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風神妙散

祛風神妙散

QU FENG SHEN MIAO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16%
心經 16%
腎經 16%
小腸經 16%
脾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瓜蒂在祛風神妙散中,主要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以達到祛風止痛的效果。

瓜蒂性寒,味苦,歸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對於風濕痺痛,因濕熱阻絡、氣血不通所致,瓜蒂能清熱利濕、通絡止痛,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祛風止痛的功效。此外,瓜蒂也能清熱解毒,對於風濕痺痛伴有局部紅腫熱痛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祛風神妙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之功效。祛風神妙散常用於治療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而風濕痺痛常伴有水腫,赤小豆能利水消腫,減輕水腫症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風濕痺痛的症狀。
  2. 清熱解毒: 赤小豆還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體內濕熱,減輕炎症反應,配合其他藥材,可以更好地祛風除濕,緩解疼痛。

因此,赤小豆在祛風神妙散中,起到了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改善風濕痺痛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祛風神妙散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偏正頭風」,即各種風邪上擾頭部所致之頭痛(或偏頭痛,或全頭痛)。古代醫家認為,風邪為「百病之長」,易挾寒、熱、濕等邪上犯清竅,導致經絡壅滯、氣血不通而發為頭痛。此方以「搐鼻」外用,直接作用於鼻竅,通過刺激黏膜開泄腠理、祛風散邪,從而緩解頭痛。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瓜蒂(苦寒,有毒)

    • 作用:具催吐、祛痰、逐水濕之效,外用可引邪外出。
    • 配伍意義:搐鼻時,其辛烈之性刺激鼻黏膜,促使局部氣血流通,開泄風邪壅滯,達到「通則不痛」之效。
  2. 赤小豆(甘酸平)

    • 作用:利水消腫、活血排膿。
    • 配伍意義:與瓜蒂相配,增强祛濕活血之功,助瓜蒂疏通頭面經絡滯氣,針對風濕夾雜之頭痛。
  3. 小黃米(甘微寒)

    • 作用:和胃安神,略具清熱之性。
    • 配伍意義:緩和瓜蒂之峻烈,避免過度刺激,同時滋養黏膜,兼顧外用藥的局部耐受性。

三、治療機轉推論
此方以「搐鼻法」為特色,利用鼻腔與頭部經絡的密切聯繫(如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等),透過藥物刺激:

  • 開竅泄邪:辛香走竄之性引風邪外散,疏通頭部氣血。
  • 活血祛濕:赤小豆佐瓜蒂化解濕濁,改善經絡瘀滯。
  • 局部調節:鼻黏膜吸收藥性後,反射性調節頭部血管與神經功能,緩解疼痛。

四、總體配伍特點
以「搐鼻」為用藥途徑,避開內服毒性,結合瓜蒂之宣散、赤小豆之滲利、小黃米之和緩,共奏祛風通絡之效,體現中醫「上病下取」「外治透邪」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瓜蒂49個,赤小豆49粒,小黃米100粒。
上為細末。
於日間口含水,搐鼻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祛風神妙散, 出處:《普濟方》卷四十六。 組成:瓜蒂49個,赤小豆49粒,小黃米100粒。 主治:偏正頭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