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大腹皮飲

ZI SU DA FU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2%
腎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膽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3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蘇大腹皮飲」,主要成分是:紫蘇葉、桑白皮、木通、茴香、羌活、獨活、木瓜、荊芥、青皮、吳茱萸、枳殼、大腹皮,主治功效是:腎臟受到風毒侵襲,攻擊手腳和衝擊脾胃,導致四肢迅速腫脹,頸部筋脈疼痛,有時伴有寒熱,或者手腳虛腫甚至出現瘡口,氣息時有時無,變化不定。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紫蘇大腹皮飲」是一種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消腫止痛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腎臟受到風毒侵襲,攻擊手腳和衝擊脾胃,導致四肢迅速腫脹,頸部筋脈疼痛,有時伴有寒熱,或者手腳虛腫甚至出現瘡口,氣息時有時無,變化不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1兩,桑白皮1兩,木通1兩,茴香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木瓜半兩,荊芥半兩,青皮半兩,吳茱萸半兩,枳殼3兩(麩炒),大腹子(末和皮用)。
每服4錢,加蔥白3寸,生薑5片,水1盞半,煎7分服,日3次。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利咽喉的功效;桑白皮性味苦、甘、寒,入肺、大腸經,具有清肺潤燥、利水消腫的功效;木通性味苦、辛、寒,入肺、大腸經,具有通利水道、清熱解毒的功效;茴香性味辛、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羌活性味辛、苦、溫,入肝、膀胱經,具有散風祛寒、通絡止痛的功效;獨活性味辛、苦、溫,入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木瓜性味酸、平,入肺、脾、胃經,具有行氣化痰、消食健胃的功效;荊芥性味辛、微苦、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透疹、散風的功效;青皮性味苦、辛、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破血、消積的功效;吳茱萸性味辛、苦、溫,入肝、胃經,具有散寒止痛、溫中止嘔的功效;枳殼性味苦、辛、溫,入肺、大腸經,具有行氣破結、消痰降氣的功效;大腹皮性味苦、辛、溫,入肺、大腸經,具有行氣消脹、利水消腫的功效。

諸藥合用,共奏疏風散寒、利水消腫之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大腹皮飲,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一。 組成:紫蘇葉1兩,桑白皮1兩,木通1兩,茴香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木瓜半兩,荊芥半兩,青皮半兩,吳茱萸半兩,枳殼3兩(麸炒),大腹子(末和皮用)。 主治:腎臟風毒攻手足,衝脾胃,四肢急脹,項筋疼痛,有時寒熱,或手足虛腫及生瘡,來去氣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