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真湯

YU ZHE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7

寒性指數

4

熱/寒比例

極熱 (6.7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胃經 19%
肺經 16%
腎經 10%
肝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5%
膀胱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玉真湯中加入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腫止痛: 阿魏味辛、性溫,具有行氣止痛、消腫散結的功效。玉真湯常用於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腹脹痛、積塊腫瘤等,阿魏的加入有助於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溫陽散寒: 阿魏氣味濃烈,能散寒止痛,溫暖陽氣。玉真湯中亦常配伍一些溫陽散寒的藥物,如附子、肉桂等,阿魏的加入可加強溫陽散寒之力,有助於驅散體內寒邪,緩解疼痛不適。

總而言之,阿魏在玉真湯中發揮着消腫止痛、溫陽散寒的功效,配合其他藥物,有助於更有效地治療氣滯血瘀所致的病症。

玉真湯中包含茴香,其主要原因在於茴香具有溫腎散寒、理氣止痛、健脾開胃的功效。

  1. 溫腎散寒:茴香性溫,可溫暖腎陽,散寒止痛,適用於因腎陽虛寒導致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洩等症狀。
  2. 理氣止痛:茴香辛香行氣,可疏通氣血,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腹痛、腸脹氣等症狀。

玉真湯常用於治療腎陽虛寒、脾胃虛寒等證,而茴香的溫腎散寒、理氣止痛作用,正好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溫陽散寒、健脾開胃的效果。

玉真湯中加入檀香,主要源於其特殊的藥性:

  1. 芳香化濕:檀香氣味芬芳,具有行氣解鬱、化濕止瀉之效。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腹痛、腹瀉、口臭等症,檀香可有效改善。
  2. 安神定志:檀香氣味清香,能安神定志、寧心安神。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心煩氣躁等症,檀香可以起到緩解作用。

玉真湯中的檀香,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使湯藥更加清香宜人,起到更好的療效。

玉真湯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有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助陽氣: 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助陽氣的功效。玉真湯為溫中散寒之劑,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胡椒的加入,可以增強方劑溫中散寒之力,幫助脾胃恢復正常運作。
  2. 闢穢解毒,助藥力: 胡椒味辛,能闢穢解毒,有助於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玉真湯中包含一些藥材,如白朮、茯苓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寒涼之性,胡椒的加入可以起到溫化藥性,提高藥效的作用。

玉真湯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玉真湯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有助於緩解上述症狀。
  2. 促進血液循環:乾薑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肢體冰冷、畏寒等症狀。玉真湯中加入乾薑,有助於溫通經脈,促進氣血運行,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總之,乾薑在玉真湯中起到溫中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寒邪內侵所致的各種症狀。

玉真湯中含有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降氣平喘之功效。玉真湯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肺氣閉塞,咳嗽痰多,氣喘胸悶等症狀。杏仁的宣肺止咳作用,可幫助解除肺氣閉塞,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咳嗽氣喘。

2. 清熱潤燥: 杏仁還具有清熱潤燥之功效。玉真湯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的藥物配合使用,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達到清熱解毒、宣肺止咳的效果。杏仁的潤燥作用,可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咽喉疼痛等症狀。

玉真湯方劑中加入大米,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解脾胃虛弱: 大米性味甘平,具有健脾和胃、益氣止瀉的功效。玉真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面色蒼白、乏力倦怠、食少便溏等。大米的加入,可以補益脾胃,增強其消化吸收功能,進一步改善上述症狀。
  2. 調和藥性: 玉真湯中藥材多偏寒涼,如生地黃、麥冬等。大米的加入可以中和藥性,避免過寒損傷脾胃。同時,大米也能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藥物對胃腸道造成刺激。

玉真湯中加入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調和藥性:玉真湯中多用辛溫燥烈之藥,容易傷陰耗氣。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性之功效,能防止藥物過於燥烈,避免損傷正氣。

二、增強療效:甘草能補脾益氣,與玉真湯中的其他藥物配合,能更好地扶正祛邪,提升療效。甘草還能解毒,可減輕其他藥物的毒性,保障患者安全。

主治功效


以下是中藥方劑「玉真湯」的主治功效分析及治療原理:

主治功效

玉真湯主治一切冷氣,症狀包括:

  • 痰逆噁心
  • 胸膈痞悶
  • 臍腹撮痛
  • 口苦無味
  • 飲食不美

治療原理

玉真湯的藥物組成如下:

  • 阿魏(麵裹,煨):三斤
  • 茴香(揀淨,炒):三斤
  • 檀香:一斤半
  • 胡椒:九兩
  • 乾薑(炮):一斤半
  • 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三斤十二兩
  • 白粳米(炒):一斗六升
  • 白麵(炒):六兩
  • 甘草(炒):十兩
  • 鹽(炒):二十三斤半

從藥物組成和功效來看,玉真湯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溫中散寒:方中多味藥材如乾薑、胡椒、茴香等具有溫熱的性質,可以溫暖中焦脾胃,驅散體內的寒邪。這對於因寒邪侵襲導致的「冷氣」病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 行氣止痛:茴香、檀香等藥材具有行氣的作用,可以疏通氣機,緩解因氣機阻滯導致的胸膈痞悶、臍腹撮痛等症狀。

  3. 化痰降逆:杏仁可以化痰降逆,有助於改善痰逆噁心的症狀。

  4. 健脾和胃:白粳米、甘草等藥材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進食慾,使「飲食不美」的症狀得到改善。

  5. 調和諸藥:甘草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協調方中各藥的藥性,增強藥效。

其中在此方劑中的比例極高,古文記載為二十三斤半,應是作為藥引或作為防腐保存之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作用。

總體而言,玉真湯通過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化痰降逆、健脾和胃等多種作用,達到治療「一切冷氣」及其相關症狀的目的。

另外,在《新訂痘疹濟世真詮》中出現的「玉真湯」並非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玉真湯」為同一個方劑,此方組成有:熟地,棗皮,枸杞,當歸,白朮,蜜耆,附片,北味,炙草,紫菀。從藥材組成分析,此方應為補益劑,與《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中的「玉真湯」功效主治相去甚遠,應為同名異方,不在此分析範圍內。

傳統服藥法


阿魏(面裹,煨)3斤,茴香(揀淨,炒)3斤,檀香1斤半,胡椒9兩,乾薑(炮)1斤半,杏仁(去皮尖,麩炒,別搗)3斤12兩,白粳米(炒)1鬥6升,白麵(炒)6兩,甘草(炒)10兩,鹽(炒)23斤半。
上為末。
每服1錢,食前沸湯點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嘴裡發苦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多痰噁心反胃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玉真湯, 出處:《局方》卷十(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阿魏(面裹,煨)3斤,茴香(揀淨,炒)3斤,檀香1斤半,胡椒9兩,乾薑(炮)1斤半,杏仁(去皮尖,麸炒,别搗)3斤12兩,白粳米(炒)1鬭6升,白面(炒)6兩,甘草(炒)10兩,鹽(炒)23斤半。 主治:一切冷氣,痰逆惡心,胸膈痞悶,臍腹撮痛,口苦無味,飲食不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