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芥丹
JING JIE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幼幼新書》卷九引丁時發方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1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荊芥丹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外感風邪引起的各種病症。其中包含水銀(汞),其用途在於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水銀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具有解毒、消腫的作用,並能增強藥物的滲透能力,進而達到更好的療效。
另外,水銀的燒灼特性可以幫助消除體內的寒邪和痰濁,促進血液循環。儘管現代醫學對水銀的毒性有充分認識,但在古代中醫的理論與實踐中,水銀被視為一種珍貴的藥材,常用於一些特定的方劑中,以達到治療效果。然而,現代醫學對於水銀的使用已趨向於謹慎,因其潛在的毒性風險使其在療效與安全性之間的取捨變得愈加重要。因此,在使用含水銀的方劑時,需要特別注意用量和病人的具體情況,以防產生不良反應。
荊芥丹中加入青黛,乃因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
青黛為蓼藍等植物經加工製成的靛藍色粉末,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其清熱解毒之效,可解表熱、散風熱,並可清熱涼血,止血消腫。
於荊芥丹方中,青黛可與荊芥、防風等藥物相配合,增強散風解表、清熱解毒之功,更能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麻疹、丹毒、瘡瘍等病症。
在中藥方劑「荊芥丹」中加入鉛,主要是考慮到鉛的重鎮安神、解毒作用。鉛對於治療神經興奮、失眠等症狀有一定療效,但鉛有毒性,使用時必須謹慎。
荊芥丹方劑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天南星具有開竅醒神之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能開竅醒神,祛痰止咳,善治痰濁矇蔽心竅之症。而荊芥丹主治風寒濕邪阻絡,頭痛發熱,鼻塞流涕,痰濁壅塞等症,天南星的開竅醒神作用能有效解除痰濁對心竅的阻礙,使患者恢復神志。
- 天南星能解毒消腫: 天南星還具有一定的解毒消腫之效,能解蛇蟲毒、消腫止痛。荊芥丹中加入天南星,除了開竅醒神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解毒消腫的作用,更全面地治療患者的病症。
荊芥丹方劑中包含荊芥,原因主要有二:
- 解表散風: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解表散風之功效,可治療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在荊芥丹中,荊芥可與其他藥物配合,共同發揮解表散風的作用。
- 疏散風熱: 荊芥除了解表散風,亦可疏散風熱,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因此,荊芥丹中包含荊芥,除了治療風寒感冒,亦可治療風熱感冒,應用範圍更廣。
荊芥丹中含有全蠍,主要原因如下:
- 疏散風熱,解毒止痙:全蠍性寒,味辛鹹,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毒止痙之效,可與荊芥等藥物協同作用,治療風熱邪毒所致的各種疾病,如風熱感冒、頭痛、咽痛、口瘡等。
- 通絡止痛,熄風定驚:全蠍具有通絡止痛、熄風定驚的功效,對於因風邪入絡引起的肢體麻木、疼痛、抽搐等症狀,能起到較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全蠍在荊芥丹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增強方劑的疏風解毒功效,還能起到通絡止痛、熄風定驚的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荊芥丹中加入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對於因心神不寧、煩躁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硃砂能起到鎮靜安神的作用,配合荊芥等藥物,可有效緩解因風熱上擾所致的頭暈目眩、神志不清等症狀。
- 散風止痛: 硃砂與荊芥等藥物配合,可散風止痛,清熱解毒,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頭痛、鼻塞、咽痛等症狀。硃砂的鎮靜作用可以減輕感冒患者的頭脹、頭昏等症狀,而荊芥等藥物則可以疏風散熱,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荊芥丹方劑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乳香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之效。荊芥丹主治風寒濕邪所致的頭風、頭痛、鼻塞、齒痛等症,而乳香可助其疏通經絡,散寒止痛,提升療效。
2. 消腫生肌: 乳香亦具消腫生肌之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治療因風寒濕邪引起的皮膚病變,如頭部瘡瘍、濕疹等。此功效與荊芥丹中其他藥材如荊芥、防風等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消腫止痛、祛風散邪的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荊芥丹]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我們可以將[荊芥丹]的應用分為兩個方面來分析:
1. 《幼幼新書》中的[荊芥丹]
主治功效: 小兒一切急慢驚風,夜臥多啼。
治療原理分析:
此處的[荊芥丹]主要針對小兒驚風。中醫認為,小兒臟腑嬌嫩,神氣怯弱,易受外邪侵襲或內傷飲食而導致驚風。驚風可分為急驚風和慢驚風:
- 急驚風: 多由外感風邪、暑熱、疫毒等引起,發病急,症狀重,表現為高熱、抽搐、昏迷等。
- 慢驚風: 多由脾胃虛弱、病久氣血不足、肝腎虧損等引起,發病緩慢,症狀較輕,表現為面色萎黃、四肢抽動、精神不振等。
夜臥多啼也可能是小兒驚風的表現之一,或因內熱、脾寒、驚嚇等原因導致。
[荊芥丹]的組成成分中:
- 荊芥: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止痙的作用,可以驅散外邪,緩解驚風症狀。
- 天南星: 化痰祛風,對於痰熱壅盛引起的驚風有一定效果。
- 全蠍: 息風止痙,通絡止痛,是治療驚風的常用藥物。
- 水銀、硃砂、鉛: 在古代常被用於鎮驚安神,但現代中醫已禁用這些成分。
- 青黛: 清熱解毒,對於外邪引起的熱證有一定作用。
- 乳香: 活血止痛,可以輔助緩解疼痛症狀。
綜合來看,此方以祛風止痙、清熱解毒、鎮驚安神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夜啼的目的。
2. 《古方彙精》中的[荊芥丹]
主治功效: 一切喉症初起。
治療原理分析:
此處的[荊芥丹]與《幼幼新書》中的組成和功效完全不同,主要用於治療喉症。喉症在中醫中包括多種疾病,如咽喉腫痛、急性扁桃體炎、急性喉炎等。
此方中:
- 桔梗、銀花: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是治療喉症的常用藥物。
- 當歸、赤芍、生地、元參: 滋陰清熱,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咽喉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
- 赤茯苓: 利水消腫,有助於減輕咽喉水腫。
- 荊芥、丹皮: 疏風清熱,散瘀消腫。
- 真川貝、甘草: 潤肺化痰,止咳利咽。
- 甘葛、前胡: 解表清熱,疏散風熱。
- 燈心: 清心除煩。
- 地漿水: 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此方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滋陰降火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達到治療喉症初起的效果。
總結
[荊芥丹]在不同的醫書中具有不同的組成和功效。在《幼幼新書》中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驚風、夜啼,以祛風止痙、鎮驚安神為主要治療原則;而在《古方彙精》中則主要用於治療喉症初起,以清熱解毒、利咽消腫為主要治療原則。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即根據不同的病情和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方劑。
傳統服藥法
水銀2錢, 青黛(炒)2錢, 鉛1錢(用水銀結砂子), 天南星(炮)3錢, 荊芥3錢, 蠍1錢半, 朱砂半錢, 乳香(炒,研)半錢。
上為末,細研勻,冷水再研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丸,熟水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含有水銀、鉛、硃砂等有毒成分,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荊芥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九引丁時發方。 組成:水銀2錢,青黛(炒)2錢,鉛1錢(用水銀結砂子),天南星(炮)3錢,荊芥3錢,蠍1錢半,朱砂半錢,乳香(炒,研)半錢。 主治:小兒一切急慢驚風,夜卧多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