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吹鼻散

瓜蒂吹鼻散

GUA DI CHUI B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熱 (1.2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腎經 20%
胃經 20%
心經 10%
小腸經 10%
肺經 10%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蒂吹鼻散中包含瓜蒂,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瓜蒂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鼻腔內熱毒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炎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2. 通鼻竅,利鼻竅:瓜蒂性輕,能通達鼻竅,利氣通竅,能有效改善鼻腔不通暢的狀況。配合其他清熱解毒藥材,能更有效地清除鼻腔內的病邪,達到治癒目的。

綜上所述,瓜蒂在瓜蒂吹鼻散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及通鼻竅、利鼻竅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瓜蒂吹鼻散方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赤小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鼻炎常因熱毒上攻,引起鼻腔黏膜炎症。赤小豆能清熱解毒,消散鼻腔熱毒,緩解鼻炎症狀。
  2. 利水消腫:鼻炎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狀,與鼻腔黏膜水腫有關。赤小豆利水消腫的特性,可以促進鼻腔黏膜水腫消退,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

綜上所述,瓜蒂吹鼻散中加入赤小豆,可有效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達到治療鼻炎的目的。

瓜蒂吹鼻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1. 溫肺散寒:丁香性溫,味辛,入肺經,能溫肺散寒,祛除鼻腔內寒邪,有助於緩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2. 行氣止痛:丁香具有行氣止痛的作用,能疏通鼻腔氣血運行,緩解鼻腔疼痛,改善鼻塞不通的狀況。

因此,丁香的加入,可有效提升瓜蒂吹鼻散溫肺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邪入侵鼻竅引起的鼻塞、流鼻涕、鼻腔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瓜蒂吹鼻散主治「黃疸,面目爪甲皆黃,心膈躁悶」,其病機關鍵在於「濕熱鬱結」。中醫認為黃疸多因濕熱或寒濕內蘊,導致膽汁不循常道而外溢肌表,發為身黃、目黃、小便黃等症。此方以「吹鼻」為給藥途徑,利用鼻黏膜吸收藥物,刺激局部反應,使濕熱之邪從上而出(吐黃汁),符合《內經》「其高者,因而越之」的治則,透過湧吐以開泄鬱滯,疏通氣機。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瓜蒂

    • 性味苦寒,有毒,主入胃經,善「湧吐痰食濕熱」,為古代治療黃疸要藥。《金匱要略》即有「瓜蒂湯」治黃疸記載。其吹鼻可刺激鼻黏膜,引發嘔吐反射,使濕熱從上而泄,改善「心膈躁悶」。
  2. 臣藥:赤小豆

    • 甘酸平,利水消腫,與瓜蒂配伍(如《傷論》瓜蒂散),既能協同瓜蒂清利濕熱,又可緩和瓜蒂峻烈之性,防止傷正。
  3. 佐藥:秫米

    • 即黏小米,甘微寒,能和胃安神,《黃帝內經》以其配半夏治「目不瞑」。此方用之或為保護胃氣,減輕瓜蒂刺激脾胃之副作用,同時助赤小豆利水濕。
  4. 使藥:丁香

    • 辛溫芳香,能溫中降逆、醒脾化濕。其性雖與濕熱黃疸看似相左,實則可防瓜蒂、赤小豆過寒傷胃,並藉香竄之性助藥力上達鼻竅,促進黏膜吸收。

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瓜蒂、赤小豆清熱利濕為主,佐以丁香溫中,防苦寒太過。
  • 湧吐與利濕並行:既透過鼻黏膜刺激開泄上焦,又藉赤小豆、秫米利尿從下分消濕邪。
  • 量取奇數:方中諸藥皆用27粒,可能取「陽數」(3×9)以助發散濕熱之效,符合古人對數術的運用。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鼻黏膜給藥刺激局部,引發嘔吐或分泌反應(出黃汁),使鬱結的濕熱之邪從上湧出。其作用類似「宣通三焦」:

  1. 開上竅以通下焦:肺開竅於鼻,肺氣宣通則水道調暢,間接助濕邪從小便而去。
  2. 吐法調節氣機:濕熱鬱遏中焦時,強制湧吐可紓解氣機壅滯,緩解「心膈躁悶」。

此方體現古人「就近祛邪」與「給邪出路」的思維,尤其適用於濕熱偏上、病勢急迫之黃疸。

傳統服藥法


瓜蒂27枚, 赤小豆27粒, 秫米27粒, 丁香27粒。
上為細散。
取如豆大納鼻中,痛搐之。須臾當出黃汁,或從口中出升余即愈。若病重者,如1豆不愈,即復納鼻中,即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不宜服用。
  3.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黃疸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瓜蒂吹鼻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五。 組成:瓜蒂2-7枚,赤小豆2-7粒,秫米2-7粒,丁香2-7粒。 主治:黃疸。面目爪甲皆黃,心膈躁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