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靈散

四靈散

SI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心經 23%
肺經 16%
胃經 14%
腎經 7%
小腸經 7%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四靈散中包含瓜蒂,主要原因有二:

一、清熱解毒:瓜蒂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其可瀉火解毒,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咽痛、口渴、便祕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二、利水消腫:瓜蒂亦能利水消腫,可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水腫。對於濕熱所致的尿少、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亦有一定的療效。

因此,瓜蒂作為四靈散的組成成分,可有效發揮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促進疾病的康復。

四靈散中包含人參,主要原因在於其補氣益血之效。人參為補氣藥之首,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補脾益肺、生津止渴等功效。在四靈散中,人參的作用主要體現在:

  1. 補益元氣,增強體質: 四靈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血虛所致的症狀,人參補氣益血,能增強患者的元氣,改善體質,增強抵抗力。
  2. 扶正祛邪,促進康復: 四靈散中,人參有助於提升機體正氣,抵抗外邪,促進機體康復。

因此,四靈散中加入人參,能有效地起到補氣益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況,加速康復進程。

四靈散中包含赤小豆,主要是因為其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赤小豆性平味甘,歸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

四靈散主要用於治療水腫、腳氣等症狀,而赤小豆利水消腫的功效正好可以幫助患者排出體內多餘的水分,緩解水腫症狀。此外,赤小豆還能健脾和胃,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進一步加強利水消腫的效果。

四靈散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和藥性、解毒的作用。四靈散中包含多味藥材,甘草可以有效調和各藥材的功效,避免藥性互相沖突,使藥效發揮更佳。
  2. 增強療效: 甘草本身具有益氣補中、緩急止痛、解毒的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可以增強整體的療效。例如,甘草與人參搭配,可以增強人參補氣益血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四靈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中風痰迷心竅」及相關神志病證,包括:

  1. 癲狂煩亂:痰熱擾神,致精神亢奮、言語錯亂。
  2. 人事昏沉:痰濁蒙蔽清竅,神識昏矇不清。
  3. 痰涎壅盛:痰濕內聚,阻滯氣機,可見胸悶、嘔吐痰涎。
  4. 五癇心風:泛指癲癇類疾患,因風痰上擾、肝風內動所致。

綜合而言,此方針對「痰」與「風」為病機核心,痰濁蒙心則神昏,風痰擾動則驚癇,故需祛風痰、通絡開竅。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

1. 藥物配伍分析

  • 白附子(炮):辛溫,歸胃、肝經。

    • 功效:祛風痰、逐寒濕、止痙。
    • 作用:為方中君藥,善治「風痰上擾」,針對中風痰厥、口眼歪斜,能化痰開竅、熄風止痙。
  • 牛膝(酒浸焙):苦甘酸平,歸肝、腎經。

    • 功效:活血祛瘀、補肝腎、引血下行。
    • 作用:酒製後增強通絡之效,引痰火下行,兼防風痰上衝。
  • 巴戟天(去心):辛甘微溫,歸腎經。

    • 功效: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
    • 作用:溫補下元,助陽化氣以消痰濕,兼治「風痰」因腎陽不足而內生。
  • 黃耆(銼):甘溫,歸脾、肺經。

    • 功效:補氣固表、利水消腫。
    • 作用:益氣助陽,推動氣化以祛痰濕,配伍他藥標本兼顧。

2. 佐使藥與服法

  • 獖豬腎:以形補形,入腎經,助補腎利水。
  • 椒、鹽、蒔蘿:溫中行氣、散寒化痰,輔助藥物吸收。
  • 溫酒送服:酒性辛散,助藥力上行開竅,下行通絡。

3. 方義與邏輯推導

此方以「祛風痰」為主,兼顧「補腎益氣」:

  1. 祛痰開竅:白附子直攻風痰,合牛膝引痰下行。
  2. 補腎固本:巴戟天溫腎陽,黃耆益氣,從根本減少痰濕生成。
  3. 標本同治:痰濁為標,腎虛氣弱為本,攻補並施。

治療原理:風痰壅盛時,需化痰熄風以治標;腎虛氣弱則痰濕內生,故補益脾腎以治本。全方通過溫通經絡、化痰開竅,恢復心神清明。


三、總結

《四靈散》以「風痰擾神」為切入點,結合祛痰、補虛、通絡之法,體現中醫「攻補兼施」的辨證思維,適用於痰濁蒙蔽所致的神志異常疾患。

傳統服藥法


白附子1兩(炮),牛膝1兩(酒浸1宿,切,焙),巴戟天1兩(去心),黃耆(銼)1兩。
上為散。
每服用獖豬腎1只,批破去筋膜,摻藥1錢匕,並椒、鹽、蒔蘿各少許在內,用濕紙裹,煨熟為度。早晨空心細嚼,溫酒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小孩、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癲癇腦中風精神分裂症四肢麻痺癱瘓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多痰心情煩燥半身或下肢麻木癡呆智能低下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四靈散, 出處:《良朋匯集》卷五。 組成:生地2錢,朴消1兩,沒藥5分。 主治:血灌瞳人。

四靈散,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瓜蒂1錢,人參蘆2錢,赤小豆1錢,甘草1錢。 主治:中風痰迷心竅,癲狂煩亂,人事昏沉,痰涎壅盛,及五癇心風。

四靈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二。 組成:白附子1兩(炮),牛膝1兩(酒浸1宿,切,焙),巴戟天1兩(去心),黃耆(銼)1兩。 主治:腎臟風毒,上攻下注,行步艱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