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大腹皮飲

ZI SU DA FU PI YI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肝經 14%
肺經 14%
胃經 12%
腎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8%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膽經 1%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紫蘇大腹皮飲方劑中加入紫蘇葉,主要是考慮其解表散寒、行氣寬中的功效。

紫蘇葉性味辛溫,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化痰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客肺導致的脘腹脹滿、噁心嘔吐等症狀,紫蘇葉能溫中散寒,促進氣機運行,緩解不適。

同時,紫蘇葉還能疏散風寒,對於伴有風寒感冒的患者,可以起到解表散寒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療效。因此,在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紫蘇葉,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整體功效。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桑白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肺利水,降氣止咳: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肺熱、利水消腫、降氣止咳的功效。紫蘇大腹皮飲主要用於治療水腫、咳嗽等症,桑白皮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材,加強清熱利水、降氣止咳的效果。
  2. 疏風解表,止咳化痰:桑白皮亦能疏風解表,止咳化痰,對於外感風寒所致的咳嗽,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與紫蘇、大腹皮等藥材配伍,可使藥效更為全面,治療效果更佳。

紫蘇大腹皮飲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在這個方劑的組成中,木通的加入具有重要的意義。木通性寒,味苦,能夠清熱利尿,通暢經絡,對於腎臟和膀胱的功能有促進作用。當消化系統出現問題,如氣滯或水濕重時,可能會造成腹部脹滿。不僅如此,木通還具有疏通腸道的特性,能協助排出體內積聚的廢物,減輕脹氣的感覺。

此外,木通也能提升其他藥材的效果,增強整個方劑的療效,使其在解表、行氣、利水等多方面協同發揮作用,讓患者更快恢復健康。因此,木通的加入不僅是針對生理機能的調理,還體現了中醫在復方用藥中對各種藥材之間相互配伍的重視,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種整體觀念正是中醫藥的魅力所在。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散寒解表之效。大腹皮性寒,善於利水消腫,但易傷陽氣。茴香與之搭配,可以溫陽散寒,行氣止痛,避免大腹皮寒涼之性損傷脾胃陽氣。
  2. 調和脾胃: 茴香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增進食慾。大腹皮則能利水消腫,改善脾胃濕困。二者合用,可以調和脾胃功能,使藥效更顯著。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味辛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的功效。方劑中紫蘇、大腹皮等藥物多偏寒涼,容易導致寒氣內阻,而羌活則可起到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作用,平衡藥性,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配合紫蘇,增強止咳化痰作用:羌活具有一定的祛風止咳作用,與紫蘇的止咳化痰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疏風散寒、止咳化痰的效果。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獨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解表散寒,祛風除濕:獨活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除濕的功效。方中紫蘇、大腹皮皆為寒性藥材,獨活可起到溫和脾胃,助其散寒除濕的作用。
  2. 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獨活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可幫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發揮作用,達到溫中散寒、消食化積的功效。

總之,獨活在紫蘇大腹皮飲中起到溫和脾胃,疏通經絡的作用,進一步提升方劑的療效。

紫蘇大腹皮飲方中加入木瓜,主要是為了其消食化積健脾的功效。

木瓜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其富含蛋白酶,能幫助消化蛋白質,分解積滯,改善食積不化、脘腹脹滿等症狀。同時,木瓜亦有健脾養胃之效,有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進一步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消食化積的效果。

因此,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木瓜,可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共同發揮消食化積、健脾養胃之功效,更有效地改善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咳: 荊芥性辛溫,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咳的功效,可與紫蘇相輔相成,共同解決因風寒引起的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宣通鼻竅,利咽止痛: 荊芥亦能宣通鼻竅,利咽止痛,有助於緩解因風寒引起的咽喉腫痛、鼻塞不通等症狀。

因此,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荊芥,能夠增強其疏風散寒、解表止咳、宣通鼻竅、利咽止痛等功效,更好地治療風寒咳嗽、鼻塞、咽喉腫痛等症狀。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其理氣行氣、消積化滯的功效。

