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銀丸

朱銀丸

ZHU YIN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偏熱 (1.6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2%
心經 14%
脾經 13%
肺經 13%
胃經 11%
腎經 8%
膽經 2%
大腸經 2%
肝經
心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朱銀丸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方劑,其主要成分之一是水銀(Hg)。在古代中醫理論中,水銀被認為具有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各種方劑中。朱銀丸的配方中,水銀通常與其他中藥材相結合,以增強治療效果。然而,水銀的毒性不容忽視,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引發重金屬中毒,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在現代醫學進步的背景下,對朱銀丸的使用多有爭議,許多專家提倡尋找無毒或低毒的替代方案。

此外,水銀在中醫中的應用反映了古代醫學對於自然資源的探索與利用,同時也顯示出當時的醫學知識限度。面對現代科學與醫學的發展,學者們對中醫方劑成分的安全性與有效性進行重新評估是十分必要的。綜上所述,朱銀丸雖然在歷史上有其療效,但在當代則需要謹慎對待。

朱銀丸中包含白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1. 祛風除濕,止痛止痙:白附子性溫,入脾、腎經,具有祛風除濕、止痛止痙之功效。朱銀丸主治風寒濕痹,筋骨疼痛,肢體麻木,可與其他藥物合用,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2. 配伍增效:白附子與硃砂、雄黃等藥物配伍,可增強藥效,更有效地驅除風寒濕邪,改善痺痛症狀。同時,白附子能起到一定的緩解藥物毒性作用,提高藥物安全性。

朱銀丸中包含全蠍,其原因如下:

  1. 驅風止痙: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息風止痙的功效。對於因肝風內動導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全蠍能起到鎮靜、舒緩的作用。
  2. 通絡止痛:全蠍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氣血瘀阻導致的肢體麻木、疼痛、腫脹等症狀,全蠍能起到疏通經絡、止痛消腫的作用。

因此,全蠍在朱銀丸中能起到驅風止痙、通絡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朱銀丸方中包含天南星,主要考量其祛風止痙之效。

天南星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其能開竅醒神,散寒止痛,對於痰濁阻絡、氣機不暢所致的痙攣、抽搐等症,有顯著療效。

因此,朱銀丸方中加入天南星,旨在疏通經絡,祛除風邪,止痙安神,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朱銀丸中添加硃砂,主要是因為硃砂具備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功效。

硃砂的主要成分為硫化汞,其性寒,味甘,入心經。其鎮心安神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心神不寧、失眠多夢、驚悸不安等症狀。同時,硃砂也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病神昏、咽喉腫痛等病症。

因此,在朱銀丸中加入硃砂,可以起到鎮心安神、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朱銀丸方劑中加入牛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開竅醒神: 牛黃性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的功效,可有效治療熱毒壅盛,神昏譫語、口舌生瘡等症狀。
  2. 化瘀止痛: 牛黃亦具化瘀止痛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朱銀丸方劑中加入牛黃,有助於增強整體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及化瘀止痛的效果,使其更能有效治療相關病症。

朱銀丸中加入蘆薈,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蘆薈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針對因熱毒所致的瘡瘍腫痛、皮膚紅腫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配合,增強療效。
  2. 潤腸通便,排泄毒素: 蘆薈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促進腸道蠕動,排泄毒素,避免毒素在體內積聚,加重病情。此功效與朱銀丸中其他瀉熱通便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通便排毒的目的。

朱銀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類熱病、出血等症狀。在其成分中,鉛的存在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議。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鉛在古代被認為具有某些特殊的藥效,能夠幫助清熱解毒以及消腫止痛。古代中醫在配方時,經常依賴於經驗和文獻傳承,對於鉛的使用主要基於其觀察到的療效。然而,現代科學已經證實,鉛是一種有害的重金屬,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尤其是神經系統和腎臟。因此,現代醫學對中藥的成分要求更為嚴格,提倡使用無毒或低毒的替代品。儘管朱銀丸在歷史上曾被廣泛使用,但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中,應謹慎評估其成分的安全性,並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使用,避免因鉛的毒性而造成健康風險。

朱銀丸中包含麝香,乃因其具有開竅醒神之效。麝香氣味辛溫香烈,入心、脾、腎經,能通達經絡,直達病所。對於因心氣不足、神志昏迷、痰濁阻竅等症所致的昏迷、驚厥、中風、痰迷等病症,麝香可起到開竅醒神、豁痰開竅、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朱銀丸中以麝香配伍其他藥物,旨在增強藥效,提高療效,對於救治危重病人具有重要意義。

