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蘆薈丸

JIU WEI LU HU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2%
肝經 18%
大腸經 16%
脾經 15%
膽經 8%
心經 7%
肺經 5%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脾經
膽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胡黃連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九味蘆薈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症,而胡黃連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消解濕熱,緩解炎症反應。
  2. 涼血止血:胡黃連還具有涼血止血的功效。九味蘆薈丸中加入胡黃連,可以有效控制瘡瘍、濕疹等病症的出血,促進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胡黃連在九味蘆薈丸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瘡瘍、濕疹等症。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黃連,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

  1. 清熱解毒:蘆薈性寒,善於清熱解毒,但單獨使用可能寒涼過甚。黃連味苦性寒,同樣具有清熱解毒之功,二者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效果,避免寒涼傷正。
  2. 燥濕止癢:蘆薈具有潤腸通便、清熱解毒之效,但對於濕熱引起的瘡瘍、濕疹等皮膚病,單獨使用效果有限。黃連能燥濕止癢,與蘆薈搭配使用,可有效改善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

九味蘆薈丸中包含蘆薈,主要源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蘆薈的清熱瀉火功效: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九味蘆薈丸多用於治療熱毒瘡瘍、濕熱下痢、便祕等症,蘆薈能有效清熱解毒,緩解炎症,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蘆薈的潤腸通便作用: 蘆薈富含蒽醌類物質,能促進腸道蠕動,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對於便祕患者,蘆薈能有效緩解便祕症狀,配合其他藥材,使排便更順暢。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味辛、苦,性溫,入脾、胃、大腸經。其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可緩解蘆薈所致的腸胃不適,如腹痛、腹脹等。
  2. 溫陽燥濕:蘆薈性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木香的溫陽燥濕之性,可中和蘆薈的寒性,防止其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提升藥物的安全性。

因此,木香在九味蘆薈丸中起到平衡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確保藥物安全有效。

九味蘆薈丸中包含蕪荑,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功效。

蕪荑味苦,性寒,入肝、脾經,具有 驅除腸道寄生蟲、消腫止痛、止癢 等作用。對於由蟲積、濕熱等引起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瘡瘍等,蕪荑能起到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 的效果,與蘆薈等藥物相輔相成,達到清熱解毒、潤腸通便、消腫止癢的效果,改善皮膚病症。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消積止痛: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疏肝理氣、消食積、止痛的效果。蘆薈本身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作用,而青皮則可輔助其疏肝理氣,促進腸胃蠕動,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腹痛、腹脹等症狀,達到緩解便祕、消積止痛的目的。
  2. 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青皮與其他藥材如蘆薈、枳殼等配合,能起到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青皮能促進氣機流通,促進腸胃蠕動,而蘆薈則能清熱瀉火,通便潤腸,二者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便祕、腸胃不適等疾病的效果。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雷丸,主要原因如下:

  1. 增強瀉下作用:雷丸性寒,味苦,具有瀉下攻積的功效,可增強蘆薈的瀉下作用,有助於治療便祕、積滯等症。
  2. 清熱解毒:雷丸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蘆薈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引起的便祕、口臭、舌苔厚膩等症狀,有一定的療效。

雷丸的加入,使九味蘆薈丸的功效更加全面,更能針對不同病症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鶴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鶴蝨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有效地針對因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痛、咽喉腫痛等病症。
  2. 疏散風熱,涼血止血:鶴蝨還具備疏散風熱、涼血止血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治療因風熱上攻引起的鼻塞流涕、口乾舌燥等症狀,以及因熱毒傷血導致的出血症狀。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鶴蝨,可以綜合藥效,增強藥效,更好地治療相關疾病。

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的作用。對於因氣血瘀滯、經絡不通所導致的頭昏腦脹、神志不清等症狀,麝香能起到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進而達到醒神開竅的作用。
  2. 消腫止痛: 麝香亦具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外傷所致的腫痛,麝香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代謝,從而達到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九味蘆薈丸中加入麝香,是為了增強方劑的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等功效,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九味蘆薈丸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九味蘆薈丸由以下九味中藥組成:

  • 胡黃連:清熱解毒、消炎止痛。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蘆薈:潤肺化痰、生津止渴。
  • 木香:行氣活血、調和脾胃。
  • 蕪荑:健脾開胃、利水消腫。
  • 青皮:疏肝理氣、破癥瘕結聚。
  • 雷丸:殺蟲滅蟎、治療腸道寄生蟲病。
  • 鶴蝨:祛風除濕、通經絡。
  • 麝香:散寒止痛、醒腦提神。

古籍記載與現代應用

根據古籍記載,九味蘆薈丸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及相關症狀,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肝脾疳積