青皮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果皮,味苦辛,性溫,歸脾、胃經。其能疏肝理氣、消食化積,對於脾胃氣滯、脘腹脹滿、食積不消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在紫蘇大腹皮飲中,青皮與其他藥物如紫蘇、大腹皮等共同作用,可有效緩解氣滯血瘀、脾胃不和所致的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理氣行氣、和胃止痛的效果。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吳茱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止嘔: 吳茱萸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大腹皮性寒,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寒邪犯胃,引起嘔吐。吳茱萸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與大腹皮相輔相成,有助於止嘔。
  2. 調和藥性: 紫蘇性溫,大腹皮性寒,吳茱萸性溫,三味藥搭配,可使藥性溫和,避免寒熱之邪相互攻伐,更利於藥效發揮。

總之,吳茱萸在紫蘇大腹皮飲中起到溫中散寒、止嘔和調和藥性的作用,使其更具療效。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枳殼,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消脹:枳殼味苦性寒,具有行氣消脹、寬胸散結的功效。大腹皮本身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但若脾胃氣滯,則會影響水液運化,加重水腫。枳殼可以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幫助水液代謝,消除水腫。
  2. 調和藥性:紫蘇性溫,大腹皮性寒,兩者合用,寒溫相濟,可避免藥性偏寒,避免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枳殼性微寒,可以中和紫蘇的溫性,使藥性更平和,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

紫蘇大腹皮飲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大腹皮性寒,味甘,歸脾、胃、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水濕停滯、腹脹滿、小便不利等症狀,可有效改善。
  2. 協同紫蘇:紫蘇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寬中、止咳化痰的功效。大腹皮的寒性可緩解紫蘇的溫性,避免過於燥烈,同時,兩者合用可起到利水消腫、行氣止痛的作用,共同改善患者的病症。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蘇大腹皮飲」,主要成分是:紫蘇葉、桑白皮、木通、茴香、羌活、獨活、木瓜、荊芥、青皮、吳茱萸、枳殼、大腹皮,主治功效是:腎臟受到風毒侵襲,攻擊手腳和衝擊脾胃,導致四肢迅速腫脹,頸部筋脈疼痛,有時伴有寒熱,或者手腳虛腫甚至出現瘡口,氣息時有時無,變化不定。

大腹皮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木通具有清熱瀉火、清熱利尿、補血養肝、利水滲濕、排膿、通乳、利尿、利尿通淋、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木瓜具有祛風除濕、平肝息風、強筋骨、通經絡等功效。

羌活性辛溫,具有發散風寒、祛風除濕、舒筋活絡的功效。

青皮性辛、溫、微苦,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行氣、活血化瘀、疏肝解鬱、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桑白皮具有止咳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血等功效。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

茴香性溫味甘,歸脾、胃、肝、腎四經。具有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等功效。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紫蘇葉性溫味辛,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止嘔、理氣行氣、降氣、補陽、補中益氣、溫裡溫中、安胎、止咳平喘、止血和解毒等傳統代功效。

總結: 中藥方劑「紫蘇大腹皮飲」是一種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消腫止痛等功效的中藥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腎臟受到風毒侵襲,攻擊手腳和衝擊脾胃,導致四肢迅速腫脹,頸部筋脈疼痛,有時伴有寒熱,或者手腳虛腫甚至出現瘡口,氣息時有時無,變化不定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紫蘇葉1兩,桑白皮1兩,木通1兩,茴香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木瓜半兩,荊芥半兩,青皮半兩,吳茱萸半兩,枳殼3兩(麩炒),大腹子(末和皮用)。
每服4錢,加蔥白3寸,生薑5片,水1盞半,煎7分服,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紫蘇大腹皮飲, 出處:《普濟方》卷九十一。 組成:紫蘇葉1兩,桑白皮1兩,木通1兩,茴香半兩,羌活半兩,獨活半兩,木瓜半兩,荊芥半兩,青皮半兩,吳茱萸半兩,枳殼3兩(麸炒),大腹子(末和皮用)。 主治:腎臟風毒攻手足,衝脾胃,四肢急脹,項筋疼痛,有時寒熱,或手足虛腫及生瘡,來去氣不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