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洞膏

LI DO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9

熱/寒比例

(0.28)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9%
肝經 18%
脾經 10%
心經 9%
胃經 9%
膽經 8%
肺經 8%
腎經 5%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胃經
膽經
肺經
腎經
膀胱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黎洞膏方中加入麻油,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潤滑作用: 麻油性滑,能潤滑膏藥,使其更容易塗抹於患處,並能更好地滲透皮膚,發揮藥效。
  2. 活血通絡: 麻油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藥物更有效地滲透到病竈部位,達到治療效果。

此外,麻油本身也有滋潤皮膚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皮膚乾燥等症狀。

黎洞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等,其組成中包含馬錢子。馬錢子,學名為Strychnos nux-vomica,是一種常用的中藥材。雖然馬錢子中含有具毒性的生物鹼,但經過合理的炮製和配伍後,其療效可以得到充分發揮。馬錢子具有活血化瘀、強筋健骨的特性,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尤其對於淤血引起的疼痛,效果顯著。

在黎洞膏中,馬錢子的添加不僅增強了其療效,還可以幫助消除因血液循環不暢造成的各種不適。透過精確的劑量與搭配,馬錢子可有效調和其他藥材的作用,達到治療的最佳效果。然而,由於馬錢子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醫師通常會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確保安全有效。因此,黎洞膏在中醫臨牀中,始終保持著其獨特的價值與地位。

黎洞膏中添加豬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豬膽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膽汁中的膽酸、膽固醇等成分,能抑制細菌生長,消炎止痛,適用於熱毒熾盛、瘡瘍腫痛等症狀。
  2. 通絡止痛: 豬膽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黎洞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豬膽的加入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黎洞膏方中加入三七,主要原因有二:

  1. 活血化瘀: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對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狀,能有效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
  2. 止血生肌:三七亦具有止血生肌的功效,能收縮血管,促進血小板凝集,達到止血效果。同時,三七能促進組織再生,加快傷口癒合,有助於傷口恢復。

因此,在黎洞膏方中加入三七,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達到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治療目的。

黎洞膏中添加五靈脂,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

五靈脂性溫,味辛,歸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消腫生肌之效。黎洞膏多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瘀血腫痛等症,五靈脂在此方中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促進傷口癒合,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黎洞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用途是用來治療一些皮膚病和帶有濕氣的疾病。在其組成中,黃柏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具有深厚的藥理基礎和療效。黃柏性寒,味苦,主要用於清熱燥濕,特別適合於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症,如癬疾、濕疹等。黃柏能有效抑制病原體的生長,並具有消炎和抗菌的作用。此外,黃柏還能促進肝膽的功能,改善體內的濕熱環境,有助於整體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在黎洞膏中,黃柏的搭配不僅增強了方劑的療效,還能平衡其他成分的作用,使得方劑的效果更為突出。由於多種因素引起的皮膚問題日益普遍,黎洞膏的應用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其中的黃柏,成為了治療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黃柏在黎洞膏中的使用,充分體現了中醫對於藥物搭配和辯證施治的深刻理解。

黎洞膏中含有黃連,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肝、胃經,能清熱解毒,瀉火除煩,對於黎洞膏所針對的熱毒引起的各種病症,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具有顯著療效。
  2. 燥濕止癢: 黃連還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皮疹等症狀,配合其他藥材,共同發揮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功效,達到治療黎洞膏所針對的皮膚病症的目的。

黎洞膏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黃芩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黎洞膏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痛等症,而黃芩能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有助於改善病症。

2. 止血生肌:黃芩亦具有一定的止血生肌作用,能促進傷口癒合,對於黎洞膏治療的瘡瘍潰爛、皮膚病等,有一定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黃芩在黎洞膏中發揮清熱解毒、止血生肌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痛等症。

黎洞膏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其瀉下攻積的功效。大黃性寒,味苦,歸脾、胃、大腸經,能瀉熱通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黎洞膏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滯所致的瘡瘍腫痛,而大黃的瀉下攻積之功,可將積聚在體內的熱毒排出,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同時,大黃還能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出血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黎洞膏主治功效分析

黎洞膏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熱癤、瘰癧、痄腮、發頤等疾病,以及一切風毒之症。以下將針對各症狀進行分析:

1. 癰疽初起、熱癤、瘰癧

  • 病因病機: 此類病症多由熱毒壅盛,氣血凝滯於局部所致。
  • 治療原理: 黎洞膏中紫花地丁、蒲公英、苦參、黃柏、黃連、黃芩等藥材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能有效清除熱毒;穿山甲、稀薟草則能活血通絡,消散瘀滯,促進局部氣血循環。

2. 痄腮、發頤

  • 病因病機: 痄腮與發頤皆屬腮腺部位的炎症,多因風熱毒邪侵襲,或痰熱壅滯所致。
  • 治療原理: 黎洞膏中的紫花地丁、蒲公英、豨薟草皆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效,可針對痄腮、發頤的病因進行治療;赤芩、川萆薢、生甘草、陳橘核等藥則能清熱利濕,化痰散結,緩解炎症反應。

3. 一切風毒之症

  • 病因病機: 風毒泛指各種外感邪毒,侵襲人體所致的病症。
  • 治療原理: 黎洞膏中多種藥材皆有清熱解毒、祛風除濕的作用,如紫花地丁、蒲公英、豨薟草等,能廣泛應對各種風毒之症。

4. 黎洞膏加減應用

  • 古文提及的加減方中,苦參加強清熱燥濕解毒之力,象貝、赤芩加強清熱化痰之力,川萆薢加強清熱利濕之力,生甘草調和藥性,陳橘核理氣散結,山甲片活血通絡、軟堅散結。

5. 劑型與用法

  • 黎洞膏以麻油熬製,並用黃丹收膏,外用貼敷患處。麻油本身具有滋潤肌膚、調節體溫的作用,且能作為藥物的載體,使藥效更好地滲透皮膚,直達病灶。

總結

黎洞膏是一款以外用為主的中藥方劑,其配方精妙,綜合運用了清熱解毒、消腫散結、活血通絡、祛風除濕等多種治療方法,使其能有效應對癰疽、熱癤、瘰癧、痄腮、發頤等疾病,以及一切風毒之症。其治療原理在於清除熱毒,疏通經絡,消散瘀滯,恢復局部氣血的正常運行。

傳統服藥法


麻油20兩,番木鱉30個(瓷片去毛,打破),豬膽8個,三七5錢,老鴨膽1兩,五靈脂1兩,黃柏6錢,黃連5錢,黃芩3錢,大黃3錢。
上藥熬枯,濾去滓,再熬至油滴水成珠,下炒飛黃丹10兩,黃佔4兩,白佔2兩,攪勻,下火後,入細藥、兒茶2兩,乳香(去油)、沒藥(去油)各7分,血竭5錢,雄黃3錢,藤黃2錢,冰片2錢,山羊血2錢(共為細末),入前膏內攪勻。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黎洞膏性味辛溫,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兒童、哺乳期婦女慎用。
  • 黎洞膏不宜長期使用,以免引起皮膚過敏。
  • 黎洞膏使用後,如有皮膚紅腫、疼痛、瘙癢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用並就醫。

相關疾病


痰核流注

相同名稱方劑


黎洞膏, 出處:年氏《集驗良方》卷六。 組成:麻油20兩,番木鱉30個(瓷片去毛,打破),豬膽8個,三七5錢,老鴨膽1兩,五靈脂1兩,黃柏6錢,黃連5錢,黃芩3錢,大黃3錢。 主治: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