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飲子

QING PI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6%
肝經 15%
大腸經 0%
小腸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清脾飲子

清脾飲子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

清脾飲子組成

  • 紫蘇葉:辛溫,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咳平喘。
  • 草果:辛溫,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
  • 厚朴:辛溫,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
  • 生薑:辛溫,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
  • 人參:甘平,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
  • 桑白皮:辛甘微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 香附:辛散苦降,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大腹皮:辛、苦、微寒,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甘草: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訶子:酸澀,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

清脾飲子功效

  • 健脾益氣:補益脾氣,增強脾胃功能。
  • 理氣化痰:理氣化痰,消除痰濕。
  •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祛除體內邪熱。

清脾飲子主治

  • 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
  • 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

清脾飲子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

清脾飲子禁忌

  • 孕婦慎用。
  • 感冒發熱時不宜服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總結

清脾飲子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1兩(去土),草果3分(炮),厚朴3分(去粗皮,薑制,炙),人參3分(去蘆),桑白皮3分,香附子1分(去毛,炒),大腹皮(酒洗,炒)1分,甘草1分(炙),訶子皮(炒)1分。
上(口父)咀。每服3大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4片,大棗1枚,煎至7分,取清汁,食前服。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健脾和胃為主,兼以降逆止嘔。方中紫蘇葉、草果、厚朴、生薑行氣寬中,降逆止嘔;人參、桑白皮、香附、大腹皮、甘草、訶子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和胃,降逆止嘔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身體消瘦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飲子,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紫蘇葉1兩(去土),草果3分(炮),厚朴3分(去粗皮,薑制,炙),人參3分(去蘆),桑白皮3分,香附子1分(去毛,炒),大腹皮(酒洗,炒)1分,甘草1分(炙),訶子皮(炒)1分。 主治:脾氣久虛,中脘氣膈,三焦不和,飲食不進,津液內燥,遂致脾氣不清,頭目重痛,手足心熱,羸瘦面黃,胃氣既虧,中脘生痰,不美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