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風散

TU FE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5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4%
腎經 14%
小腸經 14%
脾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2-19

方劑組成解釋

「吐風散」方劑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全蠍性寒,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痛、通絡散結的功效。對於風邪引起的痺痛、麻木、痙攣等症狀,全蠍能有效疏通經絡,解除風邪的侵襲,達到止痛的效果。
  2. 解毒消腫:全蠍亦有解毒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毒蛇咬傷、蜂螫傷、疔瘡腫毒等。在「吐風散」中,全蠍可以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全蠍在「吐風散」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吐風散中包含瓜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瓜蒂性寒,味苦,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散風止癢,對於風熱邪毒引起的皮膚瘙癢、瘡瘍腫毒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2. 利水消腫: 瓜蒂亦具利水消腫之效,能促進體內濕氣排出,對於風濕痺痛、水腫等症狀也有一定作用。

因此,吐風散中加入瓜蒂,可以發揮其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使藥效更加全面。

吐風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吐風散為治療風濕痺痛的方劑,而風濕痺痛往往伴隨肢體腫脹、疼痛,赤小豆有助於利水消腫,減輕患者的痛苦。
  2. 解毒排膿: 赤小豆亦能解毒排膿,對於風濕痺痛引起的局部炎症,有輔助消炎、促進癒合的作用。

總而言之,赤小豆在吐風散中起着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風濕痺痛的症狀,促進患者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吐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吐風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及相關症狀,其主治功效與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 急慢驚風: 古文多次提及「吐風散」用於治療「小兒急慢驚風」,這是其最主要的功效。
  • 口噤不開: 《幼幼新書》、《吉氏家傳》和《藥治通義》皆提到「吐風散」可治「口噤不開」,即牙關緊閉的症狀。
  • 不省人事: 《幼幼新書》和《藥治通義》指出「吐風散」能用於「不省人事」的情況,表明其具有一定的開竅醒神作用。
  • 痰涎壅盛、上壅喘急: 《幼幼新書》和《壽世保元》都提到「吐風散」適用於「痰涎咳嗽,上壅喘急」,說明其能化痰降氣,平喘止咳。
  • 發熱: 《幼幼新書》和《壽世保元》指出「吐風散」可用於「發熱」症狀,表示其具有一定的解表退熱作用。
  • 手心伏熱: 《幼幼新書》特別提到「手心伏熱」,可能是指小兒驚風時出現的手心發熱症狀。

治療原理:

從古文記載的組成及應用來看,吐風散的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湧吐的方法,祛除體內的痰涎、邪氣,從而達到開竅醒神、平喘止咳、解痙息風的目的。

  • 湧吐祛邪: 《儒門事親》、《藥治通義》和《壽世保元》都強調了「吐」法的重要性,認為「吐風散」等方劑通過湧吐,可以排出體內的痰涎、邪氣,從而緩解症狀。其中「瓜蒂」是常用的催吐藥,有助於引吐。
  • 祛風解痙: 「全蠍」、「殭蠶」等藥物具有祛風解痙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驚風、抽搐等症狀。
  • 化痰降氣: 「瓜蒂」、「赤小豆」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化痰降氣,緩解痰涎壅盛、喘急等症狀。
  • 活血通絡: 「全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緩解口噤等症狀。
  • 開竅醒神: 「天南星」、「麝香」等藥物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有助於緩解昏迷、不省人事等症狀。

總結:

吐風散是一個以湧吐為主要治療手段的方劑,主要針對小兒急慢驚風、口噤不開、不省人事、痰涎壅盛等症狀。其通過湧吐祛邪、祛風解痙、化痰降氣、活血通絡、開竅醒神等多重作用,達到治療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全蠍1個(炒),瓜蒂1個(炒)赤小豆30粒。
上為末。
1歲1字,溫米湯調下,末吐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咳血氣喘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四肢抽搐咳嗽多痰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吐風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引《全嬰方》。 組成:全蠍1個(炒),瓜蒂1個(炒),赤小豆30粒。 主治:小兒急慢驚風,發熱口噤,不省人事,手心伏熱,痰涎咳嗽,上壅喘急。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