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氣飲

QING QI YI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疫瑣言》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6%
脾經 24%
肺經 21%
心經 11%
肝經 6%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胃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膀胱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氣飲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味辛甘,性微溫,入肺經,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清氣飲主要針對外感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伴有咳嗽、痰黃等症狀,而桔梗可以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液易於咳出,緩解咽喉腫痛。
  2. 升提中氣: 桔梗還具有升提中氣的作用,可以將積聚於肺部的痰液向上引導,排出體外。清氣飲中其他藥材,如麥冬、甘草等,也具有滋陰潤肺、清熱化痰的功效,與桔梗搭配使用,能夠更好地達到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效果。

清氣飲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風散熱,止癢消腫: 蟬蛻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止癢消腫之功效。清氣飲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蟬蛻的加入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緩解咽喉腫痛。
  2. 清熱解毒,透疹生肌: 蟬蛻還具有清熱解毒、透疹生肌之功效。當患者出現皮膚疹子、瘙癢等症狀時,蟬蛻可以促進疹子透發,加速恢復。

總而言之,蟬蛻的加入有助於清氣飲更好地達到清熱解毒、疏風散熱、止癢消腫、透疹生肌的功效,提升療效。

清氣飲中包含金銀花,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之效。清氣飲多用於治療溫病初起,或暑熱傷肺之證,金銀花可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
  2. 疏散風熱: 金銀花能疏散風邪,清熱解表,對於溫病初起,或外感風熱所致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均有良好的療效。

金銀花在清氣飲中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更有效地發揮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

清氣飲中包含藿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解暑化濕: 藿香氣味芳香,性辛溫,具有解暑化濕、理氣止嘔的功效。清氣飲主治暑濕內蘊所致的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症狀,藿香能有效驅散暑濕,緩解不適。
  2. 調和氣機: 藿香還能調和脾胃氣機,促進消化吸收。清氣飲中常配伍其他藥材,如佩蘭、厚朴等,共同起到清熱解暑、健脾利濕的作用,藿香的加入則能使藥效更為協調,增強療效。

清氣飲中包含紫蘇葉,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解表散寒: 紫蘇葉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能有效驅散風寒,緩解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熱、咳嗽、鼻塞等症狀。
  2. 理氣寬中: 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寬中的作用,能促進脾胃運化,緩解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

因此,清氣飲中加入紫蘇葉,可以更好地發揮解表散寒、理氣寬中的功效,治療風寒感冒所致的表寒裏熱、氣滯不通等症狀。

清氣飲方中含有神麴,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神麴為麥芽的酒麴,具健脾開胃、消食化積之效。清氣飲針對的是脾胃氣虛、食積不化導致的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加入神麴可以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消化吸收,改善食積不化,從根本上解決氣短問題。
  2. 行氣止痛,緩解胸悶:神麴除了健脾和胃之外,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作用。清氣飲中加入神麴,除了改善食積,還可以幫助行氣化滯,緩解胸悶氣短的症狀,進一步提升療效。

清氣飲中包含穀芽,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穀芽性涼,味甘,具有清熱解暑、生津止渴的功效。清氣飲本身就是治療暑熱症候的方劑,穀芽的加入有助於增強其清熱解暑之力,緩解因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頭痛等症狀。
  2. 健脾和胃:穀芽能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對於暑熱引起的脾胃失調、食慾不振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清氣飲中加入穀芽,可以更好地平衡脾胃功能,提高機體抵抗力,使患者更快康復。

清氣飲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其理氣健脾的功效,可以疏肝理氣、健脾和胃,對於脾胃氣虛、胸悶氣短、食慾不振等症狀有良好效果。清氣飲主治脾胃氣虛、痰濁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陳皮的加入可以幫助理氣化痰,促進脾胃運化,增強藥效。

2. 和中降逆:陳皮具有和中降逆的作用,可以降逆止嘔,對於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有一定幫助。清氣飲中加入陳皮,可以幫助改善因脾胃氣虛所導致的嘔吐等症狀,提高藥效。

清氣飲中包含半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化痰止嘔: 半夏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清氣飲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壅肺、氣逆喘咳、胸悶氣促,半夏能化解痰熱,降逆止嘔,使氣道通暢,配合其他藥物,起到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2. 調和藥性: 清氣飲中其他藥物多偏寒涼,如石膏、知母等,半夏性溫,可起到調和藥性、防止寒涼過甚的作用,避免損傷脾胃。

