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荷散
SHUANG HE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袖珍》卷三引《聖惠》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04)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2%
胃經 22%
脾經 22%
膽經 11%
肺經 11%
肝經 11%
心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肺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雙荷散中加入蓮藕,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蓮藕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它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引起的口渴、咽乾、便祕等症狀,與方劑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利濕止血,健脾開胃: 蓮藕還具有一定的利濕止血、健脾開胃功效。對於濕熱引起的腹瀉、便血等症狀,蓮藕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同時,它能促進脾胃消化功能,增進食慾,提高機體抵抗力。
總而言之,雙荷散中加入蓮藕,一方面可以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功效,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利濕止血、健脾開胃的輔助作用,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雙荷散中包含荷葉,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暑: 荷葉性寒,味苦,入肺、脾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止渴、涼血止血的功效。夏季暑濕之邪易侵犯人體,引發中暑、發熱、口渴等症狀,荷葉可清熱解暑,緩解這些不適。
- 健脾利濕: 荷葉還具健脾利濕之效,有助於消除暑濕困脾,促進脾胃運化,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
雙荷散中以荷葉配合其他藥材,可達到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綜合功效,適用於暑濕內蘊、脾胃失調所致的各種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雙荷散] 主治功效分析
雙荷散的主要功效為治療「卒暴吐血」。其組成簡單,僅由藕節和荷葉蒂兩味藥組成,且多以鮮品入藥,並佐以少量蜂蜜調和。
治療原理分析:
- 藕節: 古籍中常以「藕節」指代藕的莖節部分,其性味多認為是甘澀平,具有收斂止血、化瘀的功效。《本草綱目》提到藕節可「滋潤腸胃、清熱解毒」。在吐血病證中,藕節的收澀之性可以幫助固攝血脈,阻止血液外溢,且能清解因血熱內擾而引起的出血。
- 荷葉蒂: 此處「荷葉蒂」應指荷葉的嫩莖或頂端部分,其性味偏苦澀平。《本草綱目》載荷葉有清暑利濕、升發清陽之效,但此處取其蒂部,則更偏重於其收澀止血之性。諸多文獻提到荷葉亦能清熱涼血,這與止血功效亦有相關。
- 蜜: 蜂蜜在此方中除了調味作用,也有緩解藥物苦澀之性,同時具有潤燥、補益之功。在止血方劑中,少量蜂蜜能起到「和中」的作用,使藥物發揮更好的療效。
綜上所述: 雙荷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
- 收斂止血: 藕節和荷葉蒂皆具收澀之性,能快速止住吐血。
- 清熱涼血: 兩味藥性皆偏寒涼,能清解血中伏熱,防止血熱妄行。
- 化瘀止痛: 藕節還有化瘀作用,可以減少因出血造成的局部腫脹和疼痛。
- 和中調補: 少量蜂蜜可以調和藥性,並有一定補益作用。
古籍中多次強調「卒暴吐血」,說明雙荷散主要針對突發性的吐血症狀,且此證多與熱邪、損傷血絡有關。此方藥味雖少,但配伍合理,能迅速止血,並兼顧清熱和化瘀,故在治療急性吐血症狀時有較佳療效。
傳統服藥法
藕節7個,荷葉頂7個。
上同蜜擂細,水2鐘,煎8分,去滓溫服;或研末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吐血
相同名稱方劑
雙荷散, 出處:《袖珍》卷三引《聖惠》。 組成:藕節7個,荷葉頂7個。 主治:卒暴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