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清寧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其瀉熱通便的功效。
大黃味苦寒,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清寧丸主要用於治療熱盛便祕,而大黃可以瀉去腸道積熱,促進腸蠕動,達到通便的效果。
此外,大黃對於一些伴隨便祕的症狀,例如口乾舌燥、心煩易怒、尿赤便祕等,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清寧丸中加入側柏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側柏葉性涼味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抑制熱毒上炎,達到清熱止咳、止血的效果;而其涼血止血功效則可有效控制因熱毒所致的出血症狀。
因此,在清寧丸的組成中加入側柏葉,可起到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協同作用,進一步提升其治療效果。
清寧丸中加入荷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
荷葉味苦性平,歸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止血涼血之效。其清熱解暑作用可有效緩解夏季暑熱所致的煩躁不安、口渴心煩、食慾不振等症狀;利濕消腫作用則能幫助利水滲濕,改善水腫、小便不利等問題。清寧丸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藥材配伍,以增強藥效,達到清熱解暑、利水消腫的目的。
清寧丸中包含車前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利水滲濕: 車前草性寒,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之效。清寧丸常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而車前草的利水作用有助於清熱利濕,緩解這些症狀。
二、 清熱解毒: 車前草亦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幫助清解濕熱毒素。清寧丸的組成中往往還包括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如黃芩、梔子等,車前草的加入可增強清熱解毒的作用,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清寧丸方劑中包含蓮藕,主要是基於其藥性及功效。
蓮藕味甘性寒,入心、脾、胃經,具有清熱涼血、生津止渴、健脾開胃、止血的功能。其清熱涼血之效可清解心火,緩解心煩不寐、口渴等症狀;生津止渴可改善口乾舌燥,增進津液分泌;健脾開胃可增進食慾,緩解脾胃虛弱;止血功效可止血止痛,改善出血症狀。
因此,清寧丸方劑中加入蓮藕,旨在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兼顧健脾開胃之效,以達到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清寧丸主治功效分析
現對清寧丸的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如下:
主治功效
清寧丸主治範圍廣泛,涵蓋多種病症,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 熱證:包括頭痛、目赤腫痛、牙痛、咽喉腫痛、口瘡、鼻瘡、身熱、黃疸等。
- 出血證:包括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
- 痰熱證:包括咳嗽、哮喘、胸悶、痰多等。
- 濕熱證:包括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白濁、痢疾、腹瀉、水腫等。
- 氣滯證:包括胸脘脹滿、腹痛、噎膈等。
- 血瘀證:包括跌打損傷、經閉腹痛、產後惡露不盡等。
- 陰虛證:包括盜汗、潮熱、骨蒸發熱等。
- 大便異常:包括大便秘結、大便不爽等。
- 其他:包括驚悸、怔忡、失眠等。
治療原理
清寧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清熱解毒”、“瀉下通腑”、“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理氣化痰”、“滋陰降火”等治則。
君藥大黃:大黃是方中的核心藥物,其炮製過程極為講究,採用多種藥物(側柏葉、綠豆、大麥、黑豆、槐葉、桑葉、桃葉、車前草、厚朴、陳皮、半夏、白朮、香附、黃芩、酒)反覆蒸製,既增強其清熱瀉火、解毒通便的功效,又減弱其峻瀉之性,使其藥效更加平和持久。
- 清熱瀉火:針對各種熱證,如頭痛、目赤、咽痛、身熱等。
- 瀉下通腑:針對大便秘結、腑氣不通等。
- 活血化瘀:針對血瘀證,如跌打損傷、經閉腹痛等。
- 解毒:針對瘡瘍腫毒、熱毒內盛等。
臣藥側柏葉:涼血止血,配合大黃治療各種出血證,並能制約大黃的寒涼之性。
佐藥:
- 荷葉:清熱解暑、升發清陽,有助於清上焦之熱,並能降脂減肥。
- 車前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有助於清下焦濕熱,治療小便不利、淋漓澀痛等。
- 蓮藕:補益脾胃、養血生肌,有助於調和脾胃,並能潤肺止咳。
使藥:無。
從古文資料來看,清寧丸的應用非常靈活,可根據不同病症,選用不同的湯劑送服,以增強療效。例如:
- 頭痛不發熱,口渴,用薄荷湯送服,取其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之功。
- 吐血,用紅花煎湯入童便送服,取其活血化瘀、涼血止血之功。
- 痢疾初起,紅者用檳榔湯送服,取其行氣導滯、殺蟲消積之功;白者用薑湯送服,取其溫中散寒之功。
- 大便下血,用槐花地榆煎湯送服,取其涼血止血之功。
- 小便不通,用燈心草湯送服,取其清心利尿之功。
總結
清寧丸是一個經過精心配伍和炮製的方劑,其主要功效為清熱瀉火、解毒通便、活血化瘀、利水滲濕、理氣化痰、滋陰降火等。臨床應用廣泛,可治療多種病症,特別是熱證、出血證、痰熱證、濕熱證等。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清上、瀉下、涼血、利水、理氣、滋陰等多重功效,從而使機體恢復陰陽平衡,達到“清”而“寧”的狀態。古文內容豐富,詳細記載了清寧丸針對不同病症的具體用法,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髓。
傳統服藥法
大黃10斤(須錦紋者,切作小塊如棋子大,用好酒10斤,先將泔水浸透大黃,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酒浸之,再蒸曬收乾。另用桑葉1斤,桃葉1斤,槐葉1斤,大麥1斤,黑豆1斤,綠豆1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1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半夏1斤,厚朴1斤,陳皮1斤,白朮1斤,香附1斤,車前1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
清理胃腸,瀉熱潤燥。
上用好酒10斤制透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2錢。或為散亦可。
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清寧丸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 服用清寧丸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寧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南昌方)。 組成:西藏大黃(酒浸)適量。 主治:赤白下痢,傷寒熱結便秘,及癥瘕積聚,留飲宿食。
清寧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崑明方)。 組成:大黃10斤,柏葉3斤,荷葉50個,車前草6斤,藕汁3斤。 主治:大小便不利,吐血,鼻出血。
清寧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上海方)。 組成:大黃20斤,牡丹皮8兩,地骨皮8兩,澤瀉8兩,薄荷8兩,赤茯苓8兩,川石斛8兩,黃柏8兩,側柏8兩,玄參8兩,連翹8兩,木通8兩,當歸8兩,知母8兩,車前子8兩,豬苓8兩,陳皮8兩,生地8兩,川萆薢8兩,薏苡仁8兩,青鹽8兩,韭菜8兩,鮮藕1斤,甘蔗1斤。 主治:目赤便秘,小溲熱赤。
清寧丸, 出處:《銀海指南》卷三。 組成:大黃10斤(須錦紋者,切作小塊如棋子大,用好酒10斤,先將泔水浸透大黃,以側柏葉鋪甑,入大黃蒸過曬乾,以酒浸之,再蒸曬收乾。另用桑葉1斤,桃葉1斤,槐葉1斤,大麥1斤,黑豆1斤,綠豆1斤,每味煎汁蒸收,每蒸1次,仍用側柏葉鋪甑,蒸過曬乾,再蒸再曬。制後再用半夏1斤,厚朴1斤,陳皮1斤,白朮1斤,香附1斤,車前1斤,每味煎汁蒸收如上法,蒸過曬乾)。 主治:清理胃腸,瀉熱潤燥。主治:一切熱病。飲食停滯,腹脅膨脹,頭暈口乾,大便秘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