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痰飲丸中加入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蒼朮味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之效。痰飲丸主治痰飲停滯,症見胸悶氣喘、咳嗽痰多等,蒼朮可助於祛除痰飲,改善呼吸道症狀。
- 健脾利濕: 蒼朮兼具健脾利濕之效。痰飲的形成往往與脾胃濕困有關,蒼朮可健脾燥濕,利水滲溼,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減少痰飲的生成。
因此,蒼朮在痰飲丸中發揮了燥濕化痰、健脾利濕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痰飲停滯的病症。
痰飲丸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痰飲之病,多因脾虛濕盛,運化失職所致。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化痰,幫助脾胃運化水濕,從根本上消解痰飲。
- 補氣升陽:白朮還具有補氣升陽的作用。痰飲患者往往氣虛乏力,容易導致痰液停滯。白朮補氣升陽,可以提升陽氣,驅散寒濕,促進痰液排出,改善痰飲症狀。
痰飲丸中加入萊菔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食化積,降氣化痰: 萊菔子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消食導滯、降氣化痰的功效。痰飲丸多用於治療痰濕停滯、胸悶氣短、咳嗽痰多等症,萊菔子可以幫助化解積滯,降低氣逆,使痰液易於排出。
- 利氣寬胸,行氣止痛: 萊菔子還具有行氣寬胸的作用,對於胸悶、胸痛等症狀也有一定的緩解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配合,可以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痰飲丸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化痰: 肉桂性熱,入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化痰止咳之效。對於寒痰阻滯、胸悶氣短者,肉桂可溫陽化痰,促進痰液排出,緩解不適。
- 引藥入肺: 痰飲丸常配合其他藥物,如半夏、陳皮等,以達到止咳化痰的功效。肉桂辛香走竄,能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經,提高藥效,更好地治療痰飲。
總之,肉桂在痰飲丸中發揮著溫陽化痰、引藥入肺的作用,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有效治療痰飲病症。
痰飲丸中包含附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溫陽化飲: 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腎助陽之效。痰飲丸以溫陽化飲為治法,附子可溫煦脾腎陽氣,促進水液代謝,有助於化解痰飲。
二、 散寒止咳: 附子亦有散寒止咳的作用。痰飲丸常用於寒痰咳喘,附子可溫肺化痰,散寒止咳,有助於緩解咳嗽症狀。
痰飲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藥性: 痰飲丸通常由多味藥材組成,有些藥性偏寒,有些偏燥,而甘草性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能使藥性協調,避免單味藥性過於強烈,引發不良反應。
- 緩解副作用: 部分痰飲丸中的藥材,例如半夏、茯苓,會對胃腸道造成刺激。甘草可緩解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保護胃腸,提高藥物服用安全性。
總而言之,甘草在痰飲丸中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副作用的作用,使藥效更加穩定、安全。
痰飲丸中加入白芥子,乃因其具辛溫散寒、化痰止咳之功效。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可溫肺散寒,宣通氣道,對於寒邪客肺所致的咳嗽、痰多、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此外,白芥子還有化痰止咳的作用,能促進痰液的排出,緩解呼吸道阻塞,有助於痰飲的消散。
因此,白芥子在痰飲丸中起到溫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功效,治療痰飲病症。
痰飲丸方劑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化痰: 輕粉性寒燥烈,擅長燥濕化痰,對於痰飲凝滯,胸悶氣喘等症狀有顯著療效。痰飲丸多用於治療痰多、咳嗽、氣喘等症狀,輕粉的燥濕化痰之功可有效改善這些症狀。
- 消腫止痛: 輕粉亦有消腫止痛之效,對於痰飲所致的胸痛、腹痛等症狀也有改善作用。
然而,輕粉毒性較大,使用時應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不可自行使用,以免造成不良反應。
主治功效
痰飲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我們可以將其歸納為以下幾個方劑:
- 二薑丸:《雞峰普濟方》記載,此方具有「溫胃破痰」之效。
- 消痰飲丸:《雞峰普濟方》及《太平聖惠方》皆有記載,主治「酒癖飲酒停痰水食不消化嘔逆不欲聞食氣腹中水聲」,以及「治酒癖。飲酒停痰水。食不消化。嘔逆。不欲聞食氣。腹中水聲」。
- 桔梗杏仁丸:《雞峰普濟方》記載,主治「腹中冷癖水穀癊結心下停痰兩脅痞滿按之鳴轉逆害飲食」。
- 桂杏丸:《雞峰普濟方》記載,主治「肺胃氣不調上膈痰滯喘滿氣促語聲不出」。
- 仲淳痰飲丸:《顧松園醫鏡》記載,此方「治一切飲症如神」。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以上方劑,其治療原理主要圍繞以下幾點:
- 溫化痰飲:多個方劑中皆含有溫熱藥,如乾薑、良薑、桂等,這些藥物具有溫中散寒、溫化痰飲的作用。例如「二薑丸」以乾薑、良薑溫胃化痰;「消痰飲丸」中乾薑溫中化飲;「桔梗杏仁丸」中桂溫化寒飲;「仲淳痰飲丸」中根據寒濕情況加入茅朮、白豆蔻溫化寒濕。
- 健脾燥濕:脾為生痰之源,痰飲的產生與脾虛濕盛密切相關。多個方劑中皆含有健脾燥濕的藥物,如「仲淳痰飲丸」中的六君子湯(去甘草)健脾燥濕;「消痰飲丸」中的白朮健脾燥濕。
- 行氣化痰:痰飲停滯,氣機不暢,故需行氣以助化痰。「二薑丸」中青皮、陳皮行氣化痰;「消痰飲丸」中枳殼行氣消積;「仲淳痰飲丸」中枳實、厚朴、木香降氣散郁,行氣化痰。
- 降逆止嘔:痰飲上逆,可致嘔吐。「消痰飲丸」中半夏降逆止嘔。
- 宣肺止咳:「桂杏丸」中桂、杏仁宣肺止咳平喘,適用於肺胃氣不調、痰滯引起的喘滿氣促。
- 利水消腫:「仲淳痰飲丸」中的茯苓、澤瀉利水消腫,有助於排出體內停聚的水飲。
- 根據具體病因加減:「仲淳痰飲丸」特別提到可以根據病因進行加減,如酒濕者加黃連清熱燥濕,寒濕者加茅朮、白豆蔻溫化寒濕,抑鬱者加紫蘇疏肝解郁。
總結
以上方劑均以治療痰飲為主要目的,通過溫化、燥濕、行氣、降逆、宣肺、利水等多種途徑,達到消除痰飲、恢復脾胃運化、調暢氣機的效果。其中「仲淳痰飲丸」更強調了辨證論治,根據不同的病因加減用藥,體現了中醫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傳統服藥法
蒼朮90克,白朮90克,萊菔子90克,肉桂30克,附片45克,甘草45克,白芥子45克,蘇子60克。
溫肺散寒,理氣化痰。
共為細末,水泛為丸。
每服6克,日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辛溫燥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痰飲丸, 出處:《常見病的中醫治療研究》。 組成:蒼朮90g,白朮90g,萊菔子90g,肉桂30g,附片45g,甘草45g,白芥子45g,蘇子60g。 主治:溫肺散寒,理氣化痰。主治:慢性咳嗽,氣促,痰多稀薄,受寒易犯病,可用於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