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飲子

QING PI YIN ZI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22%
肺經 22%
心經 16%
肝經 15%
大腸經 0%
小腸經 0%
三焦經 0%
脾經
胃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清脾飲子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疏風散寒,解表止咳:紫蘇葉性溫,味辛,入肺經,具備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清脾飲子常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氣滯痰阻引起的咳嗽,紫蘇葉可幫助宣肺散寒,化痰止咳,輔助清熱化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二、 行氣和胃,降逆止嘔:紫蘇葉還具有行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脾胃濕熱,容易引起氣機阻滯,導致嘔吐。紫蘇葉可以理氣和胃,降逆止嘔,緩解胃氣上逆,幫助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清脾飲子中加入草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食化積:草果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消食導滯、溫中散寒的功效。清脾飲子多用於脾胃虛弱、飲食不消化、脘腹脹滿等症,草果可助其消食導滯,使脾胃運化功能恢復正常。
  2. 溫陽散寒:草果亦具溫陽散寒之效,可溫暖脾胃,改善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狀。清脾飲子中常與其他溫陽散寒藥物配合使用,以增強溫陽散寒效果,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清脾飲子中加入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燥濕化痰: 厚朴味辛性溫,能燥濕化痰,對於脾胃濕熱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痰多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2. 行氣消脹: 厚朴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能促進氣機運行,消除脾胃氣滯所致的腹脹、噯氣等症狀。

厚朴與清脾飲子中的其他藥材相配伍,可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化濕、行氣消脹、健脾和胃的效果。

清脾飲子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和胃止嘔: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的作用。清脾飲子通常用於脾胃虛寒、食積不化所致的嘔吐、腹痛等症狀,生薑可溫和脾胃,幫助消化吸收,緩解嘔吐。
  2. 解表散寒:生薑還有解表散寒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脾胃虛寒所致的畏寒、肢冷等症狀。清脾飲子中加入生薑,可以起到溫脾散寒、調理脾胃的作用。

清脾飲子中包含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扶正培本,增強脾胃功能: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氣生津的功效,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增強消化吸收能力,從而增進患者食慾,改善因脾虛引起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
  2. 協調藥性,提高療效: 清脾飲子通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濕熱內蘊所致的疾病,而人參的補氣作用可以協調藥性,避免過於寒涼,防止藥物對脾胃造成負擔,有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清脾飲子中加入桑白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清肺止咳: 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止咳化痰的功效。對於脾虛濕困,肺熱咳嗽的患者,桑白皮可以清熱潤肺,化痰止咳,配合其他藥物,起到協同作用。

二、 利水消腫: 桑白皮亦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以幫助體內濕氣排出,減少水腫。對於脾虛濕困,導致體內水濕停滯的患者,桑白皮可以利水滲濕,消腫止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清脾飲子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解鬱,理氣止痛: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之功效,可緩解脾胃氣滯所致的胸悶腹脹、脘腹疼痛等症狀。脾胃氣滯,常與肝氣鬱結相互影響,香附疏肝解鬱,有助於調節脾胃功能,使脾胃運化正常。
  2. 調和脾胃,健脾和胃:香附入脾經,亦能健脾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清脾飲子以健脾和胃為主,加入香附,可增強其理氣健脾之效,更好地達到治療目的。

清脾飲子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化濕: 大腹皮性寒味辛,入脾經,具有健脾利水、消腫化濕的功效。清脾飲子旨在清熱利濕,而大腹皮的加入,能輔助健脾胃,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促進濕邪排出,達到更好的清熱利濕效果。
  2. 行氣消脹: 大腹皮還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緩解因濕邪阻滯脾胃而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清脾飲子多用於脾濕蘊熱導致的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大腹皮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促進氣機流通,消除脹滿,改善脾胃功能。

清脾飲子方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 調和藥性: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調和諸藥的作用,可以緩和方中其他藥物的寒涼之性,避免過寒傷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可以補脾益氣,與方中其他清熱利濕的藥物協同作用,更有效地達到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效果。同時,甘草還能緩解藥物的毒副作用,使藥效更加溫和,更利於患者接受。

清脾飲子中加入訶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訶子性澀,味酸,入脾、大腸經,具有收斂止瀉之功。清脾飲子主要針對脾虛泄瀉,訶子可以收斂脾胃,固護腸道,減少腹瀉。
  2. 清熱解毒: 訶子亦有清熱解毒之效。當脾虛伴隨濕熱時,訶子可以清熱利濕,並協助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

因此,清脾飲子中加入訶子,不僅可以收斂止瀉,更可清熱解毒,有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主治功效


清脾飲子

清脾飲子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

清脾飲子組成

  • 紫蘇葉:辛溫,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咳平喘。
  • 草果:辛溫,芳香化濕,溫裡溫中,消食化積。
  • 厚朴:辛溫,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
  • 生薑:辛溫,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
  • 人參:甘平,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
  • 桑白皮:辛甘微寒,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
  • 香附:辛散苦降,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 大腹皮:辛、苦、微寒,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
  • 甘草:甘平,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
  • 訶子:酸澀,澀腸止瀉,固表止汗,清肺利咽。

清脾飲子功效

  • 健脾益氣:補益脾氣,增強脾胃功能。
  • 理氣化痰:理氣化痰,消除痰濕。
  • 清熱解毒:清熱解毒,祛除體內邪熱。

清脾飲子主治

  • 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
  • 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

清脾飲子用法用量

口服,每日一劑,水煎服。

清脾飲子禁忌

  • 孕婦慎用。
  • 感冒發熱時不宜服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總結

清脾飲子是中醫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健脾益氣、理氣化痰、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脾氣虛弱已久,中脘有氣體阻塞,三焦失衡,無法進食,體內津液枯燥,導致脾氣不清,頭部和眼睛疼痛沉重,手腳心發熱,消瘦面黃;胃氣虧損,中脘產生痰液,不想進食。臨牀應用廣泛,療效顯著,深受患者歡迎。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1兩(去土),草果3分(炮),厚朴3分(去粗皮,薑制,炙),人參3分(去蘆),桑白皮3分,香附子1分(去毛,炒),大腹皮(酒洗,炒)1分,甘草1分(炙),訶子皮(炒)1分。
上(口父)咀。每服3大錢,以水1盞半,加生薑4片,大棗1枚,煎至7分,取清汁,食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身體消瘦多痰吞咽障礙

相同名稱方劑


清脾飲子,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五。 組成:紫蘇葉1兩(去土),草果3分(炮),厚朴3分(去粗皮,薑制,炙),人參3分(去蘆),桑白皮3分,香附子1分(去毛,炒),大腹皮(酒洗,炒)1分,甘草1分(炙),訶子皮(炒)1分。 主治:脾氣久虛,中脘氣膈,三焦不和,飲食不進,津液內燥,遂致脾氣不清,頭目重痛,手足心熱,羸瘦面黃,胃氣既虧,中脘生痰,不美飲食。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