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湯
LAN HUA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寒 (0.1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藍花湯中加入漏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漏蘆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藍花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而漏蘆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增強方劑的療效。
- 利咽開音: 漏蘆還具有一定的利咽開音作用,可改善因熱毒壅盛而引起的聲音嘶啞、咽喉疼痛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有助於恢復患者的正常發聲功能,達到治病的目的。
「藍花湯」方劑中加入大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瀉火解毒: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火解毒、清熱通便的功效。藍花湯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等症,大黃可清熱瀉火,消腫止痛,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毒之效。
- 通便排毒: 大黃能促進腸道蠕動,使毒素排出體外,有助於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便祕。藍花湯中加入大黃,可起到通便排毒的作用,促進機體排毒,加速康復。
藍花湯中加入升麻,主要考慮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散風熱,清熱解毒: 升麻性微寒,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疏散風熱、清熱解毒之效。藍花湯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肺熱咳嗽等症,升麻可幫助清熱解毒,宣散風熱,緩解咽喉腫痛,減輕咳嗽症狀。
- 升陽舉陷: 升麻具有升陽舉陷之效,可使氣血上行,有助於緩解因氣虛下陷所致的頭昏眼花、肢體乏力等症狀。藍花湯中加入升麻,有助於增強藥效,使藥力直達病所。
「藍花湯」方劑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瀉火:黃芩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藍花湯主治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症狀,如高熱、口渴、咽喉腫痛等,而黃芩可以有效地清熱瀉火,達到降溫解毒的目的。
二、止血消腫:黃芩還具有止血消腫的功效。藍花湯中所含的藥材,多具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能造成出血傾向,而黃芩可以收斂止血,並消散瘀腫,避免藥物副作用。
主治功效
藍花湯主治功效分析
藍花湯的主治功效可以分為兩個面向來分析:一個是治療「代指腫痛」的原始方劑,另一個則是包含「紅藍花」並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的方劑。
一、治療「代指腫痛」的藍花湯
《聖濟總錄》中記載的藍花湯方組成包含:
- 藍花: (古籍未明確指出其功效,但根據後世醫學及同名方劑推測,可能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
- 漏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大黃:通便瀉火、活血化瘀。
- 升麻:發汗解表、升舉陽氣、清熱解毒。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主要針對「代指腫痛」,即手指的紅腫熱痛,可能由外傷感染或熱毒壅盛所致。方中以漏蘆、黃芩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君藥;大黃瀉火通便,使熱毒從下而出,並可活血化瘀,消散腫痛;升麻協助發散表邪,並引藥上行至手指病所;藍花則可能加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效。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通便之功,從而達到治療代指腫痛的目的。
二、包含「紅藍花」的相關方劑
《聖濟總錄》及《太平聖惠方》中還記載了多個含有「紅藍花」的方劑,並廣泛應用於婦科疾病,主要針對月經不調、產後血瘀等症狀,例如:
- 月經不通、小便赤澀、身體疼痛:紅藍花湯加味治療。
- 血澀不行、心忪肌熱、腰重腹痛:當歸湯加紅藍花湯。
- 產後血下少、運悶嘔逆:紅藍花湯。
- 產後血運煩悶:多個方劑均使用紅藍花,搭配其他藥物如蘇枋木、地黃、訶黎勒皮、紫葛、芍藥等。
- 產後惡血不下、血運不識人:紅藍花散。
治療原理分析:
紅藍花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是治療婦科血瘀證的常用藥物。在上述方劑中,紅藍花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如當歸、芍藥、蘇枋木)、理氣藥(如延胡索)、清熱藥(如地黃)、收斂藥(如訶黎勒皮)等配伍使用。
針對月經不調,紅藍花活血通經,配合其他藥物調和氣血,使經血運行通暢;針對產後血瘀,紅藍花活血祛瘀,幫助排出惡露,緩解腹痛、煩悶等症狀;針對產後血運,紅藍花活血通絡,配伍清熱、理氣等藥物,使氣血運行恢復正常,改善心煩、昏迷等危急症狀。
總結:
綜上所述,「藍花湯」在古代醫學中具有多種應用,其主治功效根據具體方劑組成而有所不同。治療「代指腫痛」的藍花湯,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通便。而包含「紅藍花」的相關方劑,則主要應用於婦科疾病,通過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等作用,治療月經不調、產後血瘀等症狀。這些方劑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靈活配伍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藍花1兩,漏蘆(去蘆頭)1兩,大黃(銼,炒)1兩,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1兩。
上為粗末。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竹葉二七片煎至1盞,下芒消末1錢匕,再煎一沸,去滓,空心溫服。如已得利,去芒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瀉下的作用,因此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藍花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七。 組成:藍花1兩,漏蘆(去蘆頭)1兩,大黃(銼,炒)1兩,升麻1兩,黃芩(去黑心)1兩。 主治:代指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