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毒挺子

追毒挺子

ZHUI DU TING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2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肺經 16%
脾經 15%
大腸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8%
胃經 7%
小腸經 4%
心經 3%
肝經
肺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小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追毒挺子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要用於治療「努肉堅硬不痛者」,指局部組織異常增生(如瘜肉或疣贅等),質地堅硬但無明顯疼痛者。其作用機理為「蝕胬肉」,即以腐蝕性藥物促使異常組織脫落。

組成邏輯推理與功效分析

主要組成藥物及作用

  1. 甘遂、續隨子、大戟

    • 均屬峻下逐水藥,具有強烈利水消腫、破積散結之效。
    • 外用時,其刺激性可腐蝕贅生物,促進壞死組織脫落。
  2. 五倍子

    • 具收斂、腐蝕作用,能凝固蛋白質,使努肉組織萎縮。
    • 與其他峻藥配合,可緩和刺激,防止藥力過於擴散。
  3. 山茨菇(山慈菇)

    • 清熱解毒、散結消腫,適用於癰疽疔毒。
    • 可能助於減緩局部炎症反應。
  4. 麝香

    • 辛香走竄,能穿透組織,增強藥物滲透力。
    • 活血散結,促進藥效直達病所。

治療原理

  • 腐蝕消脫:甘遂、續隨子、大戟等峻藥直接作用於努肉,使其壞死脫落。
  • 局部收斂:五倍子收斂固澀,防止腐蝕過度及出血。
  • 引藥透達:麝香引導藥力深入,山茨菇輔助清解餘毒。
  • 劑型設計:以糯米粥製成挺子(栓劑),便於局部用藥,緩釋藥效並減少對正常組織的刺激。

總結

此方通過峻藥腐蝕、收斂固澀及引經透達的協同作用,專攻堅硬無痛之努肉,使其根除脫落,屬古代外科腐蝕療法之代表方劑。

傳統服藥法


甘遂2兩,續隨子2兩,大戟2兩,五倍子2兩,麝香3錢,山茨菇3錢。蝕胬肉。
上為末,糯米粥杵成挺子。
紝努肉根下。努內即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血逐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追毒挺子, 出處:《醫方類聚》卷一九二引《新效方》。 組成:甘遂2兩,續随子2兩,大戟2兩,五倍子2兩,麝香3錢,山茨菇3錢。 主治:蝕努肉。主治:努肉堅硬不痛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