朱銀丸方劑中包含白僵蠶,其主要原因在於白僵蠶具有 祛風化痰、解痙止搐 的功效。

白僵蠶為蠶蛾感染白僵菌後而成的蟲體,其性寒,味甘鹹,入肝、脾經。其藥性可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止痙,對風熱痰阻、驚癇抽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因此,白僵蠶加入朱銀丸中,可有效緩解因風熱痰阻所導致的痙攣、抽搐等症狀,並輔助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朱銀丸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胎風,壯熱痰盛,翻眼口噤;驚積」,主要針對小兒先天性或胎毒蘊積所致的風熱痰盛證候。

  1. 胎風:指胎中受風或先天風邪內伏,表現為驚厥、肢體抽搐。
  2. 壯熱痰盛:高熱伴隨痰涎壅塞,可能阻礙氣機,甚則蒙蔽心神。
  3. 翻眼口噤:屬肝風內動之象,因風痰上擾,導致目睛上視、牙關緊閉。
  4. 驚積:小兒積滯化熱,引動肝風,形成驚嚇、躁動不安之症。

此方結合清熱、化痰、熄風、開竅等法,攻逐胎毒,化解痰熱,平息內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主藥分析

  • 水銀、鉛霜(與水銀同研)
    為古代攻毒、鎮驚之峻藥,水銀「鎮墮痰涎」,鉛霜(醋酸鉛)協同降逆,直折風火痰熱。然其毒性較強,古代用蒸棗肉緩和其烈性(棗肉護胃)。
  • 朱砂
    清心鎮驚,安神定魄,針對熱擾心神之驚搐。
  • 蠍、僵蠶
    蟲類藥專攻熄風止痙,通絡化痰,治風痰阻絡之口噤、抽搐。
  • 南星、白附子
    辛溫燥烈,祛風痰、開經絡之閉塞,尤其白附子善治頭面風痰(如翻眼)。

2. 輔助藥分析

  • 天漿子(羅摩科植物種子)、牛黃
    清熱解毒、豁痰開竅,助主藥化解痰熱壅滯。
  • 蘆薈
    瀉肝經實火,通便導滯,使胎毒從下而解。
  • 腦(龍腦冰片)、麝香
    芳香走竄,開竅醒神,穿透力強,能引藥直達病所。

3. 配伍邏輯

  • 攻毒與護正並行
    水銀、鉛霜、蠍、南星等峻猛攻邪,佐以牛黃、蘆薈清熱,薄荷湯送服兼顧疏散風熱。
  • 標本兼治
    治標(熄風止痙)以蠍、僵蠶;治本(痰熱胎毒)以水銀、朱砂、牛黃;開竅醒神則賴麝香、冰片。
  • 劑型設計
    粟米糊丸緩釋藥性,芥子大小劑量精微,兼顧小兒體質。

4.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

  1. 鎮墮痰熱:水銀、鉛霜、朱砂沉降痰火。
  2. 熄風通絡:蠍、僵蠶、白附子鬆解經絡痙攣。
  3. 開竅醒神:麝香、冰片助恢復神明。
  4. 導邪外出:蘆薈通便,薄荷宣散,使毒有出路。

適用於痰熱風火交織,邪實閉阻之急症,但需嚴格掌握劑量與適應證。

傳統服藥法


水銀1錢(蒸棗肉研如泥),白附子1錢半,蠍1錢,南星、朱砂1分,天漿子半分,牛黃半分,蘆薈半分,鉛霜半錢(和水銀研),腦1字,麝半錢,直僵蠶(炒)7個。下胎中蘊受之毒。
上為末,粟米糊丸,如芥子大。
每服1丸,薄荷湯送下;如未通利,加重2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朱銀丸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朱銀丸,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水銀1錢(蒸棗肉研如泥),白附子1錢半,蠍1錢,南星、朱砂1分,天漿子半分,牛黃半分,蘆薈半分,鉛霜半錢(和水銀研),腦1字,麝半錢,直僵蠶(炒)7個。 主治:下胎中蘊受之毒。主治:胎風,壯熱痰盛,翻眼口噤;驚積。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