    • 表現為體瘦、發熱、口渴、大便不調。古籍中多次提到本方用於治療此類症狀,例如「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
    • 治療原理:方中胡黃連、黃連清熱解毒,針對「熱」;蘆薈、蕪荑健脾,針對「疳積」;木香、青皮理氣,針對「大便不調」;雷丸殺蟲,針對可能的寄生蟲感染。
  2. 瘰癧結核,耳內生瘡

    • 表現為頸部淋巴結腫大、耳內生瘡等。古籍記載「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
    • 治療原理:瘰癧結核多與肝經鬱熱、痰濕凝結有關。方中胡黃連、黃連清肝熱;青皮疏肝理氣;蕪荑健脾化濕;鶴蝨祛風除濕、通經絡;麝香散結消腫。
  3. 下疳潰爛或作痛

    • 表現為生殖器潰瘍、疼痛。古籍記載「下疳潰爛或作痛」。
    • 治療原理:下疳多與濕熱下注有關。方中胡黃連、黃連清熱燥濕;蘆薈清熱解毒;木香行氣止痛。
  4. 小兒肝積發熱,口鼻生瘡,牙齦蝕爛

    • 表現為發熱、口鼻生瘡、牙齦潰爛等。古籍記載「小兒肝積發熱,口鼻生瘡,或牙龈蝕爛」。
    • 治療原理:肝積發熱多與肝經鬱熱有關。方中胡黃連、黃連清肝熱;蘆薈清熱解毒;蕪荑健脾,防止脾虛生熱;木香、青皮疏肝理氣。
  5. 眼中生翳

    • 表現為眼睛長翳。古籍記載「小兒肝經積熱,眼中生翳」。
    • 治療原理:肝開竅於目,眼中生翳多與肝經積熱有關。方中胡黃連、黃連清肝熱;蘆薈清肝明目。

治療原理總結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九味蘆薈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清肝瀉火:方中胡黃連、黃連為主要清熱瀉火藥物,針對肝經鬱熱導致的各種症狀。
  2. 健脾消積:方中蘆薈、蕪荑具有健脾消積的作用,針對疳積導致的消化不良、體瘦等症狀。
  3. 疏肝理氣:方中木香、青皮具有疏肝理氣的作用,針對肝氣鬱滯導致的大便不調、脅肋脹痛等症狀。
  4. 殺蟲解毒:方中雷丸具有殺蟲作用,針對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疳積等症狀。
  5. 祛風除濕,活血通絡:方中鶴蝨和麝香,有祛風除濕,活血通絡的功效,可以消散結核。

總結

九味蘆薈丸以清肝瀉火、健脾消積為主要功效,兼有疏肝理氣、殺蟲解毒的作用。臨床應用廣泛,主要用於治療小兒疳積及相關症狀,包括肝脾疳積、瘰癧結核、下疳潰爛、口鼻生瘡、眼中生翳等。古籍中多次記載了本方與其他方劑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例如與五味異功散合用補益脾胃,與四味肥兒丸合用消積化滯,與六味地黃丸合用滋補肝腎等。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靈活運用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胡黃連1兩,黃連1兩,蘆薈1兩,木香1兩,蕪荑(炒)1兩,青皮1兩,白雷丸1兩,鶴蝨草1兩,麝香3錢。
上為末,蒸餅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服1錢,空心白湯送下。
蘆薈丸(《外科理例.附方》)、大蘆薈丸(《癘瘍機要》卷下)、小蘆薈丸(《古今醫鑒》卷十三)。方中鶴蝨草,原作「鶴膝草」,據《外科理例》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九味蘆薈丸性味苦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牙齦腫脹痛慢性肝炎軟性下疳身體消瘦口乾口渴疳積目生雲翳

相同名稱方劑


九味蘆薈丸, 出處:《明醫雜著》卷六。 組成:胡黃連1兩,黃連1兩,蘆薈1兩,木香1兩,蕪荑(炒)1兩,青皮1兩,白雷丸1兩,鶴虱草1兩,麝香3錢。 主治:小兒疳積,體瘦發熱,耳或口鼻生瘡,或眼中生翳。小兒肝脾疳積,體瘦熱渴,大便不調;或瘰癧結核,耳內生瘡。下疳潰爛或作痛;及小兒肝積發熱,口鼻生瘡,或牙齦蝕爛。小兒肝經積熱,眼中生翳。

九味蘆薈丸, 出處:《原機啓微·附錄》。 組成:蘆薈半兩,胡黃連1兩,當歸1兩,龍膽草(酒浸,炒)1兩,芍藥1兩,川芎1兩,蕪荑1兩,木香3錢,甘草(炙)3錢。 主治:三焦及肝膽經風熱,目生雲翳;或瘰癧,耳內生瘡,寒熱作痛;或肝火肌體消瘦,發熱作渴,飲食少思,肚腹不調;或肝疳口內生瘡,牙齦潰爛;或牙齒蝕落,頰腮腐爛,發熱口渴,飲食少用,下部生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