搐藥瓜蒂散

CHU YAO GUA D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偏寒 (0.7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1%
胃經 22%
腎經 18%
肺經 10%
心經 8%
小腸經 8%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搐藥瓜蒂散」方劑中包含「瓜蒂」,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痙: 瓜蒂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其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能有效抑制肝風內動,緩解痙攣抽搐症狀,對於熱盛風動所致的各種痙攣、抽搐等病症,具有顯著療效。
  2. 利水消腫: 瓜蒂還具有利水消腫之功,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消散水腫。對於因熱邪內鬱、水濕停滯而導致的肢體麻木、痙攣等症,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綜上所述,瓜蒂在「搐藥瓜蒂散」中發揮清熱解痙、利水消腫之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痙攣、抽搐等病症的目的。

搐藥瓜蒂散中加入丁香,主要基於其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的功效。

丁香味辛、溫,歸脾、胃經,具有溫腎壯陽、溫中降逆、止嘔止瀉的作用。對於本方所治的寒邪內侵、脾胃虛寒、嘔吐腹痛等症狀,丁香可以溫中散寒,促進脾胃功能恢復,並能降逆止嘔,緩解嘔吐症狀。

此外,丁香還有溫腎壯陽的作用,對於某些因腎陽虛而引起的脾胃虛寒症狀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搐藥瓜蒂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一、利水消腫: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方劑中瓜蒂、牽牛子等藥物也具有利水作用,赤小豆的加入,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使藥效更顯著。

二、清熱解毒:赤小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配合瓜蒂、牽牛子等藥物,共同清熱解毒,改善因熱毒引起的抽搐症狀。

綜上,赤小豆在搐藥瓜蒂散中的加入,既可加強利水消腫之效,又可清熱解毒,與方劑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搐藥瓜蒂散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

方劑組成

搐藥瓜蒂散出自《拔粹方》,其組成包含:

  • 瓜蒂
  • 丁香
  • 赤小豆

古代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記載,搐藥瓜蒂散主治「黃疸,遍身如金色」,且「累效」。

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與方劑組成,搐藥瓜蒂散主要功效為治療黃疸。黃疸是一種因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皮膚、鞏膜等組織發黃的病症。中醫認為,黃疸的病因多為濕熱蘊結,影響肝膽疏泄功能。

  • 瓜蒂:性苦寒,有湧吐、祛痰、消腫止痛之效。在此方中,瓜蒂主要作用為湧吐濕熱,使鬱積於體內的濕熱之邪從上竅而出,從而達到清熱利濕,退黃疸之效。
  • 丁香:性溫,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功。丁香在此方中起到輔助作用,一是溫中和胃,防止瓜蒂苦寒傷胃;二是降逆止嘔,緩解瓜蒂引起的嘔吐反應。
  • 赤小豆:性平,有利水消腫、健脾除濕之效。赤小豆在此方中可利濕退黃,幫助體內濕邪排出,協同瓜蒂治療黃疸。

治療原理

搐藥瓜蒂散治療黃疸的原理,主要是透過瓜蒂的湧吐作用,將體內濕熱之邪從上竅排出,使濕熱得以祛除,膽汁得以正常疏泄,從而達到退黃疸之效。丁香與赤小豆則起到輔助作用,一方面顧護脾胃,防止瓜蒂苦寒傷胃;另一方面加強利濕退黃之效。

《玉機微義》中提到搐鼻之法,認為可藉由刺激鼻竅,使濕氣外洩,與瓜蒂散湧吐濕熱的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

總而言之,搐藥瓜蒂散以瓜蒂為主藥,取其湧吐之性,使濕熱之邪從上竅而出,達到清熱利濕,退黃疸之目的。配以丁香溫中和胃,赤小豆利濕退黃,使整個方劑具有峻猛祛邪,又不傷正的特點。

傳統服藥法


瓜蒂2錢,母丁香1錢,黍米49個,赤小豆半錢。
上為極細末。
每夜兩鼻孔內搐便睡,明日取下黃水,便服黃連散。
本方方名,原書人衛本作「搐鼻瓜蒂散」、《中國醫學大辭典》引作「嗅鼻瓜蒂散」。原書(人衛本)本方用法:先將瓜蒂為細末,次入二味同碾,羅為末。每於夜臥令病人先含水一口,兩鼻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小兒、哺乳期婦女慎用。

相關疾病


黃疸黃熱病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搐藥瓜蒂散, 出處:《衛生寶鑑》(拔粹本)。 組成:瓜蒂2錢,母丁香1錢,黍米49個,赤小豆半錢。 主治:黃疸,遍身如金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