清氣飲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燥濕化痰: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濕、燥濕化痰的功效。清氣飲主要用於治療脾虛濕阻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等症,赤茯苓可健脾化濕,促進水液代謝,減少痰液生成,緩解呼吸道症狀。
  2. 配伍增效:赤茯苓與清氣飲中其他藥物配伍,可起到協同作用。例如,赤茯苓與白朮、茯苓等藥物共同健脾利濕,與半夏、陳皮等藥物共同化痰止咳,使藥效更佳,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清氣飲

組成: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蟬蛻: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
  • 陳皮: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
  • 藿香:燥濕、芳香化濕、止嘔、止咳化痰、祛風除濕、健脾胃。
  • 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
  • 金銀花: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解毒和透疹。
  • 紫蘇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
  • 神麴:消食化積、健脾胃、除煩。
  • 穀芽:健脾胃、消食化積、益氣寬中、消食和中等功效。

主治:

  • 疫情開始2-3天內,發燒怕冷,頭痛全身疼痛,胸悶肋骨疼痛,頭昏眼花,脈搏往返凝滯有力。

用法用量:

  • 將上述藥材按比例配伍,每日一劑,水煎服,分早晚兩次服用。

注意事項:

  • 本方藥性較溫熱,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及年老體弱者慎服。
  • 服藥期間忌食生冷、油膩、辛辣食物。
  • 如出現不適症狀,請立即停藥並就醫。

總結:

中藥方劑「清氣飲」,由半夏、蟬蛻、陳皮、藿香、桔梗、金銀花、紫蘇葉、神麴、穀芽等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理氣止痛等功效,主治疫情開始2-3天內,發燒怕冷,頭痛全身疼痛,胸悶肋骨疼痛,頭昏眼花,脈搏往返凝滯有力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麻黃(去節)2兩,紫荊皮2兩,荊芥2兩,海風藤2兩,防風2兩,明天麻2兩,羌活2兩,桑白皮2兩,辛夷2兩,牛蒡子2兩,檳榔2兩,北細辛1兩,桔梗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升麻1兩,白鮮皮4兩,金銀花4兩,牡丹皮4兩,黃柏4兩,生地4兩,苦參4兩,大楓肉(去油)3兩,白芷3兩。
上用火酒1大壇,浸三日。
每飲1小杯,不可大醉,終日勿絕酒氣。服酒前,先用洗浴藥方煎湯洗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清氣飲是一首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清氣飲, 出處:《東醫寶鑑·雜病篇》卷三。 組成:白朮1錢2分,人參1錢,黃耆1錢,麥冬1錢,白芍藥1錢,陳皮1錢,白茯苓1錢,知母7分,香薷7分,黃連(炒)5分,甘草5分,黃柏3分。 主治:暑傷元氣,致發熱汗大泄,無氣力,脈細虛而遲者。

清氣飲, 出處:《辨疫瑣言》。 組成:杏霜2-3錢,桔梗1-2錢,蟬蛻(去頭足)2-3錢,銀花2-3錢,廣藿香2-3錢,蘇葉1錢或1錢5分,神曲2-3錢,谷芽3-4錢,廣皮5-7分,半夏1錢,赤茯苓2-3錢。 主治:輕清開肺舒氣,芳香醒胃闢邪。主治:疫症初起2-3日內,發熱惡寒,頭疼身痛,胸滿脅脹,頭目矇混,脈往來凝滯而有力者。

清氣飲, 出處:《瘍醫大全》卷二十八。 組成:麻黃(去節)2兩,紫荊皮2兩,荊芥2兩,海風藤2兩,防風2兩,明天麻2兩,羌活2兩,桑白皮2兩,辛夷2兩,牛蒡子2兩,檳榔2兩,北細辛1兩,桔梗1兩,乳香1兩,沒藥1兩,升麻1兩,白鮮皮4兩,金銀花4兩,牡丹皮4兩,黃柏4兩,生地4兩,苦參4兩,大楓肉(去油)3兩,白芷3兩。 主治:紫雲風。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