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病散

WAN B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雞峰》卷十九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熱 (1.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2%
脾經 22%
腎經 14%
胃經 14%
心經 7%
大腸經 7%
心包經 3%
三焦經 3%
膀胱經 3%
肺經
脾經
腎經
胃經
心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病散」方劑中包含「牽牛子」,主要源於其 瀉下通便 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水通便、消積驅蟲的功效。對於濕熱內蘊、脾胃積滯、便祕腹脹等症狀,牽牛子能通過瀉下通便,將積滯排出體外,起到緩解病症的作用。

此外,牽牛子也具有 解毒消腫 的功效,對於一些外感熱毒所致的病症,也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然而,牽牛子 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桑白皮在萬病散方劑中,主要發揮以下兩方面的作用:

  1. 清熱解毒:桑白皮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咳的功效。可以有效緩解因外邪入侵、熱毒壅盛引起的發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利水消腫:桑白皮還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因濕熱內蘊、水液停滯引起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桑白皮可以起到清熱利水、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桑白皮在萬病散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配,共同治療各種熱毒、濕熱、水腫等病症。

「萬病散」方劑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健脾益氣: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固表之功效。方劑中加入白朮,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從而達到治療多種疾病的效果。
  2. 祛除濕邪:白朮擅長祛除體內濕邪,濕邪是導致很多疾病的根源。方劑中加入白朮,可有效去除體內濕邪,改善病症,達到治病的效果。

總之,白朮在「萬病散」方劑中起到健脾益氣、祛除濕邪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萬病散中包含黃耆,主要是利用其補氣固表、託毒生肌之功效。

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等功效。

對於多種疾病,黃耆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例如:

  • 氣虛乏力、容易感冒: 黃耆能補氣固表,增強機體抵抗力。
  • 瘡瘍潰爛: 黃耆能託毒生肌,促進傷口癒合。
  • 水腫: 黃耆能利水消腫,改善水腫症狀。

因此,黃耆被廣泛應用於多種中藥方劑,包括萬病散,以提升整體療效。

萬病散中包含丁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止痛: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行氣止痛,對於寒邪犯胃、脘腹冷痛、嘔吐呃逆等症狀有較好療效。

二、芳香闢穢:丁香氣味芳香,具有醒脾開胃、化濕止嘔、芳香闢穢之效。對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可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因此,丁香在萬病散中,起到溫中散寒、行氣止痛、芳香闢穢的作用,對於多種病症具有較好的療效。

萬病散中加入橘皮,主要有兩大原因:

  1. 理氣行滯: 橘皮味辛、苦,性溫,入肺、脾經,具有理氣化痰、行氣止痛之功效。能疏肝理氣,促進氣機流通,有助於解除各種疾病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症狀,例如胸悶、腹脹、胃痛等。
  2. 和胃降逆: 橘皮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氣逆上衝所致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緩解作用。此外,橘皮還能健脾開胃,促進消化吸收,對於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也有幫助。

萬病散中添加補骨脂,主要基於其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止痛消腫等作用。

對於一些寒性體質、腎陽虛弱引發的疾病,如腰膝酸冷、陽痿早洩、宮寒不孕、風寒濕痹等,補骨脂可以溫腎壯陽,驅散寒邪,改善症狀。此外,補骨脂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因此,在萬病散中加入補骨脂,旨在增強方劑的溫陽散寒、補腎壯陽、止痛消腫等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萬病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萬病散主治功效廣泛,涵蓋多種病症,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1. **水腫病:**如《雞峰普濟方》記載的「十種水病」。
  2. **風濕痺痛:**包括風濕疼痛、腰腳不遂、腰膝疼痛、拜跪艱難等症狀,如《奇效良方》、《備急千金要方》等書均有相關記載。
  3. **臟腑虛損:**包括臟腑積冷壅滯、臟腑衰敗、面色萎黃、氣血不足、元陽衰弱等症狀,如《普濟本事方》、《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等書所描述的症狀。
  4. **中風偏癱:**包括中風口喎、語多謇滯、睡後涎出等症狀,如《普濟本事方》、《幼幼新書》等書所載。
  5. **其他病症:**還包括瘡腫疥癬、疳蟲蛔蟲、傷寒頭痛、泄痢、脫肛等,如《普濟本事方》、《黃帝素問宣明論方》等書的描述。

治療原理

萬病散的治療原理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發揮作用:

  1. **利水消腫:**方中牽牛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可治療各種水腫病。
  2. **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方中防風、細辛、桂心等藥物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治療風濕痺痛、腰膝疼痛等症狀。
  3. **溫補脾腎、益氣養血:**方中白朮、黃耆、補骨脂等藥物具有健脾益胃、補虛強身、滋陰壯陽的功效,可改善臟腑虛損、氣血不足的狀態。
  4. **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方中乾薑、附子、蜀椒等藥物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可改善中風偏癱、臟腑積冷等症狀。
  5. **理氣和中、解毒殺蟲:**方中橘皮、丁香等藥物具有理氣和中、解毒殺蟲的功效,可治療瘡腫疥癬、疳蟲蛔蟲等症狀。

總體而言,萬病散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發揮利水、祛風、除濕、溫補、活血、理氣等多重功效,達到治療多種病症的目的。其配方組成因版本而異,除了《雞峰普濟方》有明確列出七味藥材外,其餘版本組成有較大的差異,例如《備急千金要方》有二十七味藥材,《奇效良方》則提到「上隨病倍其分」,並列出二十味藥材,但其治療原理皆基於中醫的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

傳統服藥法


牽牛子、桑白皮、白朮、黃耆、丁香、陳橘皮、破故紙各等分。
上為末。
先煎生薑湯1盞半,先喝半盞,用半盞調藥1大錢匕,服藥後更喝半盞。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腹瀉、腹痛等。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動脈粥樣硬化心絞痛肺結核坐骨神經痛疥癬五十肩胃及十二指腸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肌梗塞肺性心臟病心包炎心肌炎皮膚癬菌病(鼠蹊肛門周圍)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嘔吐脫肛

相同名稱方劑


萬病散, 出處:《雞峰》卷十九。 組成:牽牛子、桑白皮、白朮、黃耆、丁香、陳橘皮、破故紙各等分。 主治:十種水病。

萬病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六。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川烏頭(炮裂,去皮臍)半兩,朱砂(細研)半兩,芫青(糯米拌炒令黃色,去翅足)半兩,川椒(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出汗)半兩,雄黃(細研)半兩,乾薑(炮裂,銼)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細辛半兩,莽草(微炙)半兩,鬼臼(去須)半兩,蜈蚣1枚(微炙,去足),蜥蜴1枚(微炙)。 主治:風屍,及飛屍鬼疰,風痹,身上痛如針刺,嘔逆痰癖,五勞七傷。

萬病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九引《靈苑方》。 組成:黃耆半兩,木通半兩,桑白皮半兩,陳皮半兩,白朮半兩,木香半兩,胡椒半兩(作1服,别研置),牽牛子(微炒,勿過熱,取頭末)1兩。 主治:消積快氣,散飲逐濕。主治:諸風瘡腫疥癬,臟腑積冷塑滯,結爲風勞,膀胱宿冷,臟腑衰敗,面黃,癥癖氣塊,疳蛔攻心痛,中寒腦痛,狀如山岚時疫;或中風口、語謇,睡後涎出;久患腰膝疼痛;拜跪艱難,坐食不安;小兒疳痢脫肛,男女久瀉氣痢,狀似休息;婦人久患血勞,痿黃無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