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神丹
TAI YI SHEN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7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太乙神丹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其成分中包含雄黃,這是由於雄黃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雄黃,作為一種礦物藥材,主要成分為砷化鉀,具有解毒、消腫和抗菌的功效。在中醫理論中,雄黃被認為具有驅邪解毒的能力,能夠清除體內的濁氣,促進陰陽和諧,從而達到平衡身體狀態的效果。
在古代醫學中,雄黃常被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尤其是與毒素有關的病症,如蛇咬、蟲咬、以及各類皮膚癢疹等。其強效的抗菌性質使其在防治感染方面表現良好。此外,雄黃還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促進方劑的整體功效,正因如此,太乙神丹中選擇了雄黃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因此,太乙神丹在施行治療時,不僅能清毒解暑,還能提高抵抗力,助於促進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
太乙神丹方中加入五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收斂止血:五倍子性寒,味酸澀,入肺、大腸經,具有收斂止血之效。對於因肺熱燥咳、咯血或腸風下血等症狀,五倍子可收斂止血,緩解症狀。
二、清熱解毒:五倍子亦具清熱解毒功效,能治療瘡瘍腫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症。此功效與太乙神丹的整體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治療多種病症。
總而言之,五倍子在太乙神丹中發揮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病症。
太乙神丹方劑中包含山慈菇,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山慈菇性寒,味苦,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在太乙神丹中,它可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散瘀腫,緩解疼痛,適用於熱毒壅盛、瘡瘍腫痛等症。
- 抗炎抗菌: 山慈菇含有生物鹼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有助於抑制感染,促進傷口癒合。在太乙神丹中,它可增強整體療效,減少感染風險,加速病症康復。
太乙神丹方劑中包含大戟,主要是因為其峻下逐水之功效。大戟性味辛、苦、寒,入心、肺、腎經,具有瀉水逐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其性烈,能快速穿透肌膚,達到深層組織,因此能有效治療水腫、腹水、痰飲等症,並可消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然而,大戟毒性較強,使用需謹慎,需由專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和體質進行辨證施治,不可自行服用。
太乙神丹方中包含千金子,其原因主要在於千金子的藥性。千金子性溫,味辛,有毒,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殺蟲止癢等功效。
方中加入千金子,旨在利用其溫腎壯陽的功效,以助於補腎固精,提升陽氣,並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腎虛陽痿、腰膝酸軟、風濕痺痛等症的效果。
此外,千金子也具有殺蟲止癢的作用,可以治療一些由寄生蟲引起的皮膚病。
太乙神丹中包含硃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心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古人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主神明,若心神不安,則會導致各種疾病。硃砂能安神定志,平息心火,改善失眠、心悸等症狀。
- 驅邪辟穢: 古人認為硃砂具有辟邪驅穢的功效,能抵禦外邪入侵,保護身體健康。太乙神丹常用於治療一些邪氣入侵引起的疾病,例如瘟疫、蠱毒等,而硃砂被認為能驅除邪氣,增強藥效。
太乙神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氣味辛烈,性溫,能直達心竅,開通經絡,醒腦開竅,用於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
-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太乙神丹常用於治療中風、跌打損傷、心痛等病症,麝香的加入,有助於提高藥效,達到快速止痛、開竅醒神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太乙神丹」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與功效
- 雄黃:解毒、殺蟲、燥濕。
- 五倍子:收斂止瀉、降火斂瘡。
- 山慈菇:消腫散結、化瘀止痛。
- 大戟:利水通便、祛痰平喘。
- 千金子:破血行氣、活絡止痛。
- 硃砂:鎮靜安神、解熱定驚。
- 麝香:開竅醒腦、溫腎壯陽。
古籍記載與主治分析
《太平聖惠方》
記載「太乙神丹」以酒調服,並未明確說明主治病症,僅提及「延年矣」。
《救急選方》
- 引用《得效方》的「萬病解毒丸」,藥物組成與「太乙神丹」相近,但未明確提及「太乙神丹」的名稱。
- 記載「太乙神丹」又名「追毒丹」,其藥物組成與《得效方》的「萬病解毒丸」略有差異。
- 指出「太乙紫金丹」即是「太乙神丹」。
- 認為「解毒萬病丸」始見於葉氏的《錄驗方》,又名「聖授奪命丹」或「觀音散」,而湯氏的《家藏方》在此基礎上加了板藍根,名為「解毒丸」。
- 說明後世有稱之為「玉樞丹」或「紫金錠」的,都是此方,只是各家增減藥味有所不同。
- 指出時危氏的「萬病解毒丸」和臞仙的「太乙神丹」被後世廣泛採用。
《醫宗說約》
- 記載「玉樞丹」又名「太乙神丹」、「追毒丹」、「紫金錠」。
- 詳細列舉了「太乙神丹」的主治功效:解百毒、逐水氣、下痰開結、鎮驚去積、通竅除驚、定搐搦,理內外無名之症,療大小疑難之疾。
- 明確了「太乙神丹」的具體藥物組成和劑量。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上述古籍記載和藥物組成,「太乙神丹」的治療原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解毒: 雄黃、五倍子、山慈菇等藥物具有解毒功效,可以應對多種毒素,包括藥物中毒、食物中毒、蛇蟲咬傷等。
逐水祛痰: 大戟具有利水通便、祛痰平喘的作用,可以治療水腫、痰飲等病症。
破血行氣,活絡止痛: 千金子能破血行氣、活絡止痛,對於血瘀氣滯引起的疼痛有治療作用。
鎮靜安神,開竅醒腦: 硃砂能鎮靜安神、解熱定驚,麝香能開竅醒腦、溫腎壯陽,二者合用可以治療驚厥、昏迷等病症。
消腫散結: 山慈菇具有消腫散結、化瘀止痛的作用,可以治療疔瘡腫毒等外科疾病。
總體而言,「太乙神丹」是一個以解毒、逐水、破血、鎮靜為主要功效的方劑,適用於治療多種急症和疑難雜症。方中各藥物相互配合,增強療效,使其成為古代重要的急救方劑之一。
傳統服藥法
雄黃1兩,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碎,洗淨,焙)3兩,山慈姑(去皮,洗淨,焙)2兩,紅芽大戟(去皮,洗淨,焙乾燥)1兩半,千金子(一名續隨子。去殼,研,去油取霜)1兩,朱砂5錢,麝香3錢。
解諸毒,利關竅,辟穢解毒,消腫止疼。
上除雄黃、朱砂、乾金子、麝香另研外,其餘三味為細末,卻入前四味再研勻,以糯米糊和劑,桿千餘下,作餅子40個如錢大,陰乾。
生薑薄荷汁入井花水磨服;大人中風、諸癇,用酒磨服;小兒急慢驚風,五疳八痢,一餅作五服,入薄荷1葉,同井花水磨服,牙關緊者塗之即開;癰疽發背,疔腫,一切惡瘡,用井花水磨服及
孕婦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太乙神丹, 出處:《丹溪心法附餘》卷二十四。 組成:雄黃1兩,文蛤(一名五倍子。捶碎,洗淨,焙)3兩,山慈姑(去皮,洗淨,焙)2兩,紅芽大戟(去皮,洗淨,焙乾燥)1兩半,千金子(一名續随子。去殼,研,去油取霜)1兩,朱砂5錢,麝香3錢。 主治:解諸毒,利關竅,闢穢解毒,消腫止疼。主治:一切醫所不療之疾;毒藥、蠱毒、瘴氣、狐狸、鼠莽、惡菌、河豚等毒;吃死牛馬肉;毒蛇、犬、惡蟲所傷;中惡,瘟疫,傷寒結胸發狂,纏喉,諸風隱疹,赤腫丹瘤。中暑,脘腹脹痛,惡心嘔吐,痢疾泄瀉,小兒痰厥;外治疔瘡疖腫,痄腮丹毒,喉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