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丸

DA T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4%
肺經 13%
腎經 11%
脾經 11%
小腸經 11%
三焦經 11%
大腸經 11%
胃經 11%
心經 2%
肝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小腸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大通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降火: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涼血、清熱生津的功效。大通丸多用於治療熱證,如發熱、口渴、便祕等,生地黃可滋陰降火,緩解熱證,配合其他藥物達到通便、清熱的效果。
  2. 補血養血:生地黃有滋陰養血的作用,可以改善因血虛引起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等症狀,提升患者體質,增強藥效。

綜合而言,生地黃在中藥方劑大通丸中發揮著滋陰降火、補血養血的重要作用,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疾病的功效。

大通丸方劑中使用芒硝,主要原因如下:

  1. 瀉熱通便:芒硝味苦鹹寒,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效。其可將腸道積熱、宿便排出,緩解便祕,並可降低體溫,消炎解毒,對於熱結便祕、腸燥便祕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軟堅散結:芒硝亦有軟堅散結之效,可使積聚於腸道或其他部位的痰飲、瘀血等消散,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腹脹等症狀。

因此,芒硝在治療便祕、積熱、腫塊等病症時,能發揮重要作用。

大通丸中加入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消腫: 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大通丸主要針對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沒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減輕疼痛和腫脹。
  2. 促進傷口癒合: 沒藥還具有生肌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對於跌打損傷引起的皮肉損傷,沒藥可以加速傷口修復,預防感染。

主治功效


大通丸

組成:

  • 生地黃
  • 芒硝
  • 沒藥

生地黃

  • 性寒,味甘微苦,歸心、肝、腎經。
  • 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的功效。
  • 常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等症。

芒硝

  •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
  • 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常用於治療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等症狀。

沒藥

  • 性溫,味苦,歸肝經。
  • 具有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的功效。
  • 沒藥中含有的沒藥酸等樹脂酸類化合物可以刺激腎臟排泄過多的水和鈉離子,達到利水消腫的效果。
  • 沒藥常與乳香相須為用,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滯腫痛、外科癰疽腫痛、瘡瘍潰後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滯心腹諸痛。
  • 沒藥偏於散血化瘀,而乳香偏於行氣、伸筋。

主治:

  • 眼珠中充斥著血液。

總結:

大通丸是由生地黃、芒硝、沒藥組成的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血、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祕、水腫、尿路感染、腎臟疾病、發熱、口渴、喉痛、便祕、腸道實熱積滯、大便燥結、瘰瘡、乳腺增生、甲狀腺腫、眼珠中充斥著血液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甘草8兩(微炙),川烏頭8兩(炮,去皮臍尖),寒水石2斤(用瓷盒盛,以炭火10斤煅過,火盡為度),肉桂(去粗皮)3兩,荊芥穗3兩,藿香葉(去土)3兩,薄荷葉(去土)3兩,天南星(炮)3兩,甘松(去土)3兩,藁本(洗去土,切,焙乾)3兩,香白芷3兩,麻黃(去根不去節)3兩,烏藥3兩,沒藥(別研)3兩,天麻(去苗)3兩,川芎3兩,牛膝(水洗,細切,焙)3兩,乳香2兩(別研)。
上為細末,合和勻,糯米糊和成劑,每一兩作15丸。
男子、婦人一切風疾,每服1丸,磨化,茶、酒任下;卒中風不語,口眼歪斜,左癱右瘓,煨蔥、酒送下;傷風頭疼,夾腦風,生蔥、茶送下;四肢、頭面虛腫,炒豆淋酒送下;風熱腫痛,生薑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子宮肌瘤肺結核坐骨神經痛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麻疹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四肢麻痺癱瘓梅尼爾氏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大通丸,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生地2錢,朴消1兩,沒藥5分。 主治:血灌瞳仁。

大通丸, 出處:《千金》卷十九。 組成:乾地黃8兩,天門冬6兩,乾薑6兩,當歸6兩,石斛6兩,肉蓯蓉6兩,白朮6兩,甘草6兩,芍藥6兩,人參6兩,麻子仁半兩,大黃5兩,黃芩5兩,蜀椒3升,防風4兩,紫菀5兩,茯苓3兩,杏仁3兩,白芷1兩。 主治:補虛益精。主治:五勞七傷。

大通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九。 組成:川烏頭2兩(炮裂,去皮臍),砒黃1分(細研),巴豆1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芫花1兩(醋拌,炒令黃),杏仁1兩半(湯浸,去皮尖雙仁,麸炒微黃),麝香1錢(細研),黃丹1分(炒令紫色),豬牙皂莢1兩(去黑皮,塗酥,炙令焦黃,去子),自然銅1兩(細研,别用)。 主治:癥瘕。

大通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十二引《博濟》。 組成:金钗石斛1兩,牛膝1兩(酒浸),大附子2個1兩(去皮臍),乾薑3分(炒),豆蔻4個(去殼,面煨),檳榔4個,木香1分,菊花2兩,硫黃1分,白花蛇(酒浸,去皮骨)2兩,枸杞子2兩(九蒸九曬,炒)。 主治:丈夫腎臟風,上攻下注,腳膝疼痛生瘡;及小便膀胱宿冷,滯氣攻刺腹脅;並婦人血風攻註,腰膝拘攣;風走註,身體疼痛,榮衛凝澀。

大通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一。 組成:熟乾地黃(焙)半斤,天門冬(去心,焙)1兩半,白朮(銼)1兩半,乾薑(炮)1兩半,當歸(切,焙)1兩半,石斛(去根)1兩半,甘草(炙,銼)1兩半,肉蓯蓉(酒浸,去皺皮,切,焙)1兩半,芍藥1兩半,人參1兩半,大黃(銼,炒)1兩半,紫菀(洗)1兩半,白茯苓(去黑皮)3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3分,防風(去叉)3分,麻仁(生研)3分,白芷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1兩。 主治:虛勞,心腹積聚,脅肋刺痛,肌體羸瘦,不欲飲食;及八風十二痹,氣血不榮。

大通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五。 組成:雄黃2兩,雌黃2兩,密陀僧1兩,紫石英2兩,朱砂3兩,黃丹5兩,定粉1兩,曾青3兩,鉛霜2兩,水銀2兩,金箔50片,銀箔50片,生金屑1兩,生銀屑1兩,磁石1兩,滑石半兩,綠礬半兩,白礬1兩,硫黃1兩(并水銀結爲砂子),以上藥都細研,入1固濟了瓶子中,瓶蓋上鑽1小竅子,用出陰氣;初以炭火半斤,去瓶子3寸養3日,便以鹽泥塞其上竅子,以炭火5斤,燒令通赤,便去火放冷,于淨地上鋪紙3重,將藥末勻攤在上,以盆蓋之,4畔以土擁閉,經三伏時,出火毒畢,研令極細,入後藥末:豬牙皂角3分(去黑皮,塗酥,炙令微焦,去子),伏龍肝半兩,香墨1兩,丁香半兩,檳榔半兩,木香1兩,白僵蠶1兩(微炒),蟬殼半兩,乾蠍1兩(微炒),白花蛇2兩(酒浸,炙微黃),蛇蛻皮半兩(炙微黃),龍腦半兩(細研),麝香半兩(細研)。 主治:一切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