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痰散

TU T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九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腎經 21%
胃經 14%
心經 14%
小腸經 14%
肺經 7%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吐痰散中加入瓜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化痰: 瓜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對於風熱犯肺、痰熱壅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瓜蒂能有效清熱化痰,使痰液易於排出。
  2. 利水消腫: 瓜蒂同時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促進體內水液代謝,對於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悶、腹脹等症狀也有輔助療效。

因此,吐痰散中加入瓜蒂,不僅能清熱化痰,更能利水消腫,有助於緩解咳嗽、痰多等症狀,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吐痰散方中包含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肺化痰: 丁香性溫,味辛,入肺、脾經,具有溫肺散寒、行氣止痛、溫中止嘔之功效。對於寒痰、溼痰、咳嗽氣喘等症狀,丁香可溫肺散寒,化痰止咳,起到輔助作用。
  2. 降逆止嘔: 吐痰散常用於痰多咳嗽、嘔吐等症,而丁香具有降逆止嘔的功效,可緩解噁心嘔吐症狀,配合其他藥物協同治療。

總而言之,丁香在吐痰散中發揮溫肺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是該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於提升其療效。

吐痰散方劑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痰液的形成與體內水濕停留有關,赤小豆能利水祛濕,有助於化解痰液,促進排出。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亦有清熱解毒之效,對於熱痰、黃痰等症狀,赤小豆能清熱解毒,使痰液變得稀薄,更容易咳出。

因此,吐痰散方劑中加入赤小豆,可有效地利水消腫、清熱解毒,達到化痰止咳的功效。

主治功效


吐痰散主治功效分析

吐痰散,由瓜蒂、丁香、赤小豆三味中藥組成,主要用於治療因痰熱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閉塞不通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內容可見,吐痰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急則治其標」的原則,通過湧吐痰涎來迅速緩解痰熱壅塞咽喉的症狀。

  1. 病因病機:

    • 多部古籍指出,喉閉、纏喉風等症的發生,與患者素有痰涎,兼因飲食、情志、房事不節,導致胃火、肝火、腎火上炎有關。火動則生痰,痰熱互結,燔灼壅塞於咽喉,導致腫痛、閉塞等症狀。
    • 《濟世神驗良方》更明確指出:「其人胸膈,素有痰涎,因傷酒而動胃火,傷色而動腎氣,忿怒而動肝火,火動痰升塞於會厭」。
    • 《馮氏錦囊秘錄》則引用《經》曰:「一陰一陽,結謂之喉痹」,從陰陽角度解釋喉痹的病機,認為是少陰君火(心火)與少陽相火(肝膽之火)相結所致。
  2. 治則治法:

    • 「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是治療喉閉等症的基本原則。吐痰散正是針對「標」症,即痰熱壅盛而設。
    • 《太平聖惠方》和《聖濟總錄》記載了吐痰散的具體用法,均為煎服後催吐。
  3. 藥物功效:

    • 瓜蒂: 味苦,性寒,具有湧吐痰涎、祛除濕熱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藥。
    • 丁香: 味辛,性溫,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作用,可溫胃以助吐散藥效,並防止瓜蒂苦寒傷胃。
    • 赤小豆: 味甘酸,性平,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作用,可協助清除體內濕熱之邪。
  4. 綜合作用:

    • 吐痰散通過瓜蒂的強力湧吐作用,將壅塞於咽喉的痰涎排出,從而迅速緩解喉中閉悶、腫痛等症狀。
    • 丁香的溫中作用可以制約瓜蒂的寒涼,並協助吐散發揮藥效。
    • 赤小豆的利水消腫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濕熱,並可防止津液消耗過多。

總結

吐痰散是一個以湧吐為主要作用機制的方劑,針對痰熱壅盛導致的喉閉、纏喉風等急症,通過迅速排出痰涎來緩解症狀。其配伍精簡,藥效直接,體現了中醫「急則治其標」的治療原則。

但是,從多部古籍的記載中也可以看到,喉閉等症的病因複雜,涉及多個臟腑的火熱,單純的吐痰散僅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在病情緩解後,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辨證論治,採用降火、滋陰、補虛等方法進行調理,才能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正如《古今名醫彙粹》所言:「治標用丸散,以吐痰散熱;治本用湯藥,以降火補虛。」

傳統服藥法


瓜蒂1分,丁香1分,赤小豆半合(炒熟)。
上為細散。
每服2錢,空腹以溫水調下。服之當吐,後便可吃蔥豉粥補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前列腺炎慢性腎衰竭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腎絲球腎炎腹瀉無尿及少尿多痰半身或下肢麻木

相同名稱方劑


吐痰散, 出處:《聖惠》卷九。 組成:瓜蒂1分,丁香1分,赤小豆半合(炒熟)。 主治:傷寒四日,毒氣入胃,喉中閉悶。

吐痰散, 出處:《幼科指掌》卷四。 組成:牙皂2分,玄胡索5分,甜瓜蒂5分,青黛2分,礬(煅)3分。 主治:腎中風,目黑眼合不開,或竄逆口張吐沫,氣不轉,腰痛,小便不利,面如土色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