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9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7%
脾經 22%
心經 21%
大腸經 20%
胃經 3%
肝經 2%
膀胱經 1%
肺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胃經
肝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取汗湯

組成

  • 麻黃
  • 射干
  • 甘草
  • 升麻
  • 白芍
  • 川貝母
  • 石膏
  • 桂枝
  • 杏仁

整體功效

發汗解表清熱解毒

主治

小兒傷寒

小兒傷寒是一種由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狀是發熱惡寒頭痛咳嗽、流鼻涕等。取汗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小兒傷寒的症狀。

文獻參考

  1. 傷寒論
  2. 金匱要略
  3. 溫病條辨

傳統服藥法

麻黃3分(去節),射乾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藥2分,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個。
上切。
以水3升,煮至1升2合。兒強者3合,弱者2合。便令臥取汗,如人行15里再服之。

方劑組成解釋

麻黃、射干、甘草、升麻、白芍、川貝母、石膏、桂枝、杏仁都是具有發汗解表、清熱解毒作用的中藥。麻黃可以發汗解表,射干可以清熱解毒,甘草可以緩和麻黃的發汗作用,升麻可以發散風寒,白芍可以清熱涼血,川貝母可以化痰止咳,石膏可以清熱瀉火,桂枝可以解表發汗,杏仁可以止咳平喘。這些中藥配合使用,可以有效緩解小兒傷寒的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取汗湯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耗陽。
  • 取汗湯不宜在發熱、口渴、大汗淋漓時服用。
  • 取汗湯不宜與其他發汗解表的中藥同時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取汗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八。 組成:麻黃3分(去節),射乾2分,甘草(炙)2分,升麻2分,芍藥2分,貝母2分,石膏(碎)2分,桂心1分,杏仁(去皮)20個。 主治:小兒傷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解肌升麻湯

相似度 87%

遠志煮散

相似度 63%

麻石加味湯

相似度 62%

麻黃解肌湯

相似度 62%

大清肺散

相似度 62%

麻杏石甘湯

相似度 61%

麻杏石膏湯

相似度 61%

西州續命湯

相似度 60%

杏仁湯

相似度 57%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