃,止吐瀉。主治:小兒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痙,頭搖手動,眼目上視,身體發顫,或吐而不瀉,或瀉